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是一種新興的支付方式,隨著它的發展,極大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和支付方式。第三方支付平臺競爭激烈,通過支付寶掃描領紅包、獎勵金,微信搖一搖等福利來吸引消費者注意力,強化消費者移動支付習慣,提升市場份額,迅速占領市場。比如在2018年的“3.8女神節”線上、線下狂歡,支付寶投入10億元重金和30萬家商戶一起“造節”,部分商品甚至享有3.8折優惠,移動支付巨頭間通過巨額補貼不斷在線上線下支付市場攻城略池,培養了大量用戶,提升了移動支付的用戶使用粘性,移動支付行業的充分競爭帶給消費者巨額的“選擇紅利”,也進一步強化了消費者移動支付習慣。
消費推動經濟發展,從經濟學的角度看,擴大居民消費從而能提升居民福利水平。由此可見,當前我國對消費的重視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今大學生偏向使用移動支付進行生活學習消費,現金的使用量正在逐漸減少。與先前現金支付為主要支付手段相比,大學生的消費頻率越來越高,結構越來越多樣,規模越來越龐大。由于移動支付的便捷性,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依賴于此,同時這樣錢不經手的“無腦”的消費方式使得大學生花錢越來越快,致使大學生消費越來越高,使得不少的大學生經濟實力跟不上消費水平,催生了“校園貸”等一些影響學生安全、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的行業。盡管如此,移動支付的誕生與發展依舊促進了大學生的消費,中國大學生正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大主力。
移動支付交易規模持續快速提升。當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市場,并且仍然保持高速增長態勢。通過近幾年微信、支付寶的線下推廣以及紅包營銷所進行的用戶教育,我國消費者,尤其是大學生的人數越來越龐大。 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詢)表(1-1)數據顯示,2017年網上支付交易規模達2075.1萬億元,較2016年小幅下降0.5%,2017年移動支付規模達202.9萬億元,較2016年增長28.8%。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近年來網上支付交易規模趨于穩定,移動支付增長速度有所下滑但保持增長,隨著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產品的完善以及消費者支付觀念的轉變,移動支付將會進一步普及,短期內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將保持穩定增長。

表1-1 移動支付用戶規模
大學生群體是具有特殊行為特征的年輕群體,他們對手機依賴程度較深。大學生群體是移動互聯網的“原始居民”,習慣了在手機上“生活”,如學習、社交、娛樂等活動,習慣利用手機提升自己學習社交、娛樂等方面的效率,但是這種慣性導致大學生群體對手機依賴程度加深。
因為第三支付工具的普及,使大學生購買商品的渠道增加,更多的選擇出現在了他們的面前,致使消費者需求擴大,大學生自身的攀比心理也加劇了這類行為。根據調查問卷的統計,如圖(1-1),大部分學生的可支配的生活費在1000-2000元之間,但也存在少數特例,有限的生活費限制了大學生需求的擴張。

圖1- 1 大學生可支配生活費
第三方移動支付影響了大學生消費結構的多樣性,由表(1-2)可以看出大學生的各類費用支出 除了在服飾上稍降低以外,都有所增長,尤其是在化妝品,休閑娛樂以及游戲產品有大幅度上升。
根據調查,在移動支付普及前,大學生的生活費普遍在1000元左右,普及后生活費上升了20%-50%,且消費規模有明顯提升,尤其是在化妝品和休閑娛樂方面。由此可知,移動支付拓展了大學生休閑娛樂的方式和購物消費的渠道,提供了很多便利。
表1-2第三方移動支付工具對大學生消費結構的影響

如圖(1-2)當今大學生普遍使用智能機進行移動消費,絕大多數的大學生選擇不帶現金出門,由此可以看出移動支付極大的便利了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消費方式的改變,我們可以預計無現金城市的出現。

圖1- 2 大學生使用現金情況
以上數據可以得出移動支付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大學生的消費習慣,我們看到了它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它所存在的問題
2.5.1 節約了時間
網上購物、訂外賣、找住處只需一部手機就可以完成。而且,移動支付的普及讓大學生的出行不再是過去的“身手鑰錢”(身份證、手機、鑰匙、錢包),一個手機解決了大部分的問題,省去了以往出門的繁瑣。這些便利為大學生增加了更多學習生活的時間。
2.5.2 移動支付拉動消費,帶動經濟發展
移動支付的出現,讓消費變得更加便捷,增加了大學生的消費欲望,使大學生的消費結構更加多樣化,催生了以大學生為主要消費群體的游戲、動漫、影視、音樂等多元文化娛樂形態而組成的融合產業。這極大地推動了大學生經濟的發展。
2.5.3 移動支付對大學生的生活帶來了多樣性
隨著移動支付的發展,催生了各種創新應用,如共享單車、手機支付,未來將加快網絡提速降費的步伐,助力數字經濟發展,讓大學生進一步享受到發展成果。通過對移動支付的進一步移動,從而更深層次的改變大學生的生活消費習慣。
2.6 消極影響
2.6.1 高額、過度消費
移動支付的產生與發展雖然推動了經濟的發展,但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也因此過早的體驗提前消費,螞蟻花唄、京東白條更是助長了這種不良行為。在大學生的主要經濟來源還是依靠父母的前提下,這無疑成為了大學生的一大負擔,這促使了“校園貸”、“裸貸”等不健康的貸款方式的產生,致使許多家庭都卷入了不良貸款的漩渦之中。
2.6.2 加重對手機的依賴
移動支付為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增加了樂趣,但同時也逐漸支配了大學生的生活,“手機不離身”的現象已經是大學校園的常態,很多大學生離開了手機就做不成任何事;大學生將花費在學習方面的時間金錢轉移到了休閑娛樂消費上,嚴重影響到了大學生的專業技能的學習。
2.6.3 信息泄露網絡詐騙
雖然我國已經是移動支付大國,但是支付平臺的安全建設仍然存在缺陷。各大移動購物平臺以及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應該加強在移動購物過程中涉及到的各類服務的安全保障,尤其是移動支付等有關金錢的環節;經調查有46%的受訪大學生認為自己個人敏感信息面臨安全隱患,一旦不法分子通過不正當手段竊取個人隱私,那么大學生的個人信息將受到威脅。
學校開展網絡安全講座鼓勵大學生走出宿舍走出課堂,加強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要將樹立正確的生活觀與消費觀融入思想政治課堂中,潛移默化的改變大學生的消費觀;在家庭中,要形成崇儉尚廉、開源節流的風氣,增強大學生抵御不良風氣浸染的能力;大學生本人也應該自覺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不做攀比消費提前消費,學會正確的理財,明白金錢的來之不易,學會進行自我教育,正確思考,從而實現合理健康的移動支付。
首先,學校應多組織校園活動,鼓勵學生放下手機,感受生活帶來的樂趣;其次,大學生應該嚴格要求自己,減少花費在手機上的時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增加社會閱歷,從而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最后,手機只是方便生活的工具,而不是大學生生活的全部,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習上才是根本。所以大學生應該理性使用手機,減少對手機的依賴。
隱私保護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還涉及政治和法律問題。首先,各大移動購物平臺以及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應該加強在移動購物過程中涉及到的各類服務的安全保障,尤其是移動支付等有關金錢的環節;其次,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嚴懲違法犯罪行為。從政府角度,我國網絡詐騙這類犯罪行為的法律法規暫時還不健全,加緊完善防范網絡詐騙的法律法規,嚴厲打擊這種犯罪,這是預防這類犯罪的前提。從社會角度,社會應盡快建立完善社會誠信體系,社會誠信體系的建立是杜絕網絡詐騙犯罪的根本,從根源上解決詐騙的問題。
本文針對移動支付的迅猛發展以及其快捷便利的特點,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分析了當下大學生存在的過度消費和易遭網絡詐騙的現象,從學校、社會以及大學生自身的角度分別提出了不同的對策,希望幫助大學生能夠理性的看待移動支付并合理使用它。
(徐州工程學院,江蘇省 徐州 22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