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計算機應用專業的中職學生而言,他們一畢業就會面臨嚴峻的就業問題,這時綜合能力的具備就顯得尤為重要。但就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教師的教學已經很難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信息技術人才,畢業即失業的就業狀況讓教師的教研教改之舉勢在必行。本文筆者基于此,對教研教改下的計算機應用教學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圍繞教師教學中的準備、落實、收尾和鞏固環節展開詳細的論述。
關鍵詞:教研教改 "計算機應用教學 "中職
在信息化的時代大背景下,信息技術人才的缺口越來越大,因而作為一門專門教授學生計算機基本理論知識的課程,計算機應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與此同時,社會對信息技術人才的需求也完成了從單一型到復合多元型的轉變。這就意味著教師以“學習理論知識”為指引的傳統教學方式終究要被時代所淘汰,他們必須不斷地鉆研新的教學方式,時刻走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
一、精心的準備——教學前的備課工作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因而對教師而言,他們在教學前的備課工作是其高效教學的有力保證,所以教師的教研教改之路始于備課模式。盡管就目前而言,教師已經變個人備課模式為集體備課模式,但教學質量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提升。這就意味著教師需要對集體備課模式進行深入的鉆研和創新,從而使教師順利地完成備課任務,為課堂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在傳統的集體備課模式中,中心發言人的重要性讓教師通常選擇組中的老教師或者優秀教師來擔任,這樣一來,備課小組其他教師就無法得到很好的發展。因此教師就可以采取輪流組織型的集體備課模式。就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它一共有六章的內容,這時教師就可以每人依次負責組織一章內容的集體備課活動。除此之外,負責教師還需要對集體備課模式進行創新,如將交流討論的形式轉變為辯論賽的形式,讓教師的備課熱情更加高漲,從而提高集體備課的實效性。
二、有效的落實——課堂上的高效教學
在傳統計算機應用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擁有著絕對的掌控權,他們通常采用口授法來向學生進行知識的傳輸,學生也只是被動地進行知識的接收。這樣一來,學生就連基礎的計算機知識都無法具備,更何談其運用呢?這時教師就需要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創新,接下來筆者就從以下兩種教學方式進行介紹。
(1)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具備了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興趣時,他們就可以將之轉化為自己學習的內在動力,從而積極主動地進行知識的吸收。那么教師該如何去做呢?情境教學法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師通過為學生進行生動形象情境的構建,可以讓他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在各種感官的刺激中激發學習的興趣。例如:在進行計算機硬件相關知識的教學時,筆者在課堂的一開始就為學生導入了這樣一個情境:小明買了一臺機器上顯示重2.3公斤的筆記本電腦,當時他沒有懷疑,就在這臺電腦上安裝了系統和應用軟件后進行應用。有一天,他不小心將之放在了電子秤上,結果顯示是2.4公斤。小明覺得上當了,他就去找銷售商。結果銷售商告訴他:你的電腦之所以變重了,是因為你裝了很多軟件。然后筆者就對學生進行提問:真的是這個原因嗎?此時學生就會對計算機系統的組成充滿探究的欲望,筆者再引導他們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就會容易很多。
(2)項目教學法,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何謂之項目教學法?它就是一種“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這樣一來,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就可以接觸到社會所要求他們做的項目,他們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還可以學習到相關的知識,并且提高自己的應用能力。而教師要注意的是,他們只需要為學生進行點撥式的講解即可。例如:當筆者在對學生進行《Power Point演示文稿》這節內容的教學前,就讓學生去搜集現實生活中能夠用到演示文稿的案例,并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在教學中,筆者首先對學生進行了系統的知識講解,如做演示文稿時的基本步驟和要求等,然后將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就自己選擇的主題進行演示文稿的制作。在制作的過程中,學生就會主動地進行知識的汲取,而他們也會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困難,這時筆者就會充分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為學生進行答疑解惑。
三、完美的收尾——教學后的積極評價
在教研教改的道路上,課堂評價也是教師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教師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信心,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傳統教師的評價只針對結果,不注重過程,片面的評價同時也是消極的,否定了學生的一切努力成果,教師必須對此加以改進。例如:在《Power Point演示文稿》這節內容的教學中,當學生完成了項目之后,筆者就需要對其進行評價。筆者除了要對學生項目的完成結果進行評價,找出他們作品中的亮點和不足外,還需要對他們在完成項目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評價,如有的同學雖然作品并不出色,但其在完成作品的過程中積極地克服自己遇到的困難,這時筆者首先應該對他們的行為進行表揚,然后再委婉地指出他們的不足之處。激勵的評價會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自信心,從而積極地完成項目。
四、有效的鞏固——課堂外的合理實踐
計算機應用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學科,學生只掌握了基礎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們還需要學以致用,這時教師就必須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因為學生所學的基礎知識只有經過實踐的檢驗才能真正轉化為屬于自己的知識并靈活地進行運用。例如:在進行《Excel 電子表格處理》的教學之后,學生對圖表數據的處理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這時筆者就可以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讓他們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對知識有著更好的鞏固。筆者讓學生去尋找生活中能夠用該知識解決問題的現象,并將知識運用起來。如在學習了求和、求平均數函數時,學生就會想到班級里的成績表。筆者此時就發給學生成績表數據,讓他們利用Excel表格對每個學生的總成績和全班的平均分數進行統計。
總而言之,中職計算機應用是學生學習計算機專業知識的重要渠道,教師必須要在教學中給予充分的重視。他們要做的就是通過不斷的教研教改,從而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教學策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的是,他們必須將教研教改落實在自己日常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如課前的準備環節,課堂的教學環節,課后的鞏固環節。教師只有這樣做,他們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信息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楊斌.中職信息技術專業教學中多元化教學評價應用探討[J].數字通信世界,2018(09):210.
[2]唐進軍.略談中職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新策[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8(0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