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麗
兒童天生喜歡故事,把數學的知識、方法、情感等融入故事中,更易觸動學生心弦,進入學生內心。兒童數學學習中,適當的故事情境如同磁場,能有效地吸附學習的興致,喚起濃厚的情感體驗,促進數學思考,使數學的“冰冷”抽象與情境的“溫情”相互融合。那么,怎樣的故事才能讓兒童入乎其內,深入學習之中,又能出乎其外,超越情境,從而發展數學思維呢?本文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比一比》的教學實踐為例,探究低年級數學課堂中的故事教學。
故事情境,喚醒生活經驗
荷蘭數學家弗賴登塔爾提出數學現實原則,它的核心是:主要任務就是逐步提高學生所具有的“數學現實”的水準,包括其范圍的不斷擴展。高和矮的比較,在幼兒園時期,學生就已經學過,這就是學生在學習這節課時的“數學現實”。那么在這節課中的比一比,又需要學生到達哪里呢?首當其沖,便是要明白比較的對象是兩個或兩個以上。而對于一年級剛入學的小朋友而言,這樣的內容何其生澀!但是,如能喚起比較中的生活經驗,在“潤物無聲”的比個子高矮的情境中,自然激起矛盾沖突,理解比較對象的數量就水到渠成了。
師:小朋友,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想聽嗎?(學生紛紛回答“想”)阿洛是一名郵遞員,一天,他來到巨人國送信,阿洛一進到巨人國,就驚呆了。他感覺自己很矮。第二天,他來到小人國送信,你知道怎樣了嗎?對了,阿洛又覺得自己很高。小朋友們,阿洛的身高變了嗎?為什么他一會感覺矮,一會感覺高呢?
生:因為他和不一樣的人比。
師:是呀,高矮、長短、輕重、大小都是兩兩比較后的結果。(板書:比一比)
故事情境,在現有的學生數學現實中,通過判斷個子高矮使學生明確——比較至少是兩者本相比的結果,需要比較和被比較的對象,從而尋找它們的異同,以認識新的事物(現象),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為本節課的新知學習奠定思維基礎。
故事想象,提升學習趣味
故事,需要有趣味,又兼具美感,富有思考力。兒童數學學習在故事中喚起熟悉的知識經驗,產生學習的親切感,在已有經驗中遷移出新知識,通過觀察、想象、類比,降低了學生對新事物接納的陌生度,從而實現數學和生活的無縫對接,并實現生活經驗向數學經驗的順利過渡。
師:喜歡玩蹺蹺板嗎?瞧,兔子朱迪和牛警官如果坐上蹺蹺板,將會發生什么情況呢?
生:牛警察坐的一頭壓下去,朱迪坐的一頭翹起來。
師:現在有一個石榴和一個柿子,你還能一眼看出哪個重哪個輕嗎?可以有什么辦法比較?
生:不能。要掂一掂。
師:如果把它們放在蹺蹺板上呢?
生:太輕了,蹺蹺板沒反應……
師:為了解決太輕的問題,我們生活中也有像蹺蹺板這樣的支架,用來稱一些比較輕的物品。它的名字叫天平。你看,當兩邊不放東西的時候,天平平的,讓我們把石榴和柿子放上去,現在出現了什么情況?(壓下去,翹起來)是誰重呢?
天平的原理類似于蹺蹺板,對于兒童來說,蹺蹺板是熟悉可感知的。利用故事中牛警察和兔子朱迪體重懸殊,讓孩子們想象如果他們坐上蹺蹺板會發生什么情況。這樣在孩子們感知有趣的同時,也點燃了他們學習的熱情,從而順利表述出“壓下去的一頭重,翹上去的一頭輕”的語言。當石榴和柿子也坐上蹺蹺板,想象出會發生什么變化,從而引出“天平”這一工具。在故事的遞進中,從蹺蹺板到天平,實現了從生活經驗到數學認知的自然過渡,既符合情理,又提高了思維的梯度。故事情境,如同兒童思維的推手,讓思考自然生發。
故事挑戰,激發學習動力
剛入學的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注意力不能長期穩定是他們的年齡特點,生動的故事則往往能讓他們集中注意力。兔子朱迪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動畫形象,她的正義和為夢想而努力的品質,樹立了榜樣和道德力量,激發出學生的學習動力。
(出示動畫,次序引導)
師:朱迪想去動物城當警察。如果能把和比一比有關的四項挑戰闖關成功,她就能順利實現愿望。小朋友,你能幫幫她一起闖關嗎?
師:我們幫助兔子朱迪順利地闖過了比輕重一關,勝利就在眼前,朱迪的夢想快實現了,讓我們加油吧!
師:闖關成功,朱迪順利地來到了瘋狂動物城,讓我們一起和朱迪來到動物城市,找一找還可以比什么?
以闖關形式推動教學過程,符合一年級兒童的心理特征,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闖關融合在兒童認知學習過程之中,使兒童在情趣中體驗比較的過程,為順利完成闖關而調動學習熱情,有利于維持低年級兒童注意力的穩定性。在故事的串聯和闖關中,帶領學生進入深層的挑戰,從而促進學生思考力的發展,讓他們感受數學思考之趣,挑戰之樂。這些教學內容雖然看似簡單,但數學學習,不僅是為了解決讓兒童會比較這一知識與技能性問題,還應在比較的過程中,促進兒童的思考,發展兒童的思維,使其獲得對數學的親近感。在故事的串聯中順應兒童思維,看似簡單的“比一比”,也可以劃開思維的深度,帶領兒童進入一個充滿思辨和理性的精彩世界。
數學不是冰冷的,它凝結著人類的情感——探索的熱情、執著的激情,以及對真理的渴望和對智慧的向往。在故事中喚醒生活經驗,獲得趣味美感的體驗,兒童的數學學習便從枯燥轉向趣味,從生澀走向潤澤,在情感體驗中進入深刻的思維空間。
參考文獻
[1]任衛兵.小學數學故事課程建設與實施[J].江蘇教育研究,2018(Z4).
[2][荷]弗賴登塔爾.作為教育任務的數學[M].陳昌平等編譯.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李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