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盡管多媒體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但是簡筆畫的示范性、靈活性、快捷性在當下的語文課堂上仍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并且是大部分教師的首選教學方法。文章結合教學實例,介紹了簡筆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以達到提高教學實效的目的。
關鍵詞:語文課堂;簡筆畫;快捷靈活;激趣解疑;化解難點;豐富想象
一、簡筆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簡筆畫輔助語文課堂教學,它的易操作性、靈活多變性、創造性、審美性,在語文目標教學中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成為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常青樹”。簡筆畫有如下特點。
1.直觀性
所謂簡筆畫,是一種運用簡潔的手法,簡略概括地狀物造型,簡明扼要地表情達意的繪畫形式,即用極其簡略的筆畫,利用極其短暫的時間,將人或物、故事的意境或其他突出文章中心內容的情節主線,以直觀、形象的圖形描畫在黑板上,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學內容。
簡筆畫具有直觀性。筆者認為,教師畫簡畫對學生的影響是直接的、長遠的。因為簡筆畫給人一目了然的特點,它把文字、標點、圖片等復雜的內容,以簡單線條勾勒出的視覺效果,豐富了學生的想象能力,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常言道:眼見為實。因此,教師畫簡筆畫具有很強的直觀性,尤其好的簡筆畫對學生來說是一種美的享受。如果教師能畫一幅漂亮的畫,學生會很敬佩你,也會模仿你,再配以設計精美的課件,勢必會進一步增強表達效果。
2.快捷性
根據6~12歲學生的認知特點,可以把抽象、復雜的知識內容,以簡單線條就能很好的表現,讓學生一看就懂,簡單明了。教師為了使畫面更漂亮些,文字更富于變化些,圖片更具有可觀賞性,往往在一項設置上需要反復操作、反復運行演示。作為一種教學輔助手段,簡筆畫就方便、快捷、實用得多,這為教師節省了很多時間。
3.靈活性
簡筆畫和課件相輔相成,但是簡筆畫更加靈活、易操作、可控制,可以隨時隨著課堂的進度,對學生的生成進行調控。簡筆畫在語文教學中可以說是一個實用的小幫手,能大、能小,可多、可少,信手拈來,隨叫隨到。
簡筆畫靈活性的特點還表現在其具有很強的交互功能,它都是當堂操作,或者由教師完成,或者師生共同完成。在此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其樂融融的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說說畫畫中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簡筆畫的這幾點優勢,恰恰說明了其在語文教學中“常青樹”“不老松”的地位。
二、簡筆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1.畫激興趣,提升內驅力
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所有的智力活動都依賴于興趣,興趣是每個人成長的起點,是每名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探索事物底蘊的內在動力。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學會運用多種手段和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繪畫是學生十分喜愛的視覺藝術,教師一旦把生動、有趣的簡筆畫描繪在黑板上,會立即刺激學生的視覺興奮點,課堂氛圍因此變得十分活躍,此種輕松的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持久的注意力,緩解他們的學習疲勞。例如,在教學“認一認(1)”人、口、手、足、舌、牙、耳、目時,筆者邊畫畫、邊讓學生猜是什么,在學生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之后,緊接著揭示相對應的字讓他們認識。學生通過直觀、形象的視覺沖擊,很輕松地學會了漢字,他們的情緒被調動起來,識字興趣特別濃厚,所學內容與圖畫聯系起來后,易于學生掌握,不容易忘記。
筆者經常在揭示課題前提問學生:猜猜教師今天給你們畫了什么?畫恐龍,要學習“恐龍”這節課;畫一片葉子,要學習“做一片美的葉子”這節課。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學生上課伊始興趣就被激發出來,探求新知的欲望也定會更加強烈。上語文課對于他們來說非但不是一種任務,反而成了一種精神享受。
2.畫解疑難,疏字、詞障礙
釋疑解難,活躍思維。簡筆畫就像一座橋梁,搭在語言文字與學生思維之間,解除學生介于文字與實際情境之間的思維障礙。例如,在教學“臺灣的蝴蝶谷”這節課時,學生問:什么叫山谷?這樣的問題教師一畫就能夠輕松解決。
有時簡筆畫還可以幫助學生區別字義。例如,“波濤滾滾”和“濁浪排空”兩個詞語的區別,筆者畫了兩幅畫讓學生選擇,如圖1和圖2所示。
在一目了然的簡筆畫面前,學生很快就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并得出“濁浪排空”更能體現風浪大的情況。
簡筆畫還可以幫助學生糾錯。例如,在教學“幸”字時,許多學生把下面寫成了“羊”,筆者將錯就錯,畫了一幅簡筆畫(如圖3),并編了一句順口溜:土下埋了一只羊,它的“靈魂”上天堂。筆者相信,這樣有趣、直觀、形象的簡筆畫,會讓學生永遠也不會寫錯這個字了。
3.畫能點睛,化解重、難點
學生對于視覺藝術形象非常敏感,教師把課文的重點簡練地畫出來,比寫一行板書更有效果,把抽象的道理化為簡明的圖像,使學生更易于理解。例如,在教學“登華山”這節課時,筆者邊畫邊教學,幫助學生理解詩意。
(1) 出示: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師:課文中和這兩句詩描寫相對應的景色是哪一句呢?
生: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白己的腳下。
根據學生的回答,筆者板書簡筆畫(如圖4),并指導學生朗讀。
(2)出示: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
生:太陽顯得那么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云。
根據學生的回答,筆者板書簡筆畫(如圖5),并指導學生朗讀。
討論:為什么說華山高呢?
看教材上的圖、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平時我們是怎么看太陽和云彩的?現在站在華山頂上,又是一種什么感覺呢?
學生對照板書很容易發出感嘆:哇!華山真高啊!
板書作為教學中的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方面經常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憑借簡單圖畫,使抽象變為具體,加強了內容的形象性。例如,在教學“詹天佑”這節課時,學生對火車在兩個車頭推拉下沿人字形路線行進這一設計很難理解,筆者在黑板上畫一個示意圖(如圖6),學生頓時茅塞頓開。
4.畫生滋味,豐富想象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要讓每名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啟發他們的想象,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筆者讓學生動手動腦、邊說邊畫,這樣既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又讓他們變得越來越愛思考。
例如,在教學完“問銀河”這節課之后,筆者在黑板上畫銀河,提問學生:銀河里還會有什么?你來嘶一嘶。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添上了小鳥、烏龜、水草、小蝦……學生的想象力很豐富,一幅幅畫面就是一幅幅創新作品的展示,更是學生想象能力的張揚。在“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中,讓學生有滋有味的想象,更有助于他們對課文的理解、鞏固與升華。
教學實踐證明,一塊黑板、一盒粉筆,對于簡筆畫來說就足夠了。方便實用的簡筆畫,豐富了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活躍了學生的思維。簡筆畫將小學語文課堂變成動手動腦、思維活躍、感情豐富、藝術氣息濃厚的教學活動,學生在這樣輕松、活潑的氛圍中學習,必定會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涂永錄.簡筆畫技法與運用[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6.
[2]王思孔.突主題 創情境 活思維:簡筆畫在語文教學中的設計與使用[J].小學教學設計.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