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典詩歌是中華文化的一大寶藏,其含蓄凝練的語言和豐厚深遠的意境,吸引著無數熱愛中華文化的人們。在職專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充分理解古典詩歌的表現手法及表達技巧,綜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特點,通過聯想、想象等方式對場景進行再現,分析其中藝術手法的運用,引導學生體會其中的人物情感,并將詩歌中的表達技巧和情感表達轉化為學生的寫作能力,使學生在對詩歌的賞析中受到浸染,進而達到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詩歌賞析 "職專語文 "寫作創意
在職專的語文教學中,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既要正確理解教學任務的規劃,又要能夠結合學生的專業特性,綜合學生職業導向,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反觀當前的作文教學,依然存在著諸多問題阻礙著教學的順利開展,教師單一、僵硬的教學手法,學生面對作文題目時的一籌莫展,消磨著學生對作文學習的熱情。將詩歌賞析融入到作文教學中,通過意境的營造和渲染,使學生浸染在美麗的詩歌世界中,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實現對學生寫作創意的激發和寫作能力的提升。
一、整體把握詩歌意境,鍛煉學生審題立意的能力
在職專的作文教學中,要求學生能夠深刻把握作文教學的指向性,即不論是話題作文還是材料作文,都需要學生能夠快速理解其中的立意,并將其中的立意深刻地表現出來,并以真摯的情感實現對文本的覆蓋。而詩歌賞析中教師常問的一個問題就是,“整體把握這首詩歌的意境”,其中所謂的“意境”,將其進行拆分解讀可知,“意”指的是詩歌中體現的人物思想情感;而“境”指的是詩歌中具體的景物描寫,并且這些景物中又蘊含著詩人的主觀情感和態度。簡單來說,“意境”就是詩人通過對景物的主觀描摹而創造出的藝術化的思想境界。強調學生對詩歌意境的把握,反映在作文教學中,即為培養和鍛煉學生審題立意的能力。
例如,在《青玉案?元夕》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詩歌賞析時,要能夠抓住詩歌中的關鍵詞、句,結合多媒體課件,為學生營造一個詩歌鑒賞的情境。如上闋的燈、月、煙火、簫笛、社舞交織成的元夕歡騰;下闋的惹人眼花繚亂的一隊隊的麗人群女等,使學生感受詩歌營造的節日情境。引導學生概括明確詩歌中描寫的元宵節景象:夜、花、星、車,并以此為中心進行延伸,逐步實現詩歌情境的構建。學生在對詩歌情境的準確把握中,逐步實現了對自身審題立意能力的提升。
二、再現詩歌表現場景,培養學生環境描寫的能力
從古典詩歌的內容構成來說,環境或景物描寫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代的詩人擅長將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寫中,以含蓄委婉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這個準則即便是在豪放派的詩歌中依然奏效。因此,語文教師要能夠善于引導學生發現和梳理詩歌中的環境和景物描寫,培養學生借助“外力”表達自身觀點或情感的能力。學生對環境或景物描寫能力的提升,不論對敘事表達還是觀點陳述都有很大的益處。
例如,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前播放與赤壁有關的現代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在課堂上渲染一種鼓角爭鳴、血肉橫飛的場景,開啟學生想象的翅膀,使學生聯想充滿紛爭的三國亂世。結合詩歌的創作背景,即在烏臺詩案后,蘇軾因被指作詩諷刺新法,被捕入獄,后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他在舊城營地辟畦耕種,游歷訪古,此詞是游赤鼻磯時的感懷之作。援引詩歌中的語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再現詩歌創作的場景,掌握本詞中景物描寫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環境描寫能力。
三、深度解析詩歌人物,提升學生刻畫形象的能力
在職專的作文教學中,對詩歌人物的解析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在一篇具體的詩歌中,人物的存在可能是詩人自己,也可能是與詩人有關的人物,但不論是何種身份的人物,若想深刻理解詩歌中的人物形象,就需要對其中的人物背景進行調查和了解,了解詩歌中人物的處境和遭遇,了解人物性格的形成過程等,這些都對學生真正理解詩歌中的人物形象有很大幫助。從刻畫人物形象的詩歌學習中,延伸到職專作文的教學中,既可以培養學生提煉關鍵觀點的能力,又能培養學生重點描寫的能力。
例如,在《將進酒》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介紹李白的生平開始本課的詩歌賞析教學。他的一生,絕大部分在漫游中度過。天寶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玄宗所賞識。后因不能見容于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結合詩歌中的句子,“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以“酒”“月”等景物描寫側面表現詩人灑脫不羈的人生態度,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綜上所述,在職專作文教學中,教師要能夠結合詩歌賞析、通過詩歌意境、環境描寫、詩歌人物等方面培養學生的審題立意的能力,環境描寫的能力,刻畫形象的能力等,關注學生創作的全過程,實現對學生寫作創意的激發,全面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李良敏. 中國古典詩歌教學與鑒賞漫談[J].當代經理人(中旬刊),2006,(07):152- 153.
[2]晁立志. 試談古典詩歌的意境教學[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4,(02):142-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