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廣東省義務教育英語適切教研的探索研究和我們農村山區小學英語教學的現狀,提出適切教研背景因素下如何提高農村山區小學英語教師的教學技能,探索新時代的適切教研的方法與途徑。
關鍵詞:適切教研 "農村山區 "小學英語 "教師
在《適切教研視角下的廣東省義務教育英語教研探索》中,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張榮干老師提出應開展與教研背景因素相適切的(context-appropriate)教研工作,即“適切教研”的主張。我根據我們鎮英語教師的實際情況開展形式多樣的適切教研活動,通過多年的實踐證明,切實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技能。
一、深入課堂第一線,準確把握師情、學情
筆者所在的鎮2009年時有英語教師39人,其中英語專業教師只有22人,剛擔任鎮英語教研組長的第一學期,教學工作之余我跑遍全鎮25間小學,幾乎聽了全部英語老師的課,通過觀課議課、問卷調查、座談等形式,初步掌握我鎮英語教師教學的基本情況、了解學生學習英語的現狀:所有學校都能按照課程要求三到六年級開設3至4節英語課,大部分學校的英語老師擔任3到4個班的英語教學,有5間學校只有一個英語老師。課堂教學中,用中文來教英語的現象成為教學主流,大部分教師對教材解讀不到位導致教學目標偏離。通過深入一線聽課了解,掌握了我們鎮英語教學的現狀,才能更有針對性的根據實際情況開展適切教研活動。
二、開展適切教研培訓,提高教師教學基本功
為了深入開展適切教研培訓系列活動,我組織鎮英語教研組成員,通過調查問卷,對以上問題讓教師投票選出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制定了2年的培訓學習計劃,先后開展了6個專題教研培訓活動:國際音標學習、解讀《英語課程標準》、三、四年級教材分析培訓、五-六年級教材分析培訓、小學英語常用的教學技能應用、小學英語各個板塊的常用教學方法分享等。每個教研組成員都承擔一至兩個培訓任務,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進行,培訓方式有講授法、研討法、小組合作法、工作坊等。培訓人員緊密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理論聯系實際,真正讓老師們學得到,用得著。正如南充小學許金麗老師所說的:以前對英語教學一竅不通,都是按照語文、數學的教學方式去上課,通過培訓學習,讓我學習了很多理論知識和教學方法,非常適切我們的學生,我班學生現在非常期盼上英語課了,期末調研測試成績也比以前提高了很多。
三、提供平臺,讓教師展翅飛翔
(1)以賽促教
為了檢驗培訓的效果,每年都定期開展英語教師優質課競賽,每間學校都派一名英語教師參賽,而且不能重復(只有一個英語教師的學校除外),這樣每一位英語教師都有機會參加,先后舉行過詞匯課、對話課、閱讀課、復習課等專題競賽評比。每一次都根據評分標準給上課的老師頒發榮譽證書,提倡教師崇尚榮譽,充分調動教師教研的積極性,以賽促教,切實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2)做好示范引領的作用
為了做好示范引領的作用,我們教研組全體成員先后多次在鎮上上示范課,真正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同時也提供平臺讓更多的優秀骨干教師多上公開課、示范課。
(3)走出去,請進來
每學期我們都會派一定名額的教師外出學習培訓,而且基本上都是輪流,保證機會的公平公正,學習回來后以多種方式分享給其他老師,比如學習心得、專題講座、示范課、論文等,同時還會邀請廉江市的骨干教師或其他鎮的骨干教師來給我們送課下鄉,通過交流來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4)分片教研,互相促進
分片教研模式是山區鄉鎮背景因素下較為適切的教研方式,通過分片教研,把一個片的英語老師集中起來有6到10個左右,這樣開展適切教研活動,一來可以形成很好的研究氛圍,人數不多讓老師們人人有機會上公開課,人人有機會參與評課議課,使老師們的教研水平得到了很好的提高。二來片點教研活動操作方便,老師們不用跑老遠去參加,非常適切。同時還可以加強片點老師之間的交流,有時還組織各個片點互相同課異構,互相促進。
四、互聯網+英語教研,適切教研背景下的創新教研
(1)建立微信群、開展日常教研活動
2015年起全鎮英語老師就加入英語微信群,從此教師之間的交流更為便捷了,也常常有很多老師在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發到微信群,通過群策群力,發揮集體的智慧,很多問題都能找得很好的解決辦法。同時也借助微信群,召開了多次小型教研會議,減少老師們不必要的走動,也進行多次專題研究活動,平時不善于口頭表達的老師卻能在微信群里很好的發表自己的觀點。
(2)建立公眾號,宣傳教研活動
2016年建立鎮英語教研公眾號,每一次教研活動都將寫得比較好的美篇放到公眾號上,被選中的老師則非常自豪,很好的調動了老師們寫作的積極性,通過寫作反思,讓教師的教研水平、教學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五、適切教研背景下,打造有幸福感的教師團隊
長期以往的重復工作,很容易讓教師產生職業倦怠,我們時常反思,怎樣才能讓教師克服職業倦怠,體驗教書育人的幸福呢?我們提出了適切教研的宗旨:一切為了教師,為了教師的一切,讓我們的教師會教、樂教、愛教,讓我們的學生會學、樂學、愛學。我把我們全鎮英語教師看作是一個大家庭,一個團隊,所以我們為每一個英語老師建立一個成長檔案,把教師的健康成長作為我們的目標,通過記錄、收集、分析、幫扶等方式對每一位老師進行全方位的跟蹤,通過座談、聊天等形式了解每一位教師的需求,盡可能在教學上、生活上給以他們最大的支持,讓老師們安心教、樂心教,讓教師們感受集體的關愛與重視,因為我們的教師都知道:一個人可以走很快,但一群人,一個團隊可以走得更好、更遠。我堅信:只有幸福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幸福的學生!
通過開展適切背景因素下教研工作的探索與研究,特別是對我們農村山區的小學英語老師的成長具有深遠的意義,也取得的一定的成效。未來的路還很長,但我們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貢獻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葉秋梅.“適切教研”下山區小學英語教研實效性的思考[J].師道:教研,2018(1):115-116.
[2]周巖. 農村小學英語教學初探[J].考試(教研版),2012(3):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