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如一縷清風吹進我們的校園,六年來,本人一直置身教學一線,在課改之路上取得了顯著成效。
關鍵詞:高效課堂 "語文 "實效性
一、導學案的編制
首先從學習目標的確定上,我力求做到簡單明確,避免出現內容繁索和專業術語過多導致學生看不明白的現象。而且在設計時也充分考慮到了人文因素,都是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我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我能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我樣無形中給學生增加了心理暗示,更有利于目標的達成。
其次,導學案件的內容設計上遵循“五步教學法”的主體模式,充分預知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效果。精心設計每一個環節。
第一課時的預習導學可操作性強,效果顯著。以《東北大森林》這一課為例,在第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預習要求:
(1)讀文關:出聲讀課文,讀不準的地方我會查查字典,并注上音。
(2)字詞關:默讀課文,我會一邊讀一邊勾畫生字詞并讀熟,遇到不懂的生詞,我會想辦法解決。
(3)思考關:作者在文中寫了哪些景物?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4)我還能提出問題,搜集有關東北大森林的資料。
這樣的預習導學為學生課堂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容易突破難點。動手搜集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第二課時的“自讀自研”問題設計精煉,重點突出,有學習過程的指導。仍然以《東北大森林》一課為例,在自讀自研部分我們設計了如下問題:
(1)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我能用一個詞來形容春天的東北大森林。
(2)我能認真讀這一段,并找出作者在寫春天的大森林時抓住了哪些景物?
(3)我能仔細品讀每一句話,勾出我最喜歡的一句,找出這句話中哪個詞用得好,并能說出理由。
(4)我能邊想象畫面邊美美地讀一讀這一段。
首先我們選取了最具特點的“春天的大森林”一段做為重點研讀段落。第一個問題是培養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也符合閱讀教學中從整體入手的教學理念。第二個問題意在讓學生感悟作者的寫作方法和描寫順序。第三個問題意在讓學生品味語言的精妙,做到積累運用。第四個想象畫面讀就是一個把語文文字內化的過程,也是再次整體感知的過程。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1)明確每個組員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角色
在課堂學習中,小組的每個成員都有明確的分工,都必須要有清晰的角色意識。在課前我經常對小組長進行培訓,重點培訓組長怎樣組織課堂討論,對于導學案上的小組合作學習做必要的滲透,告訴他們每個環節怎樣組織小組成員進行討論。此外,我還在每個小組中確定相關的負責人,嚴格杜絕合作學習中的推諉及惰性表現。如組長負責管理全組、分配學習任務、組織討論等。時間觀察員負責掌握討論時間,避免討論的時候走題或者說閑話,并留意老師的“停止討論”或者“開始討論”的信號等。這樣的明確分工,就使得小組合作學習產生了很大的成效。
(2)規范學習流程,形成學習習慣
我認為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是在于老師的關注。比如個別學生展示讀書時我會關注每個小組每個學生傾聽的狀態,對于都在認真傾聽的小組我會毫不吝嗇的給予表揚加分,沒有獲得加分的小組我也會告訴他們因為什么,我有時會說:因為你們組有一個同學左顧右看沒有給你們組加分;因為你們組有一個同學拿書的姿勢不端正;或因為你們組有兩個同學在下面小聲地說話等等。比如在小組討論環節我會關注他們是否都在參與,是否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完成任務坐下時是否端正安靜地坐好,這些都是影響到他們組能加分的細節。學生的小組學習能力和嚴謹的課堂學習態度由此而生。再比如,叫到幾個同學上板演示時,開始總會出現課堂上亂轟轟的場面,發現這個問題我想到了一個辦法——倒計時十秒鐘,無論是在坐位上準備的還是需要上板的,十秒鐘之后我就開始聽寫。這樣的訓練培養了學生的時間觀念,避免產生課堂拖拉和低效的現象。
(3)教師要積極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
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積極參與到小組探究活動,要對他們出現的問題和困難給予指導和幫助。當小組討論偏離主題時,要及時發現,及時制止,并將學生引回到任務中來;當討論受阻時,要及時給予點撥或提示,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恰當方法和途徑;當小組提前完成任務時,應檢查他們是否正確完成了任務;當小組討論的秩序混亂時,要對他們進行耐心講解和調整,幫助他們盡快進入到有效的探討活動中來。
(4)在小組合作探討中,要留充足的時間給學生。
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我們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探討,不能三、五分鐘就草草收場,使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化。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先讓小組各成員對自己的問題獨立思考,然后在進行討論交流,這就需要我們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留足夠的時間給學生。
三、落實小組評價機制
(1)課堂評價要及時、有針對性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我總是及時、公平、公正的對小組學習進行評價,討論時深入小組,發言時認真傾聽,并關注其他組的傾聽、補充發言情況,在課堂上做出評價,在加分表中給予加分。
(2)小組競賽有獎有罰
個人評價反映在小組個人加分表上,由組長記錄小組成員的加分情況,包括按時完成作業,作業獲得優秀,小測滿分,課堂出色表現等,由組長負責管理。當個人分數累計滿十顆星或十分時,由值日班長負責在大晉級表上加一顆星。個人星累積到十顆時可晉升一級,由士兵到連長、營長、團長、師長、軍長、司令。
小組評價包括晨讀、寫字、課堂表現、值日等幾項,分數主要累計在后黑板的小組日加分表上,一周一總評,一周累計分前三名的小組發獎杯,并給每位組員在晉級表中加一顆星。
這樣學生在獎賞分明的小組評價的激勵下,非常有積極性,表現出了極強的小組凝聚力和戰斗力,推進了“小組教學”的有效性。
走在課改之路上,我們任重而道遠,但只要我們不停止前進的步伐,我相信行走著的風景一定很美麗!
參考文獻
[1]陳建國.淺析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學周刊,2016(28):23-24.
[2]吳淑杰.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中華少年》,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