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行業傳統旺季來臨,疊加環保
出現新一輪加強趨勢,導致化工行業供需格局發生較大變化,
進而刺激到二級市場相關個股股價。
最近,化工板塊表現搶眼,上演漲停潮:寶利國際、蘭太實業、衛星石化、川恒股份、南京聚隆、江山股份、阿科力、興業股份等個股漲停。自5月以來,化工板塊已累計上漲7.85%,在申萬一級行業中漲幅居首。
分析人士表示,近期表現強勢,主要是由于化工品價格上漲帶動化工企業收入和盈利持續擴張。新增產能不足且環保趨嚴淘汰落后產能,而下游需求增長有韌性,化工品供需持續改善,疊加成本端油價上漲支撐。
多家企業凈利潤增長
數據顯示,在發布第一季度業績預告的19家化工企業中,其中9家凈利潤增長,6家凈利潤略增,2家實現扭虧,2家凈利潤略減。
方大化工,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08億元,同比增長29.71%;實現凈利潤1.28億元,同比增長338.22%。公司表示,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季度受國家宏觀經濟形勢影響,公司化工主業維持較高景氣度,化工產品銷售價格較去年同期大幅上漲,產品毛利率提升。同時,公司優化內部管理,管理效率進一步提升,化工板塊盈利預計增長225%~269%。
雅本化學,今年第一季度凈利潤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公司第一季度營業收入4.94億元,同比增長103%;歸屬母公司凈利潤3687萬元,同比增長113%;對應每股盈利0.06元/股,符合預期。公司表示,業績增長原因是,根據公司經營情況及已簽訂的訂單情況,公司農化、醫化高端定制業務仍將保持高速增長,產能繼續擴充,多個新產品開始量產。
利爾化學,今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90484.95萬元,同比增長72.18%;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560.69萬元,同比增長98.58%;基本每股收益0.22元。公司表示,業績增長系公司主要產品的產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所致。
2017年以來,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推進,尿素等相關化工產品去產能效果明顯,疊加行業回暖等因素,供需情況有所好轉,多種化工產品價格上漲,行業盈利增強。
新時代證券數據顯示,有機硅報價提高500元/噸至2.95萬元/噸,其下游生膠、107膠等產品也紛紛跟漲。R134a報價上漲至3.2萬元/噸,而之前為2.95萬元/噸;R22報價上漲至1.9萬元/噸,之前為1.65萬元/噸。3月1日,分散黑ECT 300%上調出廠價至50元/公斤,較去年同期增長78%。
化工行業迎來機遇
雖然短期存在回調可能,但是油價仍然處于高位,化工等行業盈利有望改善。專業人士分析,由于石油化工主要是以原油為原料,油價上漲使其成本大幅上升,但是大部分石化產品價格幾乎完全由成本推動,因此在一定區間里成本上升的壓力可以充分傳導至下游,部分產品反而會受益于價格上漲趨勢確立帶來的補庫需求以及庫存升值。
最明顯的例子是,第一季度化工行業的利潤改善明顯。財匯大數據終端統計表明,以自建基礎化工公司為樣本,2017年度全行業實現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627.68億元,同比增長86.24%;2018年一季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241.03億元,同比增長45.54%。
此外,由于近期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生產成本提升,國內多家化工企業宣布產品提價。上海保立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從5月21日開始,在5月初報價的基礎上全部產品價格上調350元/噸;東聯新材料宣布5月21日起部分產品價格上調,要求之前所有訂單以到款為準。
二級市場上,南京聚隆、澳洋科技等化工股表現強勢。5月17日以來,南京聚隆已經連續5個交易日漲停。5月21日,化工板塊寶利國際等10余股漲停。
中原證券一分析師向記者表示:“化工行業前幾年利潤不顯,在環保壓力下,產能明顯收縮。供給不足的情況下,油價上漲推動企業產品大幅度提價,對于盈利改善效應明顯。”
“在油價上漲的順周期,化工行業受益。短期供給無法增加,上游漲價的成本可以很好地傳導到下游,毛利率會因此增加。除此之外,低價的原材料庫存也會提升企業收益。”一業內人士指出。
高景氣有望延續
2018年第一季度化工行業延續景氣,但增幅開始下降。今年第一季度化工行業的營收和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2.40%和46.44%,增長幅度已經明顯下降,主要是去年同期高增速導致基數較高。行業單季度的毛利率和凈利率也都是近年來的高點,分別達到20.60%和8.31%,行業滾動扣非ROE繼續攀升,達到2016年之后的最高值7.89%。對比子行業的業績情況,第一季度滌綸、農藥、鋰電材料、電子化學品、日用化學品等子行業表現較為出色。由于第一季度A股市場整體下調幅度較大,特別是周期股回調較多,因此2018年第一季度末公募機構重倉持股中化工行業只占到3.57%排名第9。
行業景氣度持續,企業盈利水平不斷改善。受益于供給側改革的持續深化以及環保監管升級提升化工行業的市場集中度,化工企業2017年盈利水平顯著改善。2017年基礎化工行業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40512.61億元,同比增長25.52%;實現營業利潤2098.33億元,同比增長43.70%;實現凈利潤1685.56億元,同比增長39.23%。
行業走出淡季,PPI在油價推動下有反彈跡象。去年10月,行業PPI達到階段性高點之后連續5個月向下調整,在油價推動下,今年4月化學工業的PPI同比達到4.5%,逆轉了之前下滑的趨勢。今年第一季度化工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同比開始出現增長跡象,行業供給開始增加,下游房地產和汽車行業對化工需求保持穩定增長,紡織和家電行業則繼續保持復蘇趨勢,行業格局仍保持平衡。
行業整體營業利潤率5.18%,較去年同期增長14.6%;整體銷售凈利率4.16%,同比增長10.93%。純堿、氮肥、聚氨酯盈利大增。受益于供給端收縮原材料價格上漲,化工產品漲價明顯,17個子行業今年收入全部實現增長。
從投資策略上,首先,受美國退出伊朗協議等消息影響,原油價格近期大幅上漲。油價上漲將使得煉化產業鏈及煤化工企業受益。其次,關注估值回調、業績確定性高的優質藍籌股。再次,近期價格處于高位的相關化工品對應的企業,如有機硅、滌綸、醋酸、染料、純堿等。最后,擁有核心高精技術的成長型企業,關注產業前景廣闊、技術門檻高的新材料子行業,尤其是半導體上游企業。
總之,長期來看,化工行業投資增速仍處于下行空間,新增產能供給有限,加上2018年開始環保費改為環保稅、排污許可證等政策落實將大大加強政府對環保的執法剛度,國內環保高壓常態化,供給側有望持續收縮。在環保趨嚴的背景下,將加速落后的中小產能退出,部分子行業“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得到改善,隨著行業集中度的提升,龍頭型企業市場份額不斷擴大,行業產能結構得到較大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