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針對我國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存在的一些操作難以致實驗效果不理想的問題,如何優化、改進這些實驗是當下實驗教學研究的熱門話題。本文闡述了切片技術夾持器的發明,可有效解決初次接觸徒手切片法的高中生因為缺乏練習機會而不能獲得適宜厚度的切片的問題,有利于改善實驗觀察效果,也能降低因為操作生疏導致刀片傷手的概率。
關鍵詞:高中生物 "生物實驗 "顯微制片 "徒手切片 "夾持器
在高中實驗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學生的徒手切片技術由于缺乏練習、操作生疏而很難使切片達到滿足觀察條件的厚度,而且傳統的徒手切片技術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很容易劃傷手指,造成傷害。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我們針對切片法顯微制片技術發明了切片技術夾持器,以便更好地服務于實驗教學。
一、切片技術夾持器的構成
切片技術夾持器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夾持器體,一部分是夾持器蓋。使用時,需要將切片材料切成小塊,大小應以剛好能夠放入夾持器體口處適宜,還應露出一半,露出部分應該略小于夾持器蓋為宜,這樣將夾持器蓋旋入夾持器體,由于夾持器蓋有一個空的圓形區域,切片材料應該從此處露出。
二、切片技術夾持器的使用
使用時,將材料塊置于材料夾持管中,旋好蓋子并使材料塊稍微凸出夾持管蓋表面。用雙面刀片沿夾持管蓋表面片切下材料薄片,放入裝有清水的培養皿中。反復片切,每次片切前需微微旋轉材料夾持管的蓋子,控制材料微微凸出,且越薄越好。切下數片后,用鑷子從培養皿中挑選出薄而平整的材料薄片,即可獲得薄厚適宜的切片。
三、利用切片技術夾持器制作玻片標本
以“馬鈴薯塊莖切片”制作為例。
(1)準備:取一干凈的培養皿盛放少量清水,置于實驗臺上備用。
(2)取材:用單面刀片將馬鈴薯塊莖切成1cm×1cm ×2cm的材料塊。
(3)切片:用鑷子將材料塊置于材料夾持管中,旋好蓋子并使材料塊露出約2mm,用雙面刀片沿著固定裝置邊緣快速切下材料薄片并將其放入裝有清水的培養皿中。反復切片,每次切片前需旋轉材料夾持管的蓋子,控制材料露出1-2mm厚度。切下數片后,用鑷子從培養皿中挑選出薄而平整的材料薄片。
(4)展片:用塑料滴管在載玻片中央滴1滴清水,將材料薄片置于清水中并用解剖針或鑷子將其在載玻片上充分展平,然后用吸水紙從一側吸掉水分。
(5)染色:用塑料滴管在馬鈴薯薄片表面滴加1-2滴稀碘液,靜置染色1-2分鐘,然后用吸水紙吸掉材料薄片表面的染液。
(6)蓋片:在標本上滴加1滴清水,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一邊,使蓋玻片的一側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傾斜下落。
(7)鏡檢:正確使用顯微鏡觀察。
(8)觀察效果
四、使用切片技術加持器制片的注意事項
(1)不同的實驗材料在取材切片操作有差異。對于軟硬適中的植物材料(如:馬鈴薯塊莖、蘿卜)用單面刀片切成大小適宜的材料塊;對于較軟或微小材料(如:菠菜葉片、松針)可用胡蘿卜作為夾持物,先將夾持物切成適當大小的段塊并從中間縱切一縫(不要完全切斷),然后用鑷子將材料夾入夾持物縫中,形成待切的材料塊整體。(2)胡蘿卜、植物葉片等一類原本有顏色的材料標本可省略染色這一步驟。(3)切片要領:切片動作要迅速,材料要一次切下,切忌中途停頓或前后移動刀片作“拉鋸”式切割;在切片過程中刀片需要不斷蘸水,以保持刀口鋒利和防止材料組織失水變形。(4)蓋片時,應先使蓋玻片一側接觸水滴使水完全接觸其邊緣,用解剖針抵住蓋玻片這側防止其移動,然后輕而緩慢地傾斜放下使其平蓋在標本上。這樣可以使蓋玻片下的空氣完全被水擠掉,避免產生氣泡影響觀察。若蓋玻片下水過多,可用吸水紙從一側吸去多余的水;若水不足導致蓋玻片傾斜或產生氣泡,可用滴管在一側滴加少量水,使水慢慢滲入。
參考文獻
[1]劉玉芬,王茂云.淺談提高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效率的幾點策略[J/OL].學周刊,2018(34):56-57[2018-11-27]
[2]張海軍.高中生物實驗思維可視化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8(3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