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明:江西省吉安市第十三中學正高級教師,省特級教師。在全國率先提出“美麗新語文”理念,主持“美麗新語文”工作室。曾獲全國“優秀語文教師”“優秀教研能手”,省“首屆中小學學科帶頭人”“吉安市十大師德標兵”“井岡名師”等榮譽稱號。
他是天真的井岡尋夢人,數十年如一日甘坐冷板凳,只為追尋自己的母語新教育夢;他是冥頑的教育行者,用純真、智慧在故國的民間文學沃土里挖掘,只為開辟母語教育的“新大陸”;他是樸實又充滿激情的語文專家,用舒展而激揚的個性,譜寫美麗新語文的成長篇章。他是陳曉明,來自吉安的一名平凡卻執著的語文老師。
美麗新語文·追尋·蛻變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畢業于中師學校的陳曉明走上了鄉鎮中學——睦村初級中學的講臺,從此開始了自己長達三十余年的教師生涯。彼時,睦村初級中學的校舍就像普通農舍一樣簡陋,開門見山。陳曉明就每天早晚走在山間崎嶇蜿蜒的鄉村小路上,讓這條小路成了他尋思“美麗新語文”之夢旅途的第一站。
在睦村初級中學艱苦的環境里,陳曉明一待就是14個年頭。盡管條件艱苦,青山綠水仍然催生了陳曉明心中的美麗情思:土生土長的語文美在哪里?出路在哪里?傾聽流水蟲鳴的吟唱、醉心大自然的天籟之音之余,陳曉明常在冥思:飽經千年風霜的母語如何不再尷尬?何時能擺脫數理化英等強勢科目的擠壓?何時能贏得少年學子的喜愛?不過,要“求”得這些問題的正確之“解”對一個信息閉塞的鄉鎮中學教師來說談何容易!
陳曉明開始啃讀一篇篇民間文學作品:神話傳說、民間故事、諺語謎語、笑話熟語、傳聞軼事……時時陶醉其中的陳曉明開始發現母語中原來還有一大筆的寶藏——美麗鮮活的“民間語文”:意味深長的諺語、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睿智深刻的民間笑話,這些無不彰顯祖國語文的魅力。繼而,陳曉明以民間文學為基點的論文《民間文學在中學語文的價值》以新穎的視角、翔實的資料、嚴謹的論證征服了省內外不少專家教授。
不過,懷揣夢想的陳曉明還不甘于就此“止步”。通過郵購,陳曉明買了一大批語文及美學相關書籍。在優美的精神世界里,尋思突破“美”的困惑,享受書中美麗成了陳曉明的最愛。從此,陳曉明都盡量遠離應酬、娛樂的誘惑,每到節假日,常常是一個人守護著這所山區學校。
共同的夢想讓陳曉明與國內專家產生了聯系:錢夢龍、魏書生、張富、潘鳳湘……陳曉明一邊學習名師寶貴的經驗,一邊進行實踐探索。盡管,自己當時任教的班級雖然都是普通班,但成績常常名列前茅。1989年,陳曉明所任教的僅有四十余人班就有12人考入中專中師,居當時全縣之最,受到吉安地區嘉獎。1994年,陳曉明班上的巫愛梅同學以全縣第二名的成績考入某外貿學校。20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陳曉明接手了一個情況相當特殊的班,班上有四分之一的孩子來自單親家庭,加上隔代撫養,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孩子缺少父母完整的關愛,他們有的性格孤僻、有的調皮淘氣、有的甚至染上了偷竊賭博之類的惡劣習氣。陳曉明從深入細致的教學調查入手,決定給每位“特殊人物”都建立了有針對性的幫扶檔案,運用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學資源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用榜樣人物的范例及自己艱苦奮斗的經歷現身說法,與班上優秀學生一起讓這些特殊的后進生走過人生成長的“雨季”。與此同時,通過艱苦的磨礪與美的探尋,陳曉明也完成了由一個中師生到本科生、由一個教學生手到骨干教師的美麗轉變。
美麗新語文·播種·突破
1999年,陳曉明調入條件依然艱苦的井岡山龍江中學任教。盡管,已經“小有所成”,但人們還是用懷疑的目光打量著陳曉明這個鄉下來的老師,看他能不能勝任城鎮中學的教學。一度,分到陳曉明班上的極個別學生甚至想轉到其他班去。對這一切,陳曉明知道,自己只能用默默的努力來回答。
一個個節假日,一個個不眠之夜,陳曉明尋思著:如何讓后進生也能嘗到讀書的樂趣?如何讓孩子在學習時代播下一粒書香的種子?
為了使學生獲得一點知識的亮光,陳曉明嘗試“走進”學生的“心靈”。其時,已經有十幾年班主任經驗的陳曉明,對學生心理有自己獨到的判斷。和學生們既是師生,也是朋友,孩子們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遇到困難都會找他談心。
正是與同學們的融洽關系,讓陳曉明對每位學生的基本情況都了如指掌,而“以心換心”“對癥下藥”“因材施教”正是是陳曉明讓學生成才的法寶。
2002年的時候,陳曉明還是一個普通班的班主任。同事給他帶來了一個純樸的女孩,要來他的班上就讀。當時并不在意的陳曉明,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女孩人比較老實,學習也還較認真,覺得有潛力可挖,便常找她談心,用一些勵志故事或周邊榜樣成長的經驗激勵她,鼓勵她,課余時間還與其他任課老師商討她的成才計劃,定期為她找來新的學習資料,補充新的內容,甚至連節假期都不中斷。通過這樣的幫助,到2005年中考時,女孩考到了井岡山市前五名的好成績。
而這樣的嘗試,也讓其他眾多后進生的突然轉變,陳曉明先后培養出了多位井岡山市中考狀元,而陳曉明所帶的班級也多次被評為先進或文明班級。
隨著陳曉明所主持課題《“成長作文”教學實驗》在省里立項,他的頭腦中又勾畫出一幅嶄新的育人藍圖,嘗試遵循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來規劃作文教學改革美好藍圖,以求突破作文教改的陳舊思路,并嘗試作文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凸顯“綠色作文”特色,探尋高效作文之路。2002年6月,陳曉明受全國中語會之邀,和南昌十七中著名特級教師王道信先生作為江西僅有的兩名代表參加了在井岡山召開的“全國中學作文教學研討會”,并與其他代表進行了廣泛的交流。著名語文教育家劉國正、張定遠、歐陽代娜和許多著名特級教師紛紛給陳曉明題詞鼓勵,給了他巨大的精神動力。2004年12月,陳曉明撰寫的課題相關課堂教學設計及案例《成長的煩惱》被江西省教研室“江西省初中語文新課標教材教學設計評比、優質課大賽及觀摩活動”評為一等獎。同時,陳曉明在關于挖掘民間文學、科幻文學及地方語文寶藏進行語文審美創新教育等方面都進行了有益嘗試。通過引領學子“科幻尋美”之旅,在科幻世界里吸收了眾多科幻大師的精神營養,進一步激發了師生創新的火花。
美麗新語文·建構·升華
2004年,陳曉明進入吉安十三中。在這里,陳曉明嘗試構建一個美麗語文工程,引領青少年學子進行魅力語文之旅。
2011年下學期,陳曉明新接的一個班,后進學生眾多,其中不及格人數占三分之一以上。而除此之外,班上還有三個問題學生:胡某某、稂某某、王某某,這三位在小學就是老師不管的“編外人員”,語文成績基本忽略不計,是個位數。而王某某單一年級就讀了三次,他們進到中學的第一次考試都是十幾分。面對班上巨大的后進面,陳曉明也似乎遇到了教學上的“冰雪”。是在冰雪中放棄?還是在冰雪中奮起?很快,通過深入調研,陳曉明就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科學穩妥的幫扶輔導計劃,重點突破疑難,嘗試用美麗啟蒙重塑他們嶄新生命,用一顆愛心去溫暖這些后進學生心中的“冰雪”,鼓勵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他們走過成長“沼澤地”。通過一年多來不懈努力,他們自信的陽光終于融化了心中的冰雪,開始認真有效地學習,自信踏實地做人,成績也有了提升。
如果說教學是教師的根,那么,理念則是教師的魂。2011年,陳曉明創建了“美麗新語文—— 吉安陳曉明語文工作室”,工作室在遵循“自主、創新、審美、高效”宗旨的基礎上,一個一個欄目充實內容,并根據需要不斷引進源頭活水,定期增加新的欄目,積極嘗試微課制作,熱心為國培老師做講座。工作室的業績及排名扶搖直上,在2011年底名列全省八百多個名師工作室排行榜上位列第五名,2012年上旬曾位列全省一千多個名師工作室排行榜上第三名,從工作室統計的流量看,工作室得到了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山東等教育發達地區教育界相關人士的肯定與支持。而讓陳曉明欣慰的是:最近一兩年來,工作室每天都有一定比例的境外流量,這些流量來源分布于港澳臺、英美、加拿大、日韓、東南亞等地區和國家。
而人們不知道的是,雖然此時的工作室已經揚名在外,其建設卻多少有些戲劇性?!爱敵踅ㄕ緯r,可謂一波三折,說起來一言難盡!我的工作站最初是在網吧注冊的!因為那段時間老家出了點事,既要忙家事,又少當面請教的師傅,可謂邊摸索邊完善!”多年后,陳曉明總是向人們如是講述自己的建站歷程。不過,這樣的經歷并沒有影響陳曉明建設激情。而陳曉明也在邊摸索邊實驗中一路前行,得到了不少支持與幫助。上海著名特級教師肖家蕓專程到井岡山關心指導工作室建設事宜,學校語文組的閱讀與作文高效課堂展示活動也為工作室建設充實豐富鮮活的內容。為了博采眾長、加強學術交流,加強工作室研究力量,工作室還誠邀了兄弟學校的老師加盟工作站的建設。
2012年之后的幾年里,陳曉明的工作室數次被省教育廳評為全省“優秀網絡研修工作室”,陳曉明也通過了江西省首批正高級(教授級)職稱的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