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生物實驗對學生習得生物精髓具有重要促進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從筆者角度切入,重點闡述了優化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諸多策略,希望對其他教師有所助益。
關鍵詞:初中 "生物實驗 "教學 "策略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初中生物實驗雖然受到了廣泛關注,但由于多種制約因素還屬于教學薄弱環節。基于此,廣大教師一定要跟隨新課改腳步,深入學習并研究高效生物實驗教學策略,以此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增強生物實驗教學效果。
一、認識生物實驗的重要價值
新時代、新課改背景下的師生一定要樹立新思想、新理念。但受應試教育影響,許多師生還偏向于知識背誦,而忽視生物實驗的重要價值。因此,我們一定要以此為鑒,充分認識生物實驗的重要價值,以此有效提升生物實驗能力,形成良好生物科學素養。
例如,教師一定要更新自身陳舊理念,切不可以“課程進度緊張”“課堂不好把控”“害怕失敗”為理由拒絕日常教學嘗試和變通。我們應當明白,現階段“死記硬背”的生物學系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若是不加以改變必然會耽誤學生學習,阻礙其未來發展。因此,我們應當將生物知識和實驗操作融為一體來開展實驗教學互動,一來可以讓學生在詳細的理論指導中高效操作實驗,二來可以讓學生在不斷操作嘗試中深化知識理解,以此有效促進學生的生物學習。但是,有些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困難較大,必要時教師需積極改進實驗材料、實驗步驟等內容,以便有效落實生物實驗教學活動。當然,學生作為實驗學習的主體必然也要重視生物實驗的重要意義。基于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一定要做好思想工作和指導工具,以此幫助學生建立愿意參與實驗、敢于大膽嘗試的意愿。
二、改善生物實驗的教學模式
筆者通過調查發現,多數教師常常會選用直接講授、多媒體演示、教師課堂演示等模式進行生物實驗教學。這雖然能起到一定教育意義,但卻不及學生親自動手來的理解更透徹、印象更深刻。因此,教師一定要創造條件,鼓勵學生親自動手實踐。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學生實踐過程中一定要避免陷入“重結果、重操作、輕思維”的陷阱當中。
例如,筆者在日常生物實踐教學中經常選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即以學生自主預習為基礎,以學生合作探究為形式,促進學生有效探究生物實驗內容。具體來說,在學“飼養和觀察蚯蚓”一課中,筆者先引導學生自主預習了實驗內容,并要求他們認真填寫了實驗導學案。正式上課后,筆者先鼓勵學生按照以往的學習小組進行了實驗知識梳理。隨后,為每個小組下發了實驗材料(2條大小不同的蚯蚓、樹葉、鉛筆、幾塊黃瓜、幾塊蘿卜等)。而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和深入討論明確了蚯蚓的外形形態和運動過程。但這樣的探究過程比較簡單,雖然能強化學生理解,但很難激發學生實驗能力。基于此,筆者又向學生設置了這樣一道附加題:請你根據材料自行設計實驗,以此探究蚯蚓是否有眼睛。與此同時,筆者還進行了實驗探究步驟提示: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實驗、實施實驗、結果分析。而學生也根據這一實驗步驟進行了大膽嘗試。這樣的探究過程過程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還能提升學生的合作、動手操作等能力。
三、建立生物實驗的評價體系
評價是生物實驗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旨在檢測教師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后診斷出實驗活動中的諸多問題,以此對后續教學方案做出調整或決策,進而有效提升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效率。但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依舊局限于紙筆評價方式,而忽視了學生實驗技能評價,這就弱化了評價的良好效果。
基于此,筆者認為,生物實驗評價應從“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兩個角度入手。所謂總結性評價也就是我們常用的紙筆測驗模式或操作檢測模式,該評價能客觀檢測學生當前水平,以便教師做出教學進度、教學內容等方面的調整,而實驗結束后、期中、期末等時間都是進行總結性評價的重要時期。所謂形成性評價是當前許多教師容易忽視的評價模式,該評價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書寫實驗報告,也可以是建立電子化檔案,亦或是根據評價量表進行學生表現打分。這一模式能更全面地觀察學生的學習成長過程,進而實施針對性教育培養,最終促進學生更好學習發展。當然,評價主體也要有所改觀,不能僅僅局限于教師評價的單一形式。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小組互評等,以此幫助學生更全面的認識自己,并及時彌補與他人的差距。
總之,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因此,廣大師生一定要充分認識生物實驗的重要價值,并展開深入研究探索,以此獲得更多生物實驗教學策略,進而有效提升生物實驗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更好學習生活。
參考文獻
[1]黃文輝.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06):119.
[2]陳舒,宮磊.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策略淺談[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1):137-139.
[3]黃菲.淺談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與改進策略[J].才智,201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