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高考改革在2018年秋季以后部分省份繼續推行,高中不再分文、理科,實行理、化、生、史、地、政“六選三”的選考制度,選考成績進入高考成績。因此,高中生涯規劃教育勢在必行,其可操作性遠比其他學科課程難度大,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將面臨各種問題,值得思考與研究。
關鍵詞:新高考;生涯規劃:問題研究
國家考試招生制度改革2018年秋季又在一批省(市、區)實行。伴隨著高考改革的推進,教育界、媒體熱議的話題——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的文章層出不窮,但是高中生涯規劃教育就目前大多數學校的基礎設施和師資力量來講,實施起來問題確實很多。
一、教育觀念問題
教育觀念源于教育理論和教育思想。現階段高中生涯規劃的研究與探索,其理論基本借鑒于國外和高校課程。另外,某些條件好的學校先行先試,總結出各自高中生涯規劃的教育方式,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當務之急,教育部及各省教育廳應該制定高中生涯規劃教育指導意見或方案,確定課程地位,明確教育目的,規范課程標準,讓基層學校有章可循。
新高考在逐步推行的當下,學生選課、選考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就現在大多數高中學校而言,做學生生涯規劃指導這方面的思想準備還遠遠不夠,一些學校在觀望,很少主動學習、研究這些問題。從教學層面來講,沒有正確的教育觀念的引領,教育行為將是茫然的,教育效果將是未知的。因此,當前急于解決的問題是盡快轉變教育觀念。
從教育主管部門到學校、從校長到教師、從學生到家長,以及社會公眾,都應該把新高考改革方案進行一番深入學習,讓大家認識上去、關注起來、引起重視,報刊、電視、網絡平臺等公眾媒體應該起到宣傳和普及作用。
二、重視程度問題
新高考改革后的高中生涯規劃教育指導,對于高層次的學校,它的現實意義和實踐意義是十分重大的。例如,重點高中的學生,他們以往升人的學校基本上是重點本科院校以上的院校,選科、選考對他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而極其普通的高中,他們的培養對象70~80%以上進高職、高專院校,高職、高專院校對專業限報的學科要求標準降低,這對高中生選科影響不大。特別是近年來高職、高專的單招規模在不斷擴大,實際上報考單招的學生已經完成了高中生涯任務,不需要更多的導師指導。這樣看來,此類學校高考改革對其影響并不是很大。因此,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等方面對學生的選科、選考的重視程度遠沒有重點高中高,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高考是教學大舞臺上的指揮棒,應該讓所有的點都動起來,不應該一部分手舞足蹈,一部分無動于衷。
三、師資培訓問題
針對新高考改革日益臨近,許多社會教育機構順勢活躍在各地的高中教師生涯規劃師資培訓的舞臺上,如“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涯規劃’課程指導培訓會”等。這些培訓非官方組織,一般借助有一定生涯規劃基礎的高中為場地,培訓時間短,所需費用高。沒有培訓大綱,內容不成體系,一個專家一套說辭,聽的越多,思想越亂。有的在推銷自己的研發產品(生涯規劃和高考報志愿軟件),有的打著國家認定機構名義濫發“生涯培訓師”證書,重利益、爭市場,擾亂正常師資培訓秩序。筆者建議省、市級教育教研部門盡快開展各層級的生涯規劃崗位師資培訓,培養專業化的師資隊伍;建議師范類高校盡快開設生涯規劃教育專業,滿足新高考改革的人才需求。
四、教育資源問題
生涯規劃教育有一個重要環節是職業體驗,可以分為校內模擬體驗和校外崗位實習體驗。就目前情況來看,一般普通高中沒有提供給學生實訓用的各類動手操作體驗教室。此類教學器材、設備、設施建設齊全需要上百萬資金,沒有政府財政投入和社會資助,這樣的職業體驗教室僅靠學校恐難建成。
另外,為了使學生對未來職業有一個更真實的感受、更清晰的了解,學校還應該有計劃地安排部分學生到農村、工廠、機關、社區、高校等實地參觀和體驗。城鎮學校地處城市、縣城,校外職業生涯服務行業教育資源豐富,而農村學校地處鄉鎮,不具備社會方面的教育資源。從師資力量方面來看,城市學校師資優勢明顯,轉變觀念快,學習力強,進取心、開拓性遠遠超出農村教師。
有人主張把生涯規劃課設為必修課,納入學習課程體系中,這就涉及課程開發的問題,是使用部(省)統編教材,還是各學校自主開發的校本課程?對于一些偏遠、薄弱的學校來說,自主開發校本課程、編寫校本教材確實難度很大。
五、教育評價問題
生涯規劃教育是伴隨著高考改革新興的一門課程,如何開設好這門課程,讓學生受益、讓教育進步,關鍵在于評價。可以肯定的說,教育評價是促進教育發展最為有效的手段,是檢驗教育教學效果較為客觀的測量工具。課程評價具有導向性和功利性,它制約著教學,制約著課程發展。建議生涯規劃教育評價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學業水平測試評價相關聯,以引起學生的重視和家長的重視,體現出生涯規劃課程的價值和地位。
高中生涯規劃教育才剛剛起步,社會關注度較高,家長也極為重視。同時,它又是課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重要部分,做一些探討和研究意義重大。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學會“十三五”教育科學研究規劃重點課題——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生生涯規劃指導策略的研究([ 2017 ]XH2135-016)。
參考文獻:
[1]朱凌云.生涯規劃(高中)[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