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基于小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重要性,以PEP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五年級下冊為例,談談如何挖掘教材中的文化信息,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關鍵詞:小學英語;文化信息;文化意識;文化素養
一、小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重要性
美國語言學家薩皮爾曾經說過,語言的背后是有東西的,而且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由此可見,語言和文化兩者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相互影響。英語語言的學習亦是如此。跨文化意識是指對外國文化與本國文化異同的敏感度,以及在使用外語時,根據目標語文化來調整自己的語言理解(聽和讀)和語言產出(說、寫、譯)的自覺性。文化意識有利于正確地理解語言和得體地使用語言。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中也提到了包含文化品格在內的四個素養: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這就要求小學英語教師除了要幫助學生掌握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開發他們的英語思維,培養他們的英語學習能力之外,還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信息,引導學生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背景,從而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二、挖掘文化信息,提升文化素養
文化知識涵蓋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物質文化包括飲食、服飾、建筑、交通,以及相關的技術發明與創造等;精神文化包括哲學、科學、教育、歷史、文學、藝術,也包括價值觀念、道德修養、審美情趣、社會規約和風俗習慣等。由此可見,文化知識的涉及面很廣,而且在教材中無處不在。下面,筆者首先以PEP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以下統稱“教材”)五年級下冊Unit l Part A部分的“Let's tryamp;Let's talk”為例,從三個方面談談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跨文化意識,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
1.布置預習任務,提前感知文化背景
在備課時,筆者抓住一個關鍵詞-Spain。通過閱讀課文不難發現,西班牙的作息時間和中國大不相同。因此,筆者在課前給學生布置了一項任務:查閱相關資料,了解西班牙的概況及西班牙人的日常作息規律,讓學生對西班牙有個初步的認識和了解。
2.開放英語課堂,深入了解文化知識
首先,筆者向學生介紹新朋友:This is our newfriend, his name is Pedro. Do you know where he isfrom?通過預習,很多學生會回答:He is from Spain.然后,筆者出示西班牙概況簡介,繼續提問:Whatis the capital city of Spain? What is Spain famousfor?通過提問讓學生對西班牙的概況有個總體的認識。
其次,筆者挖掘教材中Let's try中的對話內容,因為其中的內容也包含文化,筆者覺得很有必要把它強化到教學中。我們來看西班牙學生Pedro說的一句話: In Spain, I always sleep a little in the aftemoon.然后,Zhang Peng作為一名中國學生,他的反應是這樣的:Really? When do you sleep? Pedro回答:Atabout 2 0'clock. Zhang Peng的反應是:Oh. That'snow,but we have a maths class at 2 0'clock.從他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國作息時間的差異:當西班牙學生在睡午覺的時候,中國學生正在學校上課。然后,筆者向學生介紹了西班牙人的生活習慣,學生驚訝于他們的作息時間,然后展開激烈的討論。五年級的學生對客觀事物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判斷能力、鑒賞能力,他們對中外文化差異有自己的見解。討論之后,他們更愿意繼續學習,或者說更好奇Pedro一天的生活作息時間。
最后,在初步學習此節課的重點詞匯do morningexerclse,start classes,finish classes和核心句型Whendo you...?I usually...后,筆者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日常作息時間,然后和Pedro的進行比較。通過觀看課文視頻解決三個問題:When does Pedro finish class in themoming? When does he start class in the aftemoon?When does he eat dinner?從而得出結論:That'stoo late! And we are different!
3.利用課外延伸,逐步培養文化素養
(1)布置拓展作業,感受文化差異。
例如,結束此節課教學后,筆者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任務:選擇教材中的一位外國朋友-Amy,Sarah,John,Mike等,根據他(她)來自的國家查找資料,與自己的作息時間進行比較。每名學生選擇的外國朋友不一定相同,通過在第2課時中學生作業的展示和介紹,讓更多的學生了解不同國家人們的作息都不盡相同,讓學生了解各個國家之間的生活差異,并理解和接受這個差異。
(2)利用課外資源,獲取文化信息。
除了在課堂上獲取相關的文化知識,筆者還引導或建議學生通過課外渠道獲取文化信息,如向學生推薦一些中外報刊、雜志、書籍等課外讀物,推薦一些好的網絡資源,如電影、視頻、錄像等,讓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學習和了解更多的中外文化知識,從而開拓他們的文化視野。
(3)開展各種活動,體驗文化之旅。
建議在學校或班級開展英語文化周等活動,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在不同年級開展不同類型的文化活動。例如,在低學段開展談中外趣聞,搜集外國名言、諺語等活動,在中、高學段開展講外國名人故事比賽、介紹中外節日的手抄報比賽等。總之,各種活動的開展都是為了讓學生在體驗文化之旅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各國文化的異同,豐富文化知識,對中外文化的優劣做出正確判斷,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學習各國優秀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
綜上所述,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資源,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在教材中挖掘相關的文化知識,在教學設計中有機融合文化教學,幫助學生拓寬視野、開闊思路,有效培養他們的跨文化意識,提高他們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和綜合運用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倩,淺談在英語課堂上培養小學生的英語文化意識[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