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年

體育課越來越受到重視,中小學教師及家長的觀念正在發生改變;相關部門對學校體育正不斷加力推動;國務院以文件形式提出剛性要求;學校體育再升級。
義務教育的短板
體育是改變人本身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在政策層面,我國對于體育的推動體現了國家對體育教學的重視。
2019年7月,國務院出臺《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特別提到了“堅持‘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而“體育”,自然是其中重要一環。
有專家表示,中小學生身體狀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短板,國家對體育的重視程度必須提升。在基礎教育中,每名學生必須掌握1至2種體育技能,有條件的學校,人人都要會踢足球……
體育,是《意見》中的重要一環,意見提出:開齊開足體育課,將體育科目納入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計分科目。開展學校特色體育項目,發展校園足球,讓每位學生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體育社會組織為學生提供高質量體育服務。
北京師范大學校長董奇2018年在《光明日報》發表文章稱:我國八年級體育周課時數不達標的學校占比達到60.8%,藝術周課時數不達標學校占比達到90.7%。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發布的《中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體育和美育依然是我國義務教育的短板。
這表明,在高考指揮棒的長期引導下,文化課教育成為中國教育的主流,體育長期被主流教育排擠在外,導致體、教分離嚴重,體育教師嚴重缺編,很多偏遠農村地區學校甚至開不出體育課。
而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學生,身體虛弱,智商不足。成年后缺乏競爭力。《中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指出,學生肥胖比例偏高,近視,睡眠不足問題突出。
華東師范大學也曾在2017年6月發布《中日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比較研究結果公報》,該項研究歷時3年,分別在中國與日本的4個城市或地區,對近2萬名7至18歲的青少年,運用同樣的方法和標準進行測試后完成。
結果顯示:2014年至2016年,中國兒童青少年體格指標(身高、體重和BMI身體質量指數)大部分年齡段顯著高于日本;但體能指標比較中,日本兒童青少年在心肺耐力、柔韌性和靈敏協調性方面均顯著高于中國。中國學生體能指標的全面不足,反映了“我國學校教育重智育輕體育的現象還存在”。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現在的家長對于孩子接受教育的質量頗為關切;因此除了文化課的智力教育,體育所承擔的非智力教育又被重視起來,到了一個不得不轉變的時間節點。
強化體育在教育中的地位
加強體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絕不僅是喊一句口號,就能完成的。國務院文件中對青少年體育工作,提出了具體指標,即“每人掌握1至2項體育技能”。
成年人中,不掌握起碼體育技能的人大有人在:自認為會踢足球的不懂規則,自認為會跑步的不懂熱身,自認為會跳高、跳遠的人,不知道跳前量步要從起跳線反向去量……
誠然,我國各地經濟水平,資源不相同,面臨大量的工作要做。比如,如何針對每所學校的現實條件進行課程開設,如何保障師資配置,每周體育課節數如何設置,各個體育項目的標準如何建設,政策上如何與升學掛鉤及執行和監管問題,獎懲機制如何編制,等等。
各地教育主管部門,針對各地實際,進行審慎評估,除了需要時間,更需要愛崗敬業的專業體育人才被錄用與發揮到教學崗位上。
體質健康標準是什么?一兩項體育技能怎么才算掌握?《意見》中提到,除體育免修學生外,未達體質健康合格標準的,不得發放畢業證書,以及每位學生必須掌握的硬指標。很多學齡兒童家長表示:現在一線大城市家庭,普遍對于體育的認知有了轉變,即便孩子所參與的體育項目不與升學產生直接關系,也會鼓勵孩子在校內,或者在課外進行體育鍛煉。
首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歷年都在學校進行測試,并由教育部監控統計數據。“騰訊體育”資料顯示,整體來看,由于都是基礎運動測試,難度并不高,并未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但這恰好也給家長提了個醒,不認真鍛煉身體,真可能無法畢業。
在基礎條件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學校,打工子弟學校是否有條件和能力開發相關的體育課程,依然打問號:如果一個孩子運動天賦正常,有意愿,也有時間,學5至10項體育運動,包括跑步、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籃球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熟練掌握;但如果學校、家長仍然抱著“升學至上”的觀念,面對較重的課業負擔,即便只學1項體育,也不排除讓孩子消極應對。究竟什么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掌握?有專家指出:“比如一名學生學習投擲鉛球和打乒乓球,如果鉛球只是隨便投出去,有成績就算掌握嗎?打乒乓球只要能上案臺,隨便打兩下就算掌握嗎?如果那樣也算掌握,也可能會變成學校、家長應付政策的手段。”
政府購買服務
國務院指導意見指出,學校應當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體育社會組織為學生提供高質量體育服務。
這顯然為體育從業人員的創業和就業,開創了極有利的局面。而作為體育大國,我國本身具有大量高等教育體育專業畢業生,在人才數量方面完全不是問題。
《教育》記者采訪發現,最主要的問題,在于對校園體育的專業化程度要求不足。很多學校,對于校園體育的認識停留在讓學生活動的層面,這種思路指導下,教師很難嚴格要求學生的體育技能,學校也不具備真正掌握1到2項體育技能所必需的設施、環境和人際條件。
近年來,體育明星進校園活動數量雖然很多,但大多流于表面,而且形式重于內容。一般世界冠軍級體育明星,在校園中是認真和小朋友互動的,但由于學生體育技能達不到互動的入門條件,往往收獲甚微。
這也造成了體育明星的失望。多數退役運動員轉型,出路眾多,錢和就業對他們不是問題。真正妨礙他們投身于青少年體育教學的,是與青少年之間的低效互動,讓明星們難以得到教學效果上的成就感,因此他們很少直接開設體育培訓機構,直接與校園合作的運動員較少。
相關要求,不具備足夠教學條件的學校,要拿出資金、時間,聘請校外體育教學機構對學生進行教學。此舉如能真正落實,對于校園體育教學的提升將是實質性的。由專業運動員在專業的運動場所中對學生進行教學,這樣才能讓每一位學生真正掌握1到2項體育技能。
樂于參與體育創業的運動員,需要校園體育杠桿撬動。例如,一線大城市中,像棒球這類運動,在中小學校園中有很大市場。相應的棒球公司、培訓機構表現得尤為積極;像前中國棒球隊隊長孫嶺峰,就與一些學校合作,從事一些教材引進、編纂,培訓的工作。而學校一旦愿意在校園中發展棒球,就需要與孫嶺峰這樣的專業人士合作。這就是政府購買服務的效果。我國有如此眾多的奧運冠軍、世界冠軍,每個人都能以開設公司、俱樂部的形式,找到合伙人,與校園進行合作,將是千載難逢的機遇。
剛性要求提升認知
《意見》中,最大變化就是要求強化體育鍛煉,將健康放在第一位。文件要求,將體育科目納入中考,并且要計算分數,還要加大分值。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明確了對體育的“剛性要求”。他說:“對待體育教育,學生、家長、學校、政府都要改變觀念。”學校體育教育的內容,就是要教會孩子們運動技能,還要“勤練”,再之后還要經常比賽,并讓每一個孩子都參加比賽。
王登峰說:我們對師資和場地原有的配備標準,現在已經不適用。當時還沒有明確必須得教會,必須勤練,必須常賽。而常賽不是說學校里的校隊經常參加比賽,而是這個學校的每一個學生都要參加比賽,每個學生都要經常練,每個學生都要掌握運動技能。這就對師資和場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過去對學校體育的認識就是強健體質,很多人認為學校就不要搞比賽,比賽是運動員的事。
統計顯示,全國體育教師僅在義務教育階段大概就缺編十幾萬人。因為體育課在高考時對分數沒有貢獻,所以很多地方寧愿多請幾位語文教師、數學教師。所以,要在應試上體現體育分值 ,要加大體育分值。
2018年,全面取消了高考體育特長生加分。這意味著體育就像語文一樣,不算特長。有沒有特長,反映到成績就行了。體育評價體系就是體育在一個人身上的素質評價,每個人都要被考核。從升學和成才角度看,現在中考已經開始考體育了。第一步要加大體育中考的分值。現在關于體育中考加分,每個省、每個地市的做法都不一樣。將來可能要逐漸把體育和語數外的分值差距縮小,更加重視體育。
王登峰表示,到目前為止,沒有收到因為體育中考加分產生的投訴。這個實施過程都是在家長、社會的嚴格監督下進行,操作的手段也很科學。這就為我們未來將體育列入高考科目時,怎么評價、怎么加分,提供經驗。
教育部《關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在校考中增設體育科目考試。清華、北大等高校已經在自招復試中安排了體測項目。這就是先做一個嘗試。考什么項目,加考之后要不要記入總分,計多少分,由各個高校自己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