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畫壇興旺,一個重要的標志是:“畫風”紛呈,“畫派”林立。沉實、穩健的河南畫家們在潛心創作之同時,不甘落后和保守,開始積極并理性地打造著自己的文化品牌——“中原畫風”。此既具有現實意義,又有其歷史的必然性內涵。
河南,作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歷史上曾成為多個王朝的政治及文化中心,具有獨一無二的戰略地位。尤其在河南產生的伏羲畫卦、倉頡造字、河圖洛書、仰韶彩陶、殷墟甲骨文、夏商鐘鼎饕餮、南陽漢畫像磚石、龍門石窟雕像,以及大量佛寺墓穴壁畫、朱仙鎮年畫等,都昭示著中原美術的輝煌歷史。這里還誕生了如宗炳、吳道子、荊浩、郭熙、張擇端、武宗元、李唐、李迪、韓拙等一批彪炳千秋的美術大師。雖然宋室南遷后,中原美術沉眠近千年,但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及諸大師的藝術創造對后世之影響仍無與倫比。特別是南朝時的宗炳,作為中原畫壇第一個最有影響力的人物,其《畫山水序》將老莊思想引入畫論,提出“澄懷觀道”和“臥游”的理論,被歷代文人畫家所服膺。唐代吳道子的繪畫,更代表了中古時代東方藝術的最高成就,從而被歷代尊為“畫圣”。他的畫風不僅總領當時的畫壇,而且影響了后世畫風。自吳道子以后,宗教畫再沒有出現過重大變化。五代時的荊浩,以“全景式山水”構圖和雄渾壯闊的藝術風格開創了北方山水畫風,而其《筆法記》也為中國山水畫奠定了完整的理論體系。李唐則是兩宋山水畫壇承上啟下的人物,他既是北宋山水的繼承者,又是南宋院體山水的開創者,在南宋山水畫風轉變的過程中起到了橋梁和紐帶作用。而后,在山河破碎、文化沉淪的日子里,中原地區仍有不少藝術家在默默奮爭。建國后,河南美術開始復蘇,一批老畫家如謝瑞階、賀志伊、葉桐軒、馬基光等給河南美術帶來一線希望。然而,賀、葉二人的英年早逝,馬基光的坎坷命運,使河南美術仍趨微茫。自稱“黃河老人”的謝瑞階以描繪黃河而獨步畫壇,卻未免勢單力薄,且有“一花獨放”之憾。

上世紀70年代末,隨著中國文藝之復興,河南美術呈上升趨勢。一些有抱負的藝術家開始探索振興河南美術的方略。進入80年代,河南美術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期,“第六屆全國美展”中河南入選作品80件,其中2銀1銅11個優秀獎,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使河南美術由下游躋身全國中游行列。其實,80 年代的中國畫壇,風云際會,活躍而紛亂。但正是有謝瑞階、陳天然、王威、方照華、曹新林、李自強、李伯安、王宏劍、丁中一、馬國強、劉杰等一大批俯首勞作且成績突出者的努力與奉獻,才使河南美術以堅實、穩健的步伐邁入了90年代以后發展的快車道。尤其是李伯安、王宏劍,前者嘔心瀝血,十年磨一劍,用生命創作出百米中國畫長卷《走出巴顏喀拉》,而他也被畫壇譽為20世紀末最具震撼力的畫家;后者則立定現實主義油畫創作,自第六屆全國美展后,幾乎屆屆獲獎,尤其在“第九屆全國美展”中,其《陽關三疊》榮獲金獎,實現了河南在歷屆全國美展中金獎為零的突破。至此,河南美術在中國畫壇令人刮目相看。如今,河南美術正以新的姿態,跨入“美術大省”行列。


近年來,中原畫界的一批有識之士,以深厚的大河文化為根基,為打造“中原畫風”品牌頻頻出招,除舉辦各種一般類型的畫展外,還舉辦了一系列凸顯中原文化精神和地域風貌的畫展,如“黃河流經這片土地美展”、“河南鄉土油畫展”、“首屆中原山水畫風探索展”、“河南美術晉京展”、“中原文化萬里行——美術作品展”、“油畫中原”、“中原畫風全國行”等,舉辦了各種類型的理論研討會、座談會,出版了多種報刊、叢書,從不同角度研究、宣傳河南美術,推動了“中原畫風”的戰略進程。如今,這項計劃又得到了省委有關領導的大力支持,將“中原畫風”作為中原文化的一個品牌、一項工程推出,這是我省美術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原美術的希望。
中原文化,宛如她的山水一樣雄渾、博大,仿佛她的人民一樣純厚、質樸,作為其中的中原美術,也自然臍帶了這種內涵和風格。同時,由于其南北兼容的地理特征,又造就了文化的多項適應性,形成了剛柔相濟的文化個性。加之中原特有的鈞瓷、朱仙鎮年畫、少林武術、河南豫劇等傳統藝術潛移默化的薰染,使中原畫風的內涵更加豐滿、厚重。況且,“大別山畫家群”、“畫友沙龍”的形成及其影響,為“中原畫風”的營造提供了頗有價值的啟示和參考。“中原畫風”的捷足先登及其影響,在某種程度和意義上也促進、推動了“中原畫風”的形成。另外,不同時期活躍于外省區的河南籍老畫家,如李劍晨、魏紫熙、盧光照、秦嶺云,以及在北京的一批中青年畫家,也是一支在國內頗有影響的隊伍,如王宏劍、陳鈺銘、張江舟、段正渠、段建偉 、何家安等畫家,尤其是一批在國內卓有影響的理論家如馬克、夏碩琦、翟墨、徐恩存、殷雙喜等,因為他們大多身上帶著中原美術的某種基因,浸潤著中原文化的精神特質走出河南的。
中原畫風是基于這片土地、這批人群,自然而然生成的,無論你承認不承認,他已經是一股帶有濃郁中原地域和文化特征的藝術氣象,實實在在地存在于當今畫壇,雖徐徐吹來,卻帶有歷史的必然性。而且,中原畫家的東西,看了讓人產生強烈的震撼,是黃鐘大呂,是重錘擊鼓。美術創造雖是個體行為,但避免游兵散勇式的單打獨擊,實行兵團式作戰,更有利于整體實力和文化品牌的展示與推廣。相信,有一批杰出人士的倡導和畫家們的共同努力,“中原畫風”定能真正形成氣候,河南美術定會實現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