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對于提高語文成績、拓寬知識領域、增強語文素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對小學生來講,能夠具有一個良好的閱讀興趣極強的閱讀能力,對其成長成才是不可或缺的。作為一名小學老師,我深深地懂得要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首先就要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那么作為老師,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結合多年從事語文教學實際我粗淺地談談自己的做法。
關鍵詞:小學生""閱讀能力 "語文
一、閱讀氛圍的創設至關重要
人是在一定的氛圍中長大的,閱讀能力的培養也是這樣。要想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首先要有一種天天閱讀的氛圍,這不是一朝一夕的養成,尤其是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我主要有以下幾點做法:
首先,我經常推薦給學生一些好書,并且經常帶領他們到學校圖書館去借閱一些與課本有關的、適合學生年齡的一些書籍,讓學生閱讀更有針對性,閱讀的效果會更好。在閱讀的過程當中,讓孩子們有了讀書的喜悅,使得他們在讀書的過程中受到了熏陶培養了讀書的興趣,更增強了讀書的欲望。其次,我還在班級設立了班級閱讀角。在班級一個角落里放一個小小書柜,小小書柜里先擺上適合學生年齡閱讀的課外書籍,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隨心地去閱讀。如,我先擺了一些名人著作、百科全書、《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上下五千年》等,圖書角的設立開闊了學生的閱讀視野。后來,我還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讓學生把家里閑置的書籍給同學們共享分享,小小書柜里面整齊地擺放著孩子們捐贈的圖書,我班實行了“捐兩本看一百本”的制度。我給書包上白色的書皮,貼上書號,排好順序,便于學生借閱。圖書角有專門的圖書管理員(并配有書柜的鑰匙、圖書借閱記錄手冊)學生在圖書角里看到自己喜愛的圖書,愛不釋手,從而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讀書之余,還讓孩子們把自己喜歡的文章和句子摘抄下來,對于好的內容還可以進行交流,這是一種非常良好的閱讀方式,從而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靈活運用理解所閱讀文章內容的方法
怎樣才能讓孩子理解自己所讀的文章呢,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閱讀時可以通過朗讀借助書中的插圖,讓孩子們理解,并且學習詞語,也可以通過孩子們大聲的朗讀、小聲的默讀以及分角色朗讀把握文章的內容,把文章的思想感情體會出來,并且可以理解文章內容。讓孩子們養成讀書看報的好習慣,其他的方法還有抓文章當中重點的字、詞、句的含義體會所閱讀文章的思想感情。篩選文中的重要信息收集和整理作者的那些觀點探究研究課文。讀書閱讀可以讓孩子從外部的世界當中收集整理信息,認識身邊兒的這個世界獲得讀書的審美體會,老師學生和書本之中學生是主體,在教學過程當中,老師要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讀好書愛讀書實現自己的讀書目標,并且在讀書的過程當中學會怎樣做人,做一個合格的中國人。
三、閱讀教學應著眼于整體的訓練
要想寫出好作文首先是要把閱讀做基礎。因此,一方面我們在閱讀中要指導學生整體地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無論是詳寫,或是略寫,都不可偏廢;另一方面,學生的作文在閱讀基礎上學會整體構思,使人看起來有整體感。只要做到了這些,學生閱讀和習作才會相得益彰,語文的綜合素養才會得到提高。要想提高語文素養需要的不僅是語文基本功訓練,還需要學生從各個層面去體驗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在體會的過程當中有了自己的心得和體會。
四、明確閱讀教學的策略
閱讀教學中教學方法至關重要,閱讀是一種獨特的審美體會在閱讀的過程當中他是一個雙面活動,學生不僅在課文閱讀當中學習到了文化知識,而且也會把自己對于生活的理解灌輸到文章當中去,再把文章中加入自己的主觀情感,因此建立一種課內課外的聯系的大語文閱讀。
語文閱讀策略。一百個人心中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在新教材的閱讀要求之下學生個性理解課文的空間更大,這樣在教師推廣閱讀的過程當中要注重學生個體的主觀感受,給學生更大的理解空間這也是新時期,閱讀對學生老師的要求。
五、正確協調閱讀教學中教與學的關系
語文閱讀教學總體的目標就是讓學生提高語文的基本素養,這也是我們日常教學當中的一個重要目標,那么閱讀學習還可以分成這樣的兩類,一是讓學生閱讀文本本身,另一類是立足文本讓學生把學習與生活結合起來考慮到一定的實踐。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了,閱讀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提高,語文水平也隨之提高了。
培養孩子們的閱讀能力就要從平時抓起主要是依托課堂結合課外,在這一系列的教學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的閱讀品味加強各種各樣的訓練,比如朗讀書寫等方面的因素,在提高了閱讀的同時也讓孩子們有了讀書的喜悅,有了欣賞文學作品所帶來的快樂,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們便會深深地喜歡上閱讀。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
[2]《小學語文》.
[3]《小學語文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