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課程具有審美性、生動性以及趣味性,當代初中音樂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性發展,提高學生的學習自發性,不斷將學生打造成德、智、體、美、勞綜合發展的學生。音樂是一種高雅的藝術形式,歌曲中包含了更深層次的含義與內蘊,學生應該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賞析音樂,培養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因此,本文就基于筆者自身教學經驗,以初中音樂為載體,對新課程下初中音樂教學現狀及模式的應用探析的這一論題進行一番說明與闡述。
關鍵詞:初中音樂 "新課程 "現狀分析 "應用探析
初中音樂是初中生必備的課程,教師應該對其加以重視,當代要求的綜合素質強的中學生,這些學生有思想、有審美、有感知美與創造美的能力,音樂課程作為一門藝術性強的學科應該被合理設置課時安排,并不斷優化課程。
一、新課程下初中音樂教學的現狀分析
青少年時期的音樂啟蒙可以開化學生的益智,增加他們對音樂的敏感程度,激發學生的音樂靈感,但是現在的初中音樂教學課堂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的,教學模式上、資源配置上都還不夠完善,具體我將從兩個具體方面來闡釋:
(1)音樂教學模式落后
目前的音樂教學模式還不夠完善,許多地方還值得優化,傳統音樂授課模式過于老套,傳統的教學模式呈現方式一般是教師一人主講,師生互動性較差,現在的一課堂還是傳統問答形式,學生的實際參與度非常低,學生的興趣不夠。
(2)學校重視程度不夠
音樂課程不是學生的主要文化課程,因此,部分學校對其重視程度不夠,一些教師只是利用播放器將音樂進行播放,但是沒有對其音樂的背景進行介紹,沒有調動學生一起聆聽音樂,具體實施缺乏有效性,課時安排較少,有時文化課會占用音樂課程的時間,這些都不利于中學生良好音樂欣賞習慣的培養。
二、新課程下初中音樂教學模式的應用探析
良好的音樂教學模式應該具備系統性、條理性、綜合性等特點,教師應該不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課堂活躍度,幫助學生提升音樂修養。
(1)科技模式化的音樂教學課堂,生動而形象
科技模式化的音樂教學模式即教師利用多媒體等形式進行教學,音樂課程本身就具有生動性的特點,音樂在旋律中飛揚,歌曲還可以結合舞蹈,而多媒體教學模式利用文字、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融合的新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感受音樂,營造了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學生在聲色結合的形式下可以更好的感知音樂,多媒體的直觀、生動、形象、具體讓學生們感受到音樂的魅力,也感受到溫馨和快樂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學生的不斷提升,培養中學生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其深受師生喜愛,多媒體播放一些美麗的畫面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將音樂與繪畫、文學、書法等眾多藝術結合在一起,加深學生對其的深入理解,增強審美能力。
例如,我在教授《東方之珠》這一欣賞課的時候,我就利用多媒體為學生進行相關視頻的播放來進行引入,“東方之珠”是們把香港比做東方的一顆明珠,表示人們對香港的喜愛。我為學生播放了多張具有香港地標性景色的圖片,“香港四面臨海,到香港不去欣賞迷人的海濱風光可是一種遺憾呀!小導游們,你們回推薦我去哪個海灘玩呀?”展示淺水灣的圖片,“接來下,我們還可以去哪里呢?”大屏幕展示維多利亞港是照片,隨后我播放了一個視頻,全景圖式展示香港的美麗風光,學生們在有聲有色的景象中了解了歌曲的背景,然后我正式帶領學生賞析《東方之珠》這首經典歌曲。科技模式化的音樂教學課堂生動而形象,可以幫助學生在音樂鑒賞中可以找到樂趣。
(2)游戲模式化的音樂教學課堂,有趣而精彩
初中音樂課堂應該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相應學齡的教學內容。隨著課業壓力的增大,中學生的學習壓力會非常大,因此,音樂課堂設置游戲化的模式不僅可以優化音樂課程的教學模式,還可以活躍學生的平時生活,比如,教師可設計擊鼓傳花、丟手絹等游戲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可以利用游戲將課程完美的貫穿起來,從而加深對于音樂知識的理解。音樂教學就可以結合特定的環境,特定的樂器進行音樂游戲的設置,讓學生參與到音樂游戲的活動中來,減輕學生緊張心理,從而成為一種廣受大眾喜愛的課堂形式。
例如,我在教授《化妝舞會》這一欣賞課的時候,我就結合歌曲展開了相關的游戲小表演,擴寬學生的思維,提高的學習興趣。《化妝舞會》是一首著名的探戈舞曲,“探戈”是阿根廷的一種舞會舞蹈,舞曲描寫了一家醫院的大夫和病人為慶祝狂歡節而舉行化妝舞會的情景。為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我在班級開展了化妝舞會的游戲,我為學生準備了一些道具,讓學生進行化妝舞會的游戲,既模擬了樂曲中的情景,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3)表演模式化的音樂教學課堂,綜合而豐富
表演化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模式,它可以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表演中增長自信,體會快樂,感悟音樂,就目前的音樂教學化模式而言,音樂教師需要打造多元化的初中音樂課堂,以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活躍課堂氛圍,滲透給學生音樂學習的理念,教師可以圍繞課堂的歌曲的含義或背景,組織一些有助于學生更好理解歌曲的活動,比如開展微型音樂劇的表演活動,班級歌唱大賽活動、音樂作品的賞析活動等等,這些活動有利于指導學生進一步體會歌曲的情感內涵,改變了以往沉悶的課堂氛圍,提高了學生音樂素養自身修養,促進了學生掌握基礎的樂理,提高了學生的藝術修養。
例如,在教授《烏蘇里船歌》這一課時,我就設計了一堂音樂課的表演課,我在設計這堂課的時候,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分角色演繹歌中的場景,《烏蘇里船歌》是一首以東北赫哲族民歌為素材創作的歌曲,郭頌老師帶有顫音的長音和迂回起伏的瑟音的引子作為前奏,先聲奪人,人們眼前便出現了一幅烏蘇里江清晨煙波浩渺、安逸寧靜的恬美畫面,“赫哲人撒開千張網”,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歌曲的表演,反應勞動人民的辛勞與喜悅。這樣表演化的課堂形式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增添歌曲的和諧美和豐滿性。
(4)樂器伴奏化的音樂教學課堂,高效而高雅
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深化培養其音樂素養,樂器伴奏化的音樂教學課堂是一種有趣且積極的方式,學生在在實際的樂器演奏中可以提升自己的自信,提高學習熱情,將課堂變成才藝表演的園地,讓自己的積極性不斷迸發出來。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合理的融合樂器的演奏,將樂器與歌曲相融,將音樂的旋律與樂器帶來的節奏感加以融合,從而創造出更美妙的音樂,樂器化的音樂課堂也使課堂更具有活力,學生在樂器的欣賞與學習中進一步體會了律動感和和弦美。
例如,在講解人音版《鼓樂》這一課時,我就開展了變演化的音樂課堂,這一課教師的教學任務是通過幾首西非及南非的典型音樂讓學生感受非洲音樂,加強節奏感,我在本節課設計了游戲、創編、討論、參與實踐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興趣,使他們樂于參與主動探索,在打擊鼓的過程中感受律動,感受節奏,感受非洲音樂的無窮魅力,認識非洲音樂對世界音樂重大貢獻的意義。樂器伴奏化的音樂教學課堂使學生更易掌握知識點,通俗易懂,讓孩子輕松地在表演中了解了音樂,學會了表演與歌唱,有助于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實現德智體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初中音樂教師要優化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歌聲找那個體會作者的感情,并從中得出自己的理解,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和音樂學科修養,讓歌聲同心聲一起飛翔。
參考文獻
[1]鄧珊珊. 關于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師生互動問題的分析[J]音樂時空,2016(02):174+148.
[2]姚靚. 淺析初中音樂創新教學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4(33):42-43.
[3]馬莉花. 新課程下初中音樂教學互動性模式的應用[J]音樂時空,,2013(1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