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是奠定學生基礎、激發學生數學興趣的關鍵課程,對學生后續的數學學習起著重要的影響。在新課程改革的環境下,小學數學教師應當著重發展學生的興趣和經驗,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能力和習慣。本文結合筆者實際的教學經驗,以實現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為目的,探討了小學數學課堂導入的幾種有效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導入 "教學
有效的課堂導入環節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重要途徑,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用符合小學生心理特征和學習需求的課堂導入方法,營造輕松、活躍和平等的課堂學習氛圍,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能力,并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教師一定要轉變好教學觀念,以學生的主動性為基礎,制定出滿足趣味性和科學性統一原則的課堂導入計劃,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一、游戲導入法
游戲是小學生非常喜愛的一種課堂學習方式,將游戲與小學數學課堂導入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能夠快速地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營造出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為正式教學奠定扎實的基礎。使用游戲導入法要注重趣味性和實用性的統一,教師決不能是為了營造氛圍而開展游戲,而是要將教學內容自然地融入到游戲當中,對學生形成啟發。
比如在學習“倍”的認識這一節內容時,我先在課堂上進行了一場小游戲作為“熱身”:全班學生按照從頭到尾的方式開始數數,每次碰到與三相關的數字即三、六、九就要喊“過”,直到數錯的學生就要接受懲罰,給班上的同學表演節目。這樣,通過一個簡單的“數三”的小游戲,學生的情緒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紛紛加入到這場“比賽”中,認真地數數,從而營造出了活躍、緊張的課堂氛圍,為接下來的正式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事實證明,通過科學而有趣的游戲導入方法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欲望,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并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和形成正確的方法,全面提升小學數學課程的教育價值。
二、操作導入法
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努力將課堂還給學生,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程度。數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充分地發揮小學生動手能力強的特征,多讓學生動手進行實踐操作,使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體會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并拉近學生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距離。使用操作導入法,不僅可以滿足小學生的學習特征,還能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比如,在學習“認識圖形(1)”這一節內容時,我將事先準備好的小木棒分發給學生,讓學生按照黑板上的各種圖形進行擺放,還可以將可以圖形組裝到一起,拼湊出新的圖案。這樣,通過擺一擺、拼一拼,學生的積極性很快被調動了起來,并且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大大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和價值;又比如,在學習“位置”這一節內容時,我讓學生自行制作一張簡單的學校地圖,讓學生將自己認為的地圖所需的必備要素都重點標出來。這樣,通過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學生能夠對教學內容有一個基本的自我認識,從而產生好奇心和疑問,為接下來的教學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三、多媒體導入法
數學知識大多比較抽象,對于邏輯思維不強的小學生來講理解起來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因此,身為數學教師,我們一定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心理需求,盡可能地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現化,直觀地展示在學生的眼前,拉近學生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距離,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多媒體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導入的方法,實現抽象數學知識的轉化。
比如,在學習“年月日”這一節內容時,為了豐富數學課堂,我在網上搜索到了與“年月日”相關的動畫資料,讓學生通過擬人化角色對天體運行規則的講解,進而對時間的本質意義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生動的動畫資料引起了學生很大的探索興趣,為接下來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又比如,在學習“圓柱與圓錐”這一節內容時,由于教學內容比較抽象,于是我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課堂上的知識動態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并加以聲音、色彩等突出信息,刺激學生的感官系統,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了濃烈的興趣。教師一定要積極發揮多媒體導入對小學生的吸引優勢,通過多媒體導入的合理應用集中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繼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四、總結
課堂導入是一堂課的開始,也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應當得到教師的足夠重視。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尚處于較弱的發展階段,面對抽象性較強的數學知識時難免會出現抗拒心理和學習上的困難,因此,我們一定要積極運用正確的、有效的課堂導入方法,引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關注度,集中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并且使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能力和習慣,拉近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促進小學數學課程的順利改革。
參考文獻
[1]豆海燕.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導入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5(25).
[2]朱倩.淺談如何有效地進行小學數學的課堂導入[J].學周刊,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