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敏
【摘要】中小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的主要渠道是中小學德育課程,應從學生本身價值觀及教育問題出發,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將課程教育與社會實踐進行結合,形成家庭、社會及學校三者相結合的工作網絡模式,將校園文化、網絡文化與傳統文化,包括德育資源進行充分利用,將教師品質提升,促進學生良好價值觀的形成。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中小學德育課程;重要作用;路徑分析
中小學德育課程的開展能夠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培養,也能夠對學生的人品及性格進行培養。將德育課程作為學生接觸德育的基礎,對中小學德育課程的開展具備一定的優越性與必要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促進德育課程的有效開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德育課程中,是學生德育發展的必要趨勢。將核心價值觀與德育課程相融合的路徑較多,下文將進行詳細討論。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中小學德育課程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一)能夠對德育范圍進行精確把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對個人基本素養進行全面概括,將其與中小學德育課程進行結合,能夠對中小學生的德育范圍進行準確把控[1]。中小學生正是處于接受知識的年齡,對生活中的諸多事情不能進行獨立思考及判斷,所以要在中小學德育課程中引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對德育課程開展范圍的準確控制,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利用核心價值觀相對應的內容對生活中各項事宜進行獨立判斷,并提出建議。除此之外,在德育課程教學中,教師需要對知識內容進行傳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內容相對應案例進行系統性教授,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概念進行引導。
(二)促進德育課程的有效開展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中小學德育課程中,能夠為中小學德育課程教育制定標準提供一些參考。各種類型的個人綜合素質教育能夠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總體性概括,增強中小學德育課程開展的高效性。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德育課程相結合,具備較強優勢,能夠保證學生有效進行德育課程的學習,并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括中了解德育課程,確保德育課程的深入開展。在學生日后生活及學習中,中小學期間所學習的德育課程能夠促進學生更快地適應社會發展。中小學德育課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結合,能夠明顯體現德育課開展的效果。
二、中小學德育課程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分析
(一)將道德實踐與道德認知放于同一層面
中小學德育課程開展中,除了以傳統授課的方式傳遞道德認知的概念,還需要利用道德實踐方式,讓學生通過切身體會,逐漸提高道德認知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例如,在中小學德育課程開展過程中,教師傳授德育知識不能僅僅在課堂上,還需要利用戶外德育課程讓學生加強德育實踐,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能力[2]。教師在德育課程進行中,可以開展相關探訪類活動,將活動與德育課程相結合。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敬老院探訪活動,讓學生更加充分地認識“友善”與“和諧”這兩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實踐過程中讓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個人素養。同時,學生在探訪敬老院過程中,可以幫助老人處理日常生活等相關事宜,提高動手能力與社會實踐能力,從而更加深入地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將積極管理與嚴格要求放于同一層面
中小學德育課程在教育過程中具備一定特殊性,與其他課程具有較大差異。一方面,中小學生正處于知識及價值觀的感知及接受階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受的硬性教育對日后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中小學生本身具備較強的獵奇心理,非常容易接受學校教育以外的新鮮事物,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忽視學習,不重視學習。所以,在德育課堂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需要加強對學生的積極管理,并對學生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讓學生能夠感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敬業”價值觀的重要意義。
(三)將學校教育與社會影響放于同一層面
中小學德育課程不僅要求學生對德育課程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要求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使學生未來能夠為社會做出一定貢獻。例如,在德育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學校教育與社會影響進行統一化,通過討論社會熱點問題,正確引導學生的價值觀,促進中小學德育課程的正常開展。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讓學生加深對德育課程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的認識,讓學生了解德育課程與自身社會經驗之間存在的關系,通過此種方式加強學生對德育課程的了解及實踐[3]。德育課程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課程,是學生積累社會閱歷的基礎性要素。德育課程的開展能夠為學生積累社會經驗奠定一定基礎,是學生社會經歷的依據。在德育課程開展中,需要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德育課程相結合的方式促進中小學德育課程的有效發展,對學生的社會影響認知進行重點培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發展。
(四)教育工作需符合學生學習需求
核心價值觀基本教育工作的開展需要能夠滿足學生內在動機及學習需要,深入學生心靈,讓學生對學習及生活進行自覺追求。所以,教師需深入了解學生,不僅僅局限于授課,還需要貼近學生,與學生進行充分接觸與交流,分析學生內心的想法,對學生學習中的困難進行全面了解,了解學生所關注的內容和需要,對學生社會主義價值觀心理接受點進行捕捉,讓不同年齡段和不同理解能力的學生能夠得到不同類型的心理輔導,對學生成長及學習中的難點進行解決及回答。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還應該意識到學生性格存在的差異性,應該尊重學生發展規律,尊重學生思想情感及行為方式,用學生喜歡的方式和語言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生活化解釋,讓學生通俗地了解核心價值觀內容。
我國中小學生德育課程非常有必要開設。德育課程的開展能夠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學生未來發展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在中小學德育課程教學過程中,需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其中,并利用道德及實踐知識對學生實踐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除此之外,還可以開展各類實踐活動,利用多種有效途徑讓核心價值觀融入中小學德育課程教育工作中去,確保兩者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萌,李立菊.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中小學課程德育一體化建設路徑[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32(04):82-83.
[2]董蕓.接受理論視域下小學德育課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困境與對策[D].贛州:贛南師范大學,2017.
[3]羅紅希,陳小明,賈學斌,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中小學德育課程及教材體系的問題及對策研究——基于德育課教學大綱、文件和教材以及評價體系的審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6,32(10):10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