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系統學習數學知識的開始,也是學生建立正確數學思維的關鍵時期。鑒于小學階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狀況,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新課改的推進,對當前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既要能夠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又要能夠結合新課改的內在精神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 "高效教學 "教學策略
在新課改的持續推進下,素質教育的理念越發深入人心,反映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要求教師既要完成教學任務,也要能夠結合學生的學習現狀,引導學生初步構建自身的思維體系,這一教學目標的達成,需要高效課堂的支撐。縱觀當前小學數學課堂,依然存在著諸多問題阻礙著高效教學的順利開展。僵化的教學模式,單一的教學手段,老套的課后作業等,都是阻礙高效課堂形成的重要原因。根據這一情況,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談談如何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創建高效課堂:
一、結合學生身心特點,營造良好教學氛圍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身體和心理快速發育的階段,數學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的過程中,要能夠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使學生能夠在良好的數學環境中開展對知識的學習。將枯燥的數學學習形象化、生動化,觸發學生對數學概念和定理的理解和感悟。將學生作為數學學習的主體,時刻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動態和變化,解決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增加課堂教學中的人文關懷。
例如,在“升和毫升”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興趣點,對教學環節進行設計。針對小學階段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的問題,采取實驗教學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延長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以“玩水”的實驗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其中,使學生獲得愉快的學習體驗和樂趣。如在課堂上進行實驗,教師左手拿著100毫升的量筒,右手拿著1000毫升的量杯,大家猜一猜,用量筒100毫升的水倒入1000毫升的量杯,幾次能夠1000毫升?引導學生分組進行實驗,使學生通過親自動手的方式完成對本課知識的學習和掌握。
二、改進課堂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學生大都活潑好動,對周圍的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此同時,學生也存在著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的特點。因此,教師在引進教學方法時,要結合學生的興趣以及個性特點。以改革教學模式為契機,引進和更新教學方法,將設疑探究法、分組合作法、情境教學法等方法引入到小學數學的課堂中。在教學方法的使用中,注重增強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提高知識或觀點在課堂的傳播效率。將多媒體教學,演示教學等方法融入到小學數學的課堂中,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觀察物體”一課的教學中,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從更加全面的角度分析和分辨不同角度下觀察立體圖形的情況,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抽象思維能力。以多媒體課件的形式開展教學,對學生進行啟發,培養學生初步的幾何思維。以玩積木的方式,引導學生擺出相關的圖形。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的對圖形進行設計和規劃,學生在對積木拼搭的過程中,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物體不同圖案的形成。將多種教學方法進行組合教學,能夠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
三、組織開展教學實踐,提高知識運用能力
數學是對客觀世界的真實反應,即便是小學數學也不例外,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通過一定的教學策略,使數學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發生更廣泛的聯系。將數學知識點融入到具體的問題中,激發學生探索的熱情和動力。以數學知識回歸生活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組織開展生動有趣的數學競賽,啟發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意識,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挖掘學生的數學潛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實用性,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例如,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一課的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可知,可以將教學分為兩部分。一是教材教學,將教材中適合課件展示的內容以多媒體的形式呈現出來,如課件出示教材第1頁例題1圖,提出問題:下面的小船圖和金魚圖分別是怎樣運動的?它們的運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教師動畫演示小船圖和金魚圖運動的過程。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感受平移,同時強調平移的方向。二是聯系實際教學,引導學生聯想生活中與本課有關的事物,并嘗試闡述不同現象的深層次原因,如鐘表的指針轉動,水中的倒影等,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高效教學的開展,需要教師能夠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圍繞學生制定教學計劃,開展教學工作,營造師生平等的教學氛圍。結合小學數學的教學要求以及學生的認知規律,引進和更新教學方法,打造生動有趣的數學課堂,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準確把握數學的學科性質,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更多地聯系起來,實現知識有理論到實踐的轉化,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保障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張同梅. 淺談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的方法[J].魅力中國,2016(21):17.
[2]劉江華.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設置問題懸念[J].中外交流,2017(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