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泗安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為背景,詳細介紹了導流泄洪隧洞施工過程,通過對泗安水庫短距離小斷面隧洞施工管理經驗與教訓進行總結,為類似工程的施工管理及設計提供借鑒。
【關鍵詞】泗安水庫;短距離;小斷面;隧洞;施工管理
1、工程概況
泗安水庫由大壩、泄洪閘、非常溢洪道和灌溉隧洞等組成。泗安水庫大壩評定為“三類壩”,需進行除險加固,對原泄洪閘進行重建,為滿足安全度汛,泄洪閘施工前需新建導流泄洪隧洞。
導流泄洪隧洞為有壓洞,由進口段、閘室段、洞身段、出口段等部分組成,進口底高程為6.67m,出口底高程為3.50m,隧洞全長279m,縱坡為1.13%,圓形開挖斷面為3.74m與3.90m,襯砌后內徑為2.50m。
2、導流泄洪隧洞設計
2.1 地質條件
(1) 隧洞進口段
圍巖以弱風化含礫凝灰巖為主,節理裂隙較發育,局部蝕變較為強烈,為軟質巖,且易軟化,評定為Ⅴ類圍巖。
(2) 隧洞洞身段
圍巖以弱風化含礫凝灰巖為主,較完整,局部節理裂隙較發育,為軟質巖,且易軟化,圍巖自穩時間短,時間效應明顯,評定為Ⅳ類圍巖。
(3) 隧洞出口段
圍巖以弱風化泥質粉砂巖為主,較完整,局部節理裂隙較發育,為極軟巖,易軟化,自穩性差,評定為Ⅴ類圍巖。
2.2 支護設計
隧洞進、出口段采用鋼拱架+錨噴混凝土支護;洞身段采取掛網錨噴方式。
3、隧洞施工過程
3.1 隧洞進口施工
工程開工后,導流泄洪隧洞由隧洞進口側降坡開挖。進口邊坡從2017年4月1日開始土石方開挖,2017年4月30日明挖施工完成,進行洞臉及上部邊坡錨噴及超前錨桿施工,同時采用鎬頭機在洞口按照開挖斷面鑿進約1.5m,2017年5月11日隧洞進口側正式爆破進洞。
3.2 隧洞洞身施工
導流泄洪隧洞進口側平均進尺2m/天。洞口Ⅴ類圍巖段1次爆破/天,支護緊跟掌子面;洞內Ⅳ類圍巖段2次爆破/天,支護滯后掌子面不超過5m。受洞室開挖斷面、降坡施工及地質條件等影響,洞內積水及淤泥較厚,施工過程中對爆破出渣及施工作業影響較大,為保證洞內施工條件,施工過程中花了較大代價對洞內道路進行修整。
導流泄洪隧洞出口側平均進尺1.62m/天。隧洞出口側靠近民房,施工過程中干擾較大。通過協調周邊環境,分時段施工,從而減小對周邊居民影響,另一方面增加人員及設備投入,減少隧洞進尺藥量,每循環進尺分2~3次爆破,控制爆破藥量,減小爆破對周邊居民影響。2017年8月31日,導流泄洪隧洞全線貫通。
為確保導流泄洪隧洞襯砌盡快完成,導流泄洪隧洞進口爆破開挖至隧0+198m樁號后暫停,隨后進行洞內清理,為隧洞轉序襯砌進行準備。襯砌過程中受洞內有限作業空間影響,洞內各段襯砌只能依次或搭接施工,無法同步開展多個襯砌工作面,平均襯砌3m/天。
3.3 隧洞出口施工
隧洞出口采用與進口同樣的開挖方式,施工過程中洞口出現坍滑,通過削坡減載、放緩坡比的方式對洞口邊坡進行處理,確保順利進洞,整個處理過程花費1個月時間,對工程進度造成一定影響。
4、短距離小斷面隧洞施工特點
4.1 作業空間小、施工效率低
作業空間有限,導致大型高效率的施工設備無法進度工作區,降低施工效率,隧洞爆破、出渣及支護等均會受到空間限制,無形中增加了工作難度,特別是對爆破后出渣影響較大,采用扒渣機配合小型拖拉機出渣,出渣效率極低。
4.2 襯砌施工質量不易控制
襯砌施工工序繁多,隧洞斷面小,模板施工質量很難保證,對混凝土成型后外觀質量影響較大。隧洞襯砌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過程中易發生堵管現象,混凝土拌合機輸送質量較難控制,洞內空間有限,混凝土施工振搗不便,大多數施工過程中基本沒有振搗,對混凝土施工質量產生不利影響。
4.3 隧洞進、出口是重點
平原地區隧洞進、出口條件多數較差,進、出口是整個隧洞施工的關鍵,邊坡開挖方式、爆破藥量均需要嚴格控制,由于隧洞距離短、斷面小,洞口一旦失穩,對工程整體進度和投資均會產生較大影響。
4.4 距離短、單向或雙向掘進
短距離隧洞沒有必要或不具備條件布置支洞,只能從洞口單向或雙向掘進,為了導流或引水需要,隧洞往往具有一定坡度,平原地區地質條件較差,圍巖遇水易軟化,隧洞降坡開挖將導致洞內積水較難排出,造成洞內道路條件差,對施工造成不便,并需要花較大代價進行處理。對于此類隧洞施工前應對洞內排水進行重點規劃,盡量避免洞內積水對工程施工造成影響。
5、施工管理經驗與教訓
5.1 多因素考慮、多方便協調
隧洞施工受地質條件、民爆用品、施工組織、政策處理等多方面因素制約,多方面因素會導致進度滯后,在施工進度規劃中應多因素考慮,并留有一定余度。隧洞圍巖遇水易軟化,隧洞從進口側降坡開挖,洞內積水排除難度大,洞內道路條件較差,影響正常施工,此類隧洞在設計及施工過程中應對此類問題重點考慮,并且盡量倒坡開挖。
5.2 加強工序銜接及質量管理
本工程隧洞爆破、出渣、初期支護分別為3個不同施工班組,由于隧洞開挖斷面小、作業空間有限、地質條件差遇水易軟化等原因,施工過程中不同班組銜接存在一定的問題,雖然通過現場精細化管理,明確各班組職責及交班要求有效的克服了工序銜接問題,但對工程進度仍有不利影響。對于此類短距離、小斷面隧洞有條件的情況下應采用同一班組施工,以減少班組間相互推諉,提高工作效率,保證工程進度,另一方面應加強隧洞成型、噴混凝土和襯砌等工序施工質量控制,避免由于質量問題造成的返工。
5.3 全過程控制
應從各個工序及施工組織上進行全面考慮,對人員、設備、材料、關鍵控制點應做好詳細的計劃,資源投入要及時,認清隧洞施工的關鍵點及主要目標;施工管理過程中應該從多方面控制施工資源投入的最佳時機,資源投入應以保證進度為第一出發點,施工資源沒有有效投入、投入不及時以及投入后沒有發揮應有作用都會對工程進度造成影響。
6、結語
隧洞往往是制約水利工程進度的關鍵項目,由于其“小”的特點,反而會產生“大”的問題。小斷面隧洞作業空間小,施工過程中效率低、安全問題突出,應重點加強施工現場工序銜接及質量管理。泗安水庫導流泄洪隧洞通過精心組織,有效保證了隧洞的施工質量及施工進度,通過對整個施工過程進行總結,可為類似短距離、小斷面隧洞施工管理及設計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長興縣泗安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初步設計報告.湖州南太湖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作者簡介:黃雷(1990- ),男,浙江杭州,碩士研究生,工程師,主要從事工程管理、施工組織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