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學生核心素養指能夠適應終身發展所需要的品格和能力。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著眼未來,推進教育改革,轉變教學行為,注重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學生適應社會的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課堂教學;轉變觀念;學生發展
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既是國家發展的戰略,又是國家人才發展戰略在教育改革領域的主要體現和具體要求。核心素養之于學生的發展,讓課程改革充溢著新的生命活力,豐富了內涵,進一步彰顯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的理念。因此,教師要把數學知識與核心素養相結合,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改變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效率,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課堂的根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學習興趣做引領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數學課堂,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創設一些有趣的、現實的、生動的、蘊含數學意義且富有挑戰性的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水到渠成地開展數學探究。
例如,在教學“兩位數除以整十數的除法”時,針對此節課的教學目標,筆者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帶領學生進入數學課堂。老師有80元錢,讓淘氣到文具店買書包,文具店里的商品有很多種,如文具盒、計算器、鉛筆,書包等,老師讓淘氣把80元都花完,他能買幾個書包?學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過來,都想幫助淘氣解決問題。
二、融洽關系做保障
我們的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讓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教育的出發點是人,教育的歸宿也是人。教師要與班級學生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是課堂中學生大膽探索、勇于創新的催化劑。心理學研究表明,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說、敢問,樂于發表意見,敢于大膽創新,能夠喚起學生的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為學生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提供師生交流、探究、創新、合作的自由空間,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完整地傾聽學生的觀點,尊重不同層次學生的意見,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滿足學生自我表現的欲望,樹立學習的自信心,獲得積極、愉悅的情感體驗。
三、用數學活動做鑰匙
1.提供自主活動的機會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每名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愿望,即想成為一個探索者、研究者。教師要讓班級中的每名學生用各自的生活經驗、知識背景和思維方法,自由、開放地去再探索、再發現、再創造。注意換位思考,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想一想,對于重要的、關鍵的、難以理解的內容,要通過富于挑戰性、充滿趣味性的情境,引發學生的想象和思考,在有序觀察、操作、計算等活動中積累經驗,感受數學思想方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只有提供給學生足夠的自主空間和活動機會的教學,只有引導學生開展深刻思維活動的教學,才能使學生理解數學本質,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2.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踐、猜測、驗證、推理、計算、證明等過程。多年的課堂教學實踐,使筆者感受到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各小組成員能夠逐步養成一種學習共同體的團隊意識,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之間有一種互幫互助的精神。在小組內,每名學生不僅自己主動學習,而且還能夠幫助所在小組的其他成員,大家一起分享、互補。組與組之間也能夠形成相互競爭的良好學習氛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
例如,在教學“平均數”時,筆者創設生活情境——淘氣記數游戲,把淘氣5次記數情況統計表呈現出來。智慧老人說:淘氣平均每次記住6個數是怎么來的呢?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學生運用以前數學課探究的方法,如畫一畫、擺一擺、算一算等方法解決問題,然后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做法。筆者在巡視時發現學生有很多亮點,既動手,又動腦,一起找到解決此題的答案。在各自的講解中,學生又學會了其他方法,逐漸提升了各自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匯報環節中,學生像教師一樣侃侃而談,這樣做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得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升。
3.利用評價機制體驗成功
法國教育家愛爾維修說,即使很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學生總是期望被教師欣賞,培養核心素養的教師應該有一雙慧眼,撥開云霧,發現學生的優點,欣賞每名學生的美,多表揚,少批評。每名學生都應該是獨一無二的生命體,要讓學生感到每付出一份勞動,便會有一份收獲的快樂,讓學生體驗成功,樹立學習的信心,只有參與學習活動,才能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讓我們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教學指南,不斷總結、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讓學生有帶得走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走向人生、走向未來。
參考文獻:
[1]吳中民,構建高效課堂的理念與方法[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3.
[2]李超,淺談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J].報刊薈萃,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