摘 要:德育是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德育的成功是需要通過一系列活動參與下進行的,能夠對學生的良好品質形成一定的影響,對學生的人格塑造起到一定作用。德育不是單一存在的一種教育活動,需要在多方面的教育活動中進行滲透。作為教育的主要貫徹者的教師,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實施者,教師的一切活動都與育人有很大的關系,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進行自己的人格塑造,用自己的愛進行德育,還應該從家校聯手、課程滲透、德育主題活動等各方面進行德育,從而達到很好的育人目的。
關鍵詞:數學教學;進行;德育
小學數學課作為一門基礎課程,在德育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覷的,但是往往很容易被一些教師忽視,教師應該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家校聯手進行德育
孩子的成長需要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合力的,這三方面缺一不可,家庭教育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這就需要在平時的工作中,教師和家長多進行溝通,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現,使孩子在學校和在家中的表現一致才能形成合力,才能培養孩子優秀的品質。未成年人的思想總是處于波動狀態,只要充分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態,才能進行深入細致的德育教育,讓他們明白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做到讓每個孩子都能明辨是非,讓每個孩子都要有正確的價值觀,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教育工作有效、長期、可持續的進行。數學是一門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一門學科,教師在平時的數學課堂上讓學生明白這一道理,能從本質上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和動力。經常和家長溝通能很好的將所學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
二、課程滲透進行德育
每一門課程都有自己的三維目標,除了知識和技能之外的就是情感目標,情感目標就是我們要達到的德育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在課程教學進行中要對情感、態度、價值觀進行滲透,讓每個孩子都能了解課程背后的意義。數學課程能夠進行德育滲透的內容也是非常多的。
(1)利用學習模式進行德育
在進行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的課堂模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是一種很好的滲透。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探究法讓學生不斷地進行探索,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個過程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不斷攀登知識高峰,不懼困難,勇往直前的態度!
(2)利用課程內容進行滲透
除了課堂采用的形式是一種德育方式以外,數學教材上的很多內容都和德育有關,進行知識傳播的同時還能進行德育。比如在小學五年級數學課上有一個題目,是關于地球陸地和海洋所占的面積的相關題目,通過題目我們可以進行知識的傳遞,但是通過題目本身就可以讓學生看到世界上的陸地面積是很少的,我們要熱愛土地的同時,還要節約用水,保護淡水資源。
在四年級的數學課中《合理安排時間》這一課,通過讓學生明白如何合理安排時間,既進行了統籌思想滲透,還使得學生明白珍惜時間及合理安排時間的重要性。
(3)通過數學史進行滲透
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進行數學歷史滲透,例如在進行《年、月、日》這部分內容的時候,讓學生明白閏年和平年的來歷,既能進行數學歷史的滲透,還能激發學生愛上數學歷史,增加學習興趣。學習《圓的認識》通過大量的圓形圖案的認識和使用,讓學生有很好的審美意識,有一定的審美基礎,這也是一種很好的德育滲透。
(4)通過數學實踐進行德育滲透
實踐活動是一種很好的實施德育滲透的方式,如果教師能夠根據實踐活動和平時的德育主題活動相結合,恰當的進行指導之后,學生對這種德育方式是能夠很快地接受,同時也對這種德育方式所獲得的德育教育記憶比較深刻,從而達到培育品德、錘煉情操的作用。如在學習了數據的統計和整理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布置作業,讓學生回家統計自己家中的生活垃圾的具體數量,然后進行一個班級一個年級的統計,使學生明白生活垃圾對人類造成的影響有哪些,這樣既進行了德育教育還能進行環保教育,讓學生從小就要有保護環境的意識。
三、用人格魅力影響學生進行德育
教師的人格魅力也是一種很好的德育方式,因為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辨別是非能力很差,這就需要教師在學生面前有一個正面的形象,能夠起到正面引導的作用。特別是五六年級的學生,隨著年齡增長,有了判斷教師對錯的能力,如果教師不能嚴格以要求自己,不能給學生起到一個很好的示范作用,那么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過程中強行讓學生改正不良習慣,效果是微乎其微的。如果教師本身的人品過硬,能夠起到示范作用,學生是能夠感受到教師的魅力,被教師的人格魅力所感染,能夠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愛,很快能改正自己的不良習慣。所以要求教師從自己素質提升中做起,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要做任何違背師德的行為,要求學生先嚴格要求自己,不斷錘煉自己,讓自己擁有高尚品德。學生是能夠感受到教師的愛和人格魅力的,使教師的德育工作也能順利開展。
四、德育重結果也重過程
教師在進行德育的過程中,除了上邊陳述的一系列活動之外,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恰當的方式是細致入微的德育工作,也是對學生個性的尊重。因為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典型個性學生,很多德育工作適合大面積開展,但是有時候還需要個別教育。特別是對于那些思想波動比較大、有家庭變故的學生,需要用個性差異來對待。現在有些學生是在單親家庭中成長的,教師要用愛心和耐心對待這些孩子,他們的性格會發生一些改變,對待事物的態度也會發生改變,甚至有的會出現自暴自棄的生活態度,教師要爭取家庭成員一起,教育孩子要有正確的價值觀,交給孩子自強自立的生活態度,不能因為家庭變故而放棄自己。還有留守兒童,教師更要用愛心溫暖這些孩子的心靈,因為這些孩子缺少父母的愛,但是他們和單親的孩子一樣需要更多的愛,教師平時要多關注他們的行為舉止,及時給予關心和愛護,發現思想動態及時進行談心,讓孩子們的心理變得更加燦爛起來!
總而言之,德育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繁瑣的工作,教師要在自己的工作中充分發揮智慧,發揮學校、家庭、社會三者的力量,通過各種活動和契機,將德育細致入微,全方位地進行下去,學生一定會有很好的人格和品德,也會有健全的人格!這就是德育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