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階段,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學生今后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教師要采取靈活恰當的教學方法,在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基礎上,使學生的計算能力逐步提高。那么,如何讓每個學生具有扎實的計算能力呢,本文結合自身教學經驗,談一談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 "計算練習""激發興趣 "能力培養
一、重視口算練習
口算是主要靠思維、記憶,直接算出得數的計算方式,它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必須打好口算的基礎。
(1)為了提高學生口算的準確率和速度,我根據學生知識結構,有意識地讓學生記一些特殊數學的組合,如:和是整十、整百的兩個數(73和27,98和2等);積是整十、整百的兩個數(25×4,125×8等);這些計算結果的記憶,不但對提高學生的計算準確率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計算速度。
(2)課上和課外安排練習。每節數學課視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選擇適當的時間,安排3~5分鐘的口算練習,學生每人準備一個本(口算天天練),這樣長期進行,持之以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課外,我選定了一名負責任的組長,這位小組長每天早上來到學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黑板上根據近段時間學習的數學知識,合理板書十道口算題目,要求所有學生在五分鐘之內完成,并迅速地和同桌交換,統一對比答案,進行口算比賽,這樣一方面激發了學生口算的興趣,另一方面在不知不覺中,學生的口算能力就提高了。
二、加強筆算能力的訓練
在計算教學中,筆算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管未來科技如何發達,筆算能力始終是小學生必備的一種能力。使學生理解數學基礎知識,掌握技巧是形成計算能力的首要條件。每種計算,都依據相應的概念、法則、性質、公式等基礎知識而進行。學生對這些基礎知識理解不正確,掌握不透徹,就無法進行計算。只有讓學生理解、掌握有關的運算性質、定律、技巧之后,才能在具體計算中應用這些知識來尋求簡捷合理的方法,提高計算的準確性與加快計算速度。加強練習和技能訓練是學生形成計算能力的關鍵。
比如,小數除法,特別是除數是小數的除法,錯在在除數變成整數時,被除數沒有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因而造成商錯了。所以在計算練習中要加強基本計算技能的訓練。熟記常用數據,提高計算速度。在四則運算中,如果學生熟記一些常用的數據,不僅有助于學生達到“正確、迅速”的要求,還有助于較好地掌握計算的技能技巧。比如:圓周率近似值3.14與一位數的積;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簡分數的小數值,也就是這些分數與小數的互化。以上這些數的結果不管是平時作業,還是現實生活,使用的頻率很高,熟練掌握、牢記后,就能轉化為能力,在計算時產生高的效率。
三、多開展計算競賽活動
對于枯燥無味的計算,學生在掌握計算方法之后,往往會隨便應付,造成更多的計算錯誤。這時,我就會適當開展一些計算競賽活動,這樣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計算的興趣,達到提高計算準確率的目的。每學期,我在班內都至少開展十次以上計算競賽,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切實提高學生的計算準確率。在競賽后,注意把學生易出現的錯誤整理起來,分析歸類,然后再有針對性的進行補救,為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掃清障礙。
四、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
做題計算中出現的錯誤,大多數是馬虎、字跡潦草等不良習慣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計算能力的保證。在計算訓練時,要求學生一定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1)看:就是認真對數。題目都抄錯了,結果又怎么能正確呢?所以,要求學生在抄題和每步計算時,都應當及時與原題或上一步算式進行核對,以免抄錯數或運算符號。要做到三點:一是抄好題后與原題核對;二是豎式上數字與橫式上的數字核對;三是橫式上的得數與豎式上的得數核對。
(2)想:就是認真審題。引導學生在做計算題時,不應拿起筆來就下手算,必須先審題,弄清這道題應該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沒有簡便的計算方法,然后才能動筆算。另外,計算必須先求準,再求快。
(3)算:就是認真書寫、計算。作業、練習的書寫都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一定要規范,對題目中的數字、小數點、運算符號的書寫尤其要符合規范,數字間有適當的間隔,草稿上的豎式也要數位對齊、條理清楚,計算時精力集中,不急不搶。
(4)查:就是認真演算。計算完,首先要檢查計算方法是不是合理;其次,檢查數字、符號會不會抄錯,小數點會不會錯寫或漏寫;再次,對計算中途得到的每一個得數和最后的結果都要進行檢查和演算.因此,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防止計算錯誤,提高計算能力的重要途徑。重視錯題的分析。
五、重視錯題的分析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反復認識和實踐的過程,出錯總是難免的。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特征,剛剛學習的知識比較容易遺忘。因此,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計算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其計算錯誤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可借鑒語文教師批改作文的方法——寫評語。在學生出錯處加上評語導出錯因,讓學生知道錯的原因,是由于自己馬虎大意,還是哪方面的知識掌握得不夠好,在知錯的基礎上把錯題重做一遍,對正確的知識再次加深認識鞏固。教師要因人、因題地重點分析錯題原因,大部分學生都做錯了的題,教師就要集中進行了講解,分析錯誤的原因;對基礎較差、常做錯題的學生,教師要多花時間在課后進行輔導。學生對自己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要進行了自我反思,每個學生準備一個本子,把每天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記在本子上,并寫出錯誤和改正方法。另外,要有針對性地把學生經常錯的題目類似的題目作為學生的課堂作業,再次反饋了解學生改錯后的作業效果。?
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個漫長,麻煩,細致,長期的過程,只有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見到成效.
參考文獻
[1]丁耀國.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N].云南經濟日報,2016-10-31(D04).
[2]梅艷.淺談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J].現代交際,2016(07):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