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學科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核心部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推進,打造高效課堂,提高學生們的數學綜合能力成為了教師不斷前進的目標。那么該如何實現這個目標?本文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簡要闡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 "高效課堂 "教學策略
高效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教師與時俱進的教學觀念和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因此,數學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目標,優化教學過程,注重學生們興趣的激發和思維能力的提升,并及時對學生開展正面評價,使學生們能在一個寬松自由的環境下學習成長,從而有效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綜合提升。
一、精心備課,明確教學目標
新課程背景下,師生共同關注“三維目標”的教學效果,其中包括“知識與能力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教學目標能夠使教師的教學活動更有方向感,當教師清楚地知道要教什么,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們有的放矢地開展學習,教學目標也能夠使學生們的學習活動更加順暢自然,當學生們知道要學什么,才能更加認真地聽課。為了使教學目標更具科學性和合理性,教師要充分把握備課時間,通過“備教材”和“備學生”來達到深入了解,透徹分析的目的,同時還要根據目標的引導,預設出學生們課上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只有教師對課堂環節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更有自信地開展數學教學。
例如在學習到《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課時,教師要在課前設計出如下教學目標:一是知識與能力目標:進一步掌握加法的計算法則,并能熟練地進行萬以內連續進位加法的計算;二是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自主探索三位數加三位數連續進位加法的過程,掌握計算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深化對相關問題的認知和理解。三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思想,幫助學生形成認真細心地進行計算的習慣。在相關目標的指引下,教師會設計出更加易于被學生們的接受的教學環節,從而促使學生們更好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來。
二、轉變觀念,優化教學過程
在傳統教學課堂上,大多是“教師講,學生聽”的一言堂狀態,教師習慣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把知識點掰開了揉碎了傳輸給學生們,使學生們處于一個被動的地位,久而久之,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會逐漸變低,課堂氛圍也會變得更加沉悶。然而數學學習需要開闊的思維,當教師占據了課堂大部分時間,學習氛圍僵化,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將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數學學習效果也會隨之變差,對此,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有效完善和創新教學策略,優化教學過程,把課堂時間充分還給學生,使學生們能夠積極參與其中。
例如在學習到《三位數乘兩位數》一課時,教師可先引導學生們學習基本知識概念,其次,可為學生們出示相關練習題,比如:李叔叔從某城市乘火車去北京用了12小時,火車1小時約行145千米,該城市到北京大約有多少千米?教師進行如下提問:說一說這題如何列式?這是一道什么樣的乘法算式?怎么計算出準確的結果?能不能用我們以前學過的舊知識來解決這道題?在相關問題的引導下,可組織學生們開展積極地自主思考和小組交流討論,而不再是把問題答案直接告訴學生,使學生們失去思考和討論的機會,在組內交流中,學生們能積極尋找更多解決問題的策略,不斷活化自己的思維,同時,也能促使組內數學學習水平高的學生幫助數學能力較差的學生,以達到全面提升的目標。
三、注重評價,增強學生信心
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說:“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這從一個側面充分說明教師的課堂評價的重要性。無論是哪個階段的學生,都需要得到來自于教師的正面鼓勵,教師的支持和鼓勵就像一陣溫暖的春風、一捧甘甜的泉水,可以溫暖和滋潤學生們的心靈,使學生們獲得不斷前進的動力。部分小學生們在進行數學學習時,時常會遇到阻礙,當學生們無法沖破阻礙,就會逐漸喪失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對此,教師要能夠及時對學生們開展正面的評價,幫助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積累成功的經驗,從而獲得高效的學習效果。教師的評價要能夠從學生學習的方方面面入手,比如課堂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小組交流的正面合作意識、課下完成作業的主動性、階段性時間內取得的進步、面對學習阻礙時的不畏難精神等等,要讓學生們切實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和支持,從數學學習過程中的點滴中積累成功的經驗,進而有效增長數學學習的自信心。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能夠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和完善教學方案,為學生們創設一個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們能夠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進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來。
參考文獻
[1]王娜莎. 聚焦課堂教學著力點讓數學課堂煥發生命活力--淺談小學高效數學課堂教學策略的探究[J]. 亞太教育,2015(29):114-114.
[2]虞建國. 讓數學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與實踐[J]. 小學科學(教師版),2014(9):1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