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機智靈活地參與到教學中,高效完成教學任務
關鍵詞:公民基本權利 "課堂教學
從事初中政治教學快30年了,從思想政治到思想品德再到如今的道德與法治,我覺得初中政治越來越難教。但我相信只要我們用心去教,充分挖掘教材,研究教法和學法,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和學生觀,我們一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效。就讓我從這一節公開課談起。
一、教學內容分析
公民基本權利是部編教材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第三課的第一框。這一部分旨在幫助學生了解憲法賦予了公民哪些基本權利,并結合具體案例理解公民基本權利及其重要意義,從而增強權利意識,進一步感受憲法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的關系。
二、教學理念
我以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為出發點,以我們的基本權利有哪些為突破點,以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為重點,通過學生自學課本,從整體上把握公民的基本權利,然后創設一些活動,選取了一些有關公民基本權利的案例,引導學生理解公民基本權利的重要意義,以增強權利意識,并能用法律知識對侵犯公民基本權利的案例進行基本判斷,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三、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知道公民有哪些基本權利,了解這些基本權利的含義。
能力目標:結合具體案例理解公民基本權利的重要意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逐步增強權利意識,感受憲法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
學習重點: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學習難點:人身自由。
(1)導入:我們這學期主要學習憲法知識,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我們要增強憲法意識,學習憲法,認同憲法,踐行憲法,請同學們看投影(課件),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是憲法的核心內容,確認并保障公民基本權利實現,是憲法的核心價值,那么我國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權利呢?現在就讓我們共同走進“公民基本權利”
(2)出示學習目標(課件)
(3)自主學習:學生閱讀課文,找出相關知識點,并作批注(課件)。主要知識點:(課件)
(4)合作交流:(課件)
本節課的內容包含關系比較多,請你用圖表示,并在小組交流
課本P33的圖文及相關問題""課本P35的圖文及相關問題
(5)你說我說:(課件)
課本P32的圖文及相關問題,并嘗試續一續。
(6)案例分析:(課件)
(7)鞏固練習:(課件)
1.依照憲法的規定,我國公民享有廣泛的政治權利和自由,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公民政治權利和自由包括(")
①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②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③監督權 ④宗教信仰自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對右邊漫畫認識正確的是(")
A.我國公民享有政治權利和自由。
B.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C.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
D.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8)拓展提升:
公民的基本權利中,有兩項比較特殊,既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又是公民的基本義務請感興趣的同學下去查一查。
(9)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公民基本權利”,知道了我國公民享有憲法賦予的各項權利,我們要增強權利意識,在生活中,要記得這些權利,如果我們的權利被侵犯了,要維護我們的權利。
(10)作業:
課本P40圍繞本框介紹的公民基本權利,進行課堂情境劇表演。
(11)板書設計:
公民基本權利
一是政治權利和自由:1.2.3。二是人身自由:1.2.3.4。三是社會經濟與文化教育權利:1.2.3.4.5。四是平等權。五是宗教信仰自由。六是婦女、兒童和殘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權利。
(12)教學反思:
道德與法治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用所學的理論分析當今社會發生的各種具有代表性的現象,本節課結合國家的實際-----全國人大的憲法宣誓,很好。本節課上的公開課,課前發生了個小意外,還好對課堂效果影響不大。另外,本節課內容比較多,注意時間安排。
四、教學評價
萬萬沒想到,明明試過的課件,上課前卻怎么也打不開。上課鈴響了,又試了一遍,不行,還是不行,面對那么多聽課的老師還有我們全班同學,我告訴自己別緊張,別緊張┄┄靜了靜,理了理思路,開始了本節課的學習。導入——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你說我說——案例分析——鞏固練習——拓展提升——課堂小結——作業布置,我圓滿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雖然課件缺失了,但是在我的引導下,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在合作學習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我在黑板上畫了一顆粗壯的大樹,用它表示公民的基本權利。當學生自學完成后,我發給每個同學一張即時貼,在這張貼上寫下自己最感興趣的一項公民基本權利,然后上黑板把它貼在權利樹上。權利樹頓時變得五顏六色枝繁葉茂,經過此活動,學生很好的掌握了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這樣的課堂是學生的課堂,經過學生體驗很好地達成了學習目標。
在完成課本第33頁的探究時,我巧設情景。問:“假如我是全國人大代表,不久要去北京開人大會,你希望我反映什么問題呢?”七嘴八舌學生炸開了鍋,接著我又問:“那你覺得我會如實反映嗎?”學生愣住了!我覺得條件成熟,接著問:“因此你覺得人大代表應該是什么樣的?”“負責任的”,“深入群眾生活”,“反映人民疾苦”,“密切聯系群眾”,“接受群眾監督”……巧設情景,打開了學生的思維,引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了所學內容,重點突破了,課堂效率提高了。
課堂教學中,有時候會有突發事件,但只要我們沉著冷靜,有自信,堅持正確的教學觀和學生觀,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新課改提出用活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我也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本節課我根據所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向教材作大膽的調整,整體把握,各個擊破。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了,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學生學到了知識,提高了能力。本節課教學效果明顯,受到了老師們的一致好評。伴隨著一步步走進新課改,實踐新課程,我也在不斷的進行反思,反思中不斷積累,不斷成長,我對新課程充滿信心,也充滿希望!
參考文獻
[1]范電勤,付濤.公民基本權利學導式教學實踐探討[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3(6):74-78.
[2]王平達.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 拓展憲法學課的教學空間[J].北方經貿,1999(6):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