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長期以來小學體育教學受班級授課制的束縛,教師從備課、授課、考核到評價,通常采取的是“無差別”模式,即沒有考慮到學生之間存在的主體差異,而只是以同樣的標準去要求學生。這樣一來,既背離了體育教學的初衷,又難以兼顧全體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而極易導致體育教學質量的低下。鑒于此,筆者就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分層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途徑與策略做些總結。
關鍵詞:分層教學法 "小學體育 "目標 "內容 "評價
“讓每一個學生都從學習中受益”是基礎教育的根本任務,同時也是貫穿體育課程的一個基本理念。而分層教學作為因材施教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的集中體現,是一種值得被大范圍應用和推崇的教學方法。因此,作為小學體育教師,我們要始終遵循“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并在承認學生主體差異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和尋求符合學生興趣愛好、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策略,以使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和實效性能夠在最大幅度上得到提升與發展。
一、教學目標分層——兼顧差異,因材施教
教學目標作為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其對教師的教學工作起著十分重要的導向和支配作用。因此,在分層教學之始,首先要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以使接下來的教學活動能夠有據可依、有理可循?;诖?,作為小學體育教師,我們一定要在充分了解并承認學生主體差異的基礎上,對教學目標進行合理分層,以使全體學生都能夠享有同等的學習機會,從而切實提升體育教學的普惠性。
例如,在教學跳繩時,課前,我根據學生在身體素質、過往水平等方面所呈現出的主體差異,將其劃分為了A、B、C三個層次,并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了分層教學目標。A層學生:男生150個,女生120個;B層學生:男生130個;女生100個;C層學生:男生110個,女生80個。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有了目標的指引,學生練習時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在練習結束后,他們也能夠對自己的能力和表現做出客觀評價。如此,通過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不僅兼顧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而且還使全體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育技能在不同程度上提到了提升與發展。
二、教學內容分層——提高效率,促進發展
課堂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主陣地,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和實現師生良好互動的舞臺。基于此,作為小學體育教師,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除了要及時摒棄“一刀切”的教學模式,還應當貼合學生特點與教學內容來制定分層教學策略,并善于依據教學實際的改變來對其進行及時改進和完善,以便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促使學生的各方面素質都能夠得到完善和發展。
例如,在一節籃球課上,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我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為其制定了分層教學策略。A層學生:在向學生初步講解了一些基本的傳球和運球技術后,我讓學生進行自主練習,并在發現問題后自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B層學生:在向學生講解了一些基本的運球技術后,我讓學生進行分組練習,并引導他們在互相交流、相互探討中自行掌握動作要領;C層學生:我先是為學生親自示范了一遍運球和傳球的規范動作,再讓學生依照籃球課件進行反復練習,在這期間,我會在行間巡視,并對學生練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予以針對性的指導和點撥。如此,通過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分層,不僅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效率,而且還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學有所獲,進而有利于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化提升。
三、考核評價分層——鼓舞信心,強化動機
受傳統教育教學思想的影響,當前小學體育課程的考核評價機制大多十分單一,即沒有考慮到不同學生之間存在的主體差異,而只是采取相同的標準去要求學生。這樣一來,不僅在極大程度上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甚至還會使學生對體育學習產生極為強烈的抵觸情緒。鑒于此,我們應在承認學生主體差異的基礎上,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考核評價的內容和標準進行合理分層,以此來鼓舞學生的學習信心,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
例如,在對學生進行長跑測試時,我會在很大程度上參照學生過往的體育成績對考核的內容和標準進行分層。首先,高層次學生和低層次學生的考核內容不同,例如高層次學生是1000米測試,低層次學生是800米測試。其次,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考核標準也不盡相同,比如對于優等生而言,75分達標;對于中等生而言,70分達標;對于后進生而言,60分達標。除此之外,我還會對身體素質特別差的學生適當降低標準,并在對其進行評價時結合課堂學習表現和體質增長情況作為綜合考核成績。如此,通過分層考核評價,既鼓舞了學生的學習信心,又強化了學生的學習動機。
總而言之,作為小學體育教師,我們要在把握“因材施教”原則的基礎上,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分層教學,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學有所獲,從而獲取理想中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徐雪雷.分層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7(45):200.
[2]楊天輝.淺析分層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6(27):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