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德為立身之本,責任感為成功之基。把學生培養成有強烈責任心的一代新人,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本文從樹立“責任之師”形象、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課堂浸潤、家校社會三結合, 加強實踐訓練等方面論述對小學生加強責任教育,使孩子們提高責任意識,成就美麗人生。
關鍵詞": 責任教育""活動育人""課堂浸潤""家校結合""形成品格
托爾斯泰說:“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有無責任心,將決定一個人生活、家庭、工作、學習的成功與失敗。”無論是個人的成長和發展,人與人的交往,家庭生活的幸福,還是社會的進步,甚至國家的強盛,都需要每個人有強烈的責任心。小學生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從小培養學生的責任心,才能進一步培養對社會,為國家具有高度責任感的全面發展的人才。
那么,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呢?
一、以身作則,做負責擔當的表率
教師要給學生做出擔當盡責的榜樣,要樹立對全體學生負責的思想,對自己所授知識有嚴謹負責的態度,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做好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總之,教師要做一個有高度責任心的人,用自身的榜樣作用和人格魅力,引領學生成長。
二、主題活動,增強學生責任意識
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在活動中潤物細無聲地對學生進行責任感教育,讓孩子們在參與中體驗,對形成良好的責任意識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1)校園生活,營造責任教育氛圍
校園生活的每一個環節都可以對學生進行責任教育。班干部可以組合起來,成為班級管理的中堅力量,在老師的指導下發動其他學生一起參與制定班級奮斗目標,策劃班級活動;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長,給每個學生安排班級服務崗位,讓學生在班級管理中承擔一定的責任,如班級衛生監督員、課桌管理員、考勤員、善行督導員等,使每個學生有事可做,有責要負,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適合自己的崗位中實現自我價值,體驗自己負責任的工作給班級帶來的好處,增強對集體的責任感。"同時,表揚、獎勵在各自負責的崗位上做得好的同學,樹立負責任的榜樣,營造責任教育的良好氛圍。
(2)多彩活動,提高責任教育效果
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多方位培養學生品質和責任心,促其知情意行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本學期,學校開展"“肩負責任,德行天下----做有責任心的小達人” 主題教育活動,以“爭獎奪分”形式來評價學生的責任感。 設立 “善學小達人、儀表小達人、責任小達人” 等獎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定出爭獎計劃并付諸實踐,然后通過自評和他評獲得積分和獎勵。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從小養成認真處理每件事的好習慣,樹立勇于負責的良好形象。學校還利用中國傳統節日開展主題活動,如“烈士陵園掃墓”、 “愛心暖夕陽――慰問敬老院老人”等,讓學生通過實踐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提高能力,增強責任感。
(3)閱讀感悟,引導形成責任擔當
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懷著高度的責任感,有的為了人民和國家舍身取義,有的為國家發展做出重大貢獻,有的成為行業狀元.....這些榜樣有效地引導學生認識、形成責任擔當意識。通過開展課外閱讀比賽,有選擇地引導學生閱讀有益的課外讀物,理解課外讀物中榜樣人物的行為動機,學習他們的責任心和高尚的社會責任感,學生提高了閱讀能力,獲得精神滿足,產生情感共鳴,盡責擔當意識升騰心中。
三、課堂浸潤,責任教育潤物無聲
課堂是責任教育的主渠道,教師要利用教材中蘊含的責任感培養因素,自然有機地滲透責任教育,真正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例如小學音樂課,教師根據兒童心理發展規律,充分挖掘教材德育因素,利用范唱和表演等形式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進而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媽媽之歌》的教學中,老師隨著伴奏,帶著對母親的思念動情地范唱,并附帶形體動作表現感情。孩子們深受感動,不少人熱淚盈眶。老師借機讓學生談感想受。同學們有的說老師的歌聲讓自己想起母親為家人辛苦操持家務,想起了母親照顧自己的情景,有的說老師的歌聲使自己想到了母親對自己的教育和叮囑"… …老師趁熱打鐵,請大家欣賞原唱并展開教學。學生們動情演唱的同時,對母親的愛和責任感也就水到渠成了。然后,老師設置獎勵進行分組演唱,讓同學們為優勝組鼓掌,大家都盡力為自己的組爭取優勝。這樣,同學們的演唱水平提高了,班集體的凝聚力、為集體爭光的責任感也增強了。
四、校外延伸,提升責任教育效果
學校教育與家庭、社會緊密配合,相互促進,可以大幅度提升責任教育的效果。"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與家長、社會緊密結合,把責任教育從學校往家庭社會延伸。 如制訂家務勞動承包細則,孩子自己定好應負責的家務,而且要把活兒干好,從小在勞動中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使其終身受益;又可以讓孩子與父母角色互換,設計“今天我當媽媽”等活動,讓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承擔父母在家里的責任,讓學生深刻地體驗父母的辛勞;還可以讓孩子養小金魚,看誰養得好.......利用各種節日開展不同的富有特色的活動,通過社團活動、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和訓練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還可以組織同小區的學生參與小區清潔等活動。總之,學生在做事的過程中體驗了負責做事取得成功的快樂,明白了道理,提高責任心和社會責任感。
威廉.梅克皮斯.薩克雷說: “播種思想你會收獲行動; 播種行動你會收獲習慣; 播種習慣你會收獲品德; 播種品德你會收獲命運。 ”讓我們給孩子的心田播種責任的種子,讓他們收獲美麗的人生!
參考文獻
[1](美)凱文.瑞安.卡倫.博林著.在學校中培養品德:將德育引入生活的實踐策略[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
[2]羅杰著.從教育責任到教育行動[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
[3]李遂武,韋貢年主編責任教育[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