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夏天,在美國密歇根州奧頓維爾的某個湖畔,第二屆猶地亞青少年夏令營正在進行。這個夏令營從美國心臟腹地選拔了幾百個孩子,其中的7號寢室組建了一支強大的壘球隊。
事情挺好,可惜碰到了一個問題。為配合夏令營的集體精神、民主風格和平等主義等主題,規則規定,寢室里每個孩子都要上場擊球。7號寢室里有8個孩子都是能力相當不錯甚至出色的壘球選手,但第9個孩子就有點悲劇了。這個來自艾奧瓦州的窮孩子,身材又瘦又高,頗似智利地圖的形狀。為了避免尷尬,我們就叫他阿里好了。阿里是個非常有趣的小伙伴,存了一肚子形形色色的段子,還私藏了不少糖果。只可惜他沒有什么運動天賦,接不著球不說,光是要他用吸管喝個水,就能暴露他天生的身體不協調。那年夏天,羅伯特·雷德福(Robert Redford)主演了一部講述棒球故事的電影《天生好手》(The Natural ),可這位阿里同學卻只能叫“天生蹩腳”(The Unnatural)。
毫不意外,7號寢室上場之后,阿里被派到了右外野,也就是球場的邊緣地帶。按照正常想法,在這個位置,他幾乎不可能跟對方球隊擊過來的球有什么接觸。比賽將按照熟悉的節奏進行,7號寢室會在前面的比賽中領先,等到阿里上場的時候,他笨拙地站著,錯誤地握著球棒,連續三次揮出,但除了空氣,連球的影兒都碰不著。看出阿里的無能之后,對方球隊很快就推測出他是7號寢室的弱點。當輪到對方球隊擊球時,他們就會把每個球都往右外野打。球一個不落地飛到那個方向,落在阿里的頭頂、腳底或者旁邊,但就是不會落在他揮舞著接球的手套里。終于,阿里總算手腳并用地撿到了球,把球漫無目的地投了出去。對方球隊連續得分,7號寢室輸了比賽。
幾個星期以后,7號寢室的機靈鬼想出了一個點子:如果不把阿里安插到右外野,而是讓他當捕手,恐怕倒能讓他的負擔減輕不少。表面上看,這套方案有違常理。阿里站在本壘后面,從第一個球開始就充分展示了他的笨手笨腳。
但因為壘球比賽不允許盜壘,所以阿里爛到可怕的傳球不再成為問題。他也許接不住對方擊球手擊出的高飛界外球,但是對手卻直接出局了,因為那球本來就已經出界了,所以對方壘上的選手不會像阿里在右外野失球時那樣繞著壘前進。更何況,7號寢室還有8名合格的球手在場上,他們不會讓對方球隊有太多人跑上壘。對方球隊的跑壘手偶爾能夠獲得跑向本壘得分的機會,當這種情況出現時,本隊的投手或一壘手往往也有足夠的時間回到本壘補位,從而輕松分解阿里的負擔。如果阿里在右外野,要想做到這一點則完全沒有可能。
此外,這個計劃還有一個更微妙的、之前未預見到的好處。如果對方的擊球手沒能擊中球,阿里要花相當長的時間把球撿回來并扔回給本隊的投手。這就大大拖慢了比賽的節奏。對方的那些未成年擊球手終于開始暴露出注意力渙散的弱點,他們漸漸會選擇壞球揮棒,哪怕只為了避免等待阿里撿球的痛苦。這樣一來,7號寢室的投手們就會有意識地投出壞球。
阿里從未練成過精湛的球技,他私藏的糖果也都吃完了。但自從把他安插在本壘后面當捕手之后,那年夏天剩下的日子里,7號寢室再也沒輸過一場球。
7號寢室有兩個來自印第安納州的12歲的瘋狂體育迷,一個叫莫斯科維茨,另一個叫沃特海姆,也就是身為本書作者的我們兩個。對我們來說,這件事極具啟發意義。常規策略是把差勁的球員放在右外野,之后指望對方球員不會將球朝他那個方向打。但誰說一定要這樣?通過質疑慣常思維,嘗試新的做法,我們可以改善球隊表現,贏得更多比賽。
從那時起,我們就一直是好朋友。這段友誼得以建立,完全是因為我們對體育共同的熱愛。到2010年,我倆一個成了芝加哥大學的金融學教授,另一個成了《體育畫報》的撰稿人。我們又一次想要嘗試挑戰傳統的體育智慧了。在本書后面的章節,我們提出的概念或許有點前衛,分析可能也更加復雜,但本質上跟夏令營壘球場上的故事沒什么不同。在四攻時棄踢而不是放手一搏,為手氣正好的隊友“喂球”,在每個位置都派出現有的最佳球員……這些做法真的可取嗎?球隊里除了“大我”,還有“小我”存在嗎?更擅長防守的球隊真的能贏得總冠軍嗎?
至于說我們對顛撲不破的運動真理的信仰,它們成立背后的根基是什么呢?比方說我們都知道,縱觀歷史,任何級別的團隊運動,主場球隊都會贏得大部分的比賽。但這真的只是因為有狂熱的家鄉觀眾支持嗎?還是有其他什么原因?作為一輩子芝加哥小熊隊的鐵桿球迷,我們心里很清楚,老實講,這支隊伍確實不怎么樣。但這僅僅是因為小熊隊球運不佳,受了棒球之神以及那只委屈的山羊的詛咒嗎?還是有什么更合理的解釋?
盡管高雅之士愛把體育運動看成消遣,總是有意無意地忽視它們,但運動里其實蘊含著強大的力量,能夠解釋更普遍的人類行為。“體育就是生活的隱喻”這個觀念已經變得有些俗套了。我們努力“變身飛人”“奪取金牌”;我們“想做就做”“沖過球門線”“擊出全壘打”。
不過,反過來說也不錯。比如,人們可能會說,生活就是運動的縮影。運動員和教練員可以做出非凡的壯舉,但他們仍然跟我們其他人一樣,受到人類行為和經濟學規律等的制約。我們認為,美國職業橄欖球大聯盟(簡稱NFL)的教練決定要在四攻時放棄進攻,跟共同基金經理決定買賣股票沒什么不同,跟你在餐館里點餐時要了肉丸子而不是今日“推薦”也沒什么不同。我們將盡力證明,泰格·伍茲(人稱“老虎伍茲”)對自己推桿的評估,跟節食者說服自己減肥的時候同樣有效。而且,他也會在打高爾夫球時犯下跟你我所犯的同樣的錯誤。我們會解釋為什么裁判做決定跟家長決定是否給孩子接種疫苗很像,以及為什么這導致裁判并不總是按照規則手冊辦事。我們會發現,身為球迷,我們對自己喜愛的球隊的看法和我們對自己的退休金投資組合的看法存在著相同的認知偏差。和在生活里一樣,體育運動里發生的大部分故事,都可以用獎勵、恐懼、渴望得到承認等動機來解釋。你只需要知道該關注什么就行了。如果你還有數據來證明,那就更好了。
我們探討的許多主題似乎彼此沒什么關系,很多時候,似乎也遠遠超過了體育運動的范疇,但它們其實都被一條我們無法立刻看清的隱形線索串聯在一起。通過探索體育不為人知的一面,我們認識到:
人們愛把原因推到一目了然的因素上,而真正的答案大多藏在幕后。
激勵因素為運動員、教練、球隊老板和球迷的行為提供了強大動力(有時候也會帶來不好的結果),而且也能對他們的行為進行預測。
人的認知偏差和行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體育運動中也不例外。
運氣的作用被低估,且經常遭到誤解。
每一個運動項目里都會出現這些問題。不管是在NFL、NBA還是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簡稱MLB),或者世界各地的足球比賽中,這些影響因素都在充分地發揮著作用。在多種運動中都存在這些影響因素,恰恰突出了這些影響因素的作用是多么強大、多么有力。
照我們的預計,本書后面章節里提出的許多觀點和主張,都會引起爭論,受到懷疑。如果是這樣,我們的任務也就算完成了。本書的目標,與其說是想告訴你該怎么去思考體育運動,倒不如說是希望你用略有不同的眼光去看待它們。我們衷心希望這本書能像一臺大屏幕液晶電視,幫助你比從前更清晰地觀看下一場比賽。
我們說不定還能平息一些酒吧里發生的爭執甚至打架事件。此外,但愿我們運氣不錯,能用這本書再引發一些新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