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復政
【摘要】信息技術教學是高中教育中的一部分,但很多中學對這一學科的教學只停留在基本的介紹層次,導致學生對這門科目不重視,認為能應付考試便可以了,導致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不如人意。文章對高中的信息技術教學進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微課教學方法,供大家交流參考。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微課
隨著科技信息的發展,信息技術在人們生活中的運用變得越來越普遍,它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們的生活品質與效率,于是人們對它的作用與運用有了更多關注,將其安排進高中的教育教學中。高中時期是學生剛開始接觸信息技術的時候,學生對信息技術的了解很片面,這就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信息技術,并改變課堂教學形式,讓課堂變得豐富有趣,從而吸引學生對信息技術產生學習欲望。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顯然無法達到這樣的效果,于是教師可以采用微課進行教學,利用這一在信息技術發展下衍生出來的教學手段來引導學生學習信息技術。微課具有主題鮮明、短小精煉、豐富靈活、傳播廣泛等特點,可以很好地帶動課堂教學的氛圍,使學生對信息技術產生興趣。
一、明確微課主題
在高中課堂教學中,一個具體而明確的主題是課堂教學的核心,主題是課堂學習的主要內容,所有知識將圍繞著這個主題展開。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要求與學生的具體情況來確定與突出主題,使課堂教學在一個大致的方向下進行。鮮明的主題能夠引導教師科學地進行教學,收集合適的微課材料,設計合理的課堂教學策略,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地進行,達到更好的教學質量。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在運用微課進行課堂教學時,要注意不能將主題設置得過于寬泛,要將微課的主題限制在某一個具體的知識點上。這樣,教師在設置微課時,能夠很容易地搜尋到合適的材料進行教學,設置微課方案也會更具有實踐價值,能夠精確地將內容講解到位。
例如,在學習“信息獲取的途徑與過程”中,教師應該先對這一小節的內容設置合理的微課主題,如“信息需求”“信息來源”“信息搜集”“信息存儲”等,設置多個鮮明的主題,然后再針對每個主題收集微課材料,進行深入的知識講解,而不是在一開始就先將所有的知識點向學生介紹,最后才讓他們進行歸納總結,得出學習成果,這樣的教學方式對學生來說學習的難度會大大提升,對教師來說也很難整理教學資料而使課堂順利進行。
二、合理控制時長
微課教學有一個很突出的特點——視頻簡短,剛好符合高中生的學習心理特性。學生在長時間的學習過程中,很難完全地集中注意力聽講,每隔一段時間,他們就會習慣性地被轉移注意,加上學生的發展特點,他們很難控制好自己。所以,根據他們的習慣,我們將微課時長控制在8分鐘左右,這樣學生能夠輕易地專注到微課教學中。
例如,在學習“網絡引擎的使用”這一知識時,教師要先對書本的知識有一個深入了解,還要對學生的基本情況有所了解,然后在設計教學方案時,結合書本中知識的難易、重要性和學生情況,搜集重要的微課素材,針對每個學習的重點,設計時間長度在10分鐘以內的微課視頻,使學生在注意力集中的時候學習知識,從而更好地理解知識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恰當選擇資源
微課材料的合適與否很大程度地影響著課堂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合適的微課素材能夠保障課堂順利進行。微課的教學形式多種多樣,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根據教學的實際情境,選擇最好的教學形式,或者將多種微課教學形式結合起來一同開展,這樣能夠使微課教學發揮更好的作用。按理來說,如果課堂的內容偏向理論化,就可以選用播放視頻的微課形式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動態的視覺下對理論有個更好的了解,如果知識內容更接近于實踐操作,教師可以選用錄制小視頻的方式,對要操作的內容進行演示,將重點、難點的知識標注出來,將細節的操作突顯出來,讓學生掌握整個操作過程。此外,微課資源的選擇還要充分地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接受程度來安排恰當的微課教學,讓學生理解微課中的每個知識,發揮微課教學的真正作用。
四、體現學生個性
微課短小精煉,有很強的針對性,對學生的基礎有一定的要求,只要具備一定知識基礎的學生才能理解微課的重要內容。微課又具有另一個特點,就是可以重復多次地播放,沒有時間限制,學生對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反復觀看直到掌握為止。雖然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最后能夠掌握所有的知識點,但是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這樣耗費的時間太多,影響其他功課的學習。因此,教師在進行微課教學前,要針對每個學生的差異來設置適合他們的微課教學。為了方便課堂的開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分組,讓層次大致相同的學生組成小組一起學習,他們可以相互探討,共同進步。
五、把微課當作分層教學資源,展開異步式教學
隨著時代的發展,微課的教學方式越來越流行。在高中階段,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有所差異,對于新知識的學習能力各不相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無論學生的個人能力差距有多大,教師都只能進行統一的課堂教學,而后對部分學生進行單獨指導,勢必會導致班級學生學習成績的兩極化。就微課這種教學模式而言,針對不同學習層次的需求對教學課程進行了層次性的劃分,讓眾多基礎不同的學生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當然這需要任課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較為清晰的了解,但是難免會出現學生的學習情況與所匹配的課程不相適應的情況,所以需要學生及時針對自身情況與教師進行交流。比如在講解關于PPT的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充分地利用微課為不同能力的學生講解不同的內容,為基礎好的、能力強的學生安排快節奏、深入的課程,為基礎差、能力較差的學生安排慢節奏、詳細的課程,如此便能使得所有的學生都能學懂知識,學好課程。這樣的異步式教學解決了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諸多問題,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都有所提高。新式的學習方法也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更濃了。
六、把微課當作教學措施,提高學生獨立學習的水平
微課的應用帶來明顯的效果,隨著教學模式的不斷優化和微課的不斷改良,微課的定位要逐漸由課堂上的輔助教學變為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獨立學習。這樣,落后的學生可以根據需要鞏固知識,追趕進度。不過教學模式的改革是緩慢的,在重視微課教學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由于引入微課教學,教師的職能和任務也隨之發生了變化,更多的是發揮對學生的引導作用,讓學生知道自己該做什么,選擇什么樣的課。有時候微課的講解可能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比如在進行程序編碼輸入的時候,或許學生可以跟著微課視頻進行相應的操作,做出來想要的結果,但是對于所涉及的理論知識未必清楚,畢竟微課不能像傳統課堂一樣,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隨時解答學生遇到的問題,這時就需要任課教師的輔助教學了。除此以外,還可以在解決問題之余,針對這些問題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鞏固所學知識,讓學生懂得實踐的重要性,在以后自己學習的過程中也注重對所學知識的運用,進一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七、展開虛擬課堂布置,細化教學流程和知識環節
利用微課展開虛擬課堂布置是教學模式改革過程中的又一創新應用,為了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質量,在學習過程中認清教學流程,跟上教師的上課節奏是很有必要的。對此,任課教師應整理好每節課的重點、難點內容和教學的流程,讓學生對每節課的知識都形成一定的框架體系,知道每一步該做什么,為什么那樣做。教師也可以錄制重點、難點知識的視頻供學生學習使用,還可以編制關于上課流程的文件供學生參考。除此以外,學生在使用微課時,也要注重對視頻中知識點的整理,不能只是看一看,聽一聽,低效學習。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在不斷優化創新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定會有較大提升。
微課教學是一種最新的教學方式,它可以運用在很多課程教學中,在信息技術教學方面,其作用十分明顯。但是如果運用不當,就無法體現其實際作用。因此,教師在運用微課進行教學時,要先對微課教學有全面的了解,盡量將其優點發揮出來,避免其缺點影響學生的學習,還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教學內容的具體要求進行合理的課程設置,運用最佳的方式開展教學,使得信息技術教學達到更高水平。
【參考文獻】
[1]葉步偉.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03):42-43.
[2]符學斌.試析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電教 ,2014(10):49-51.
[3]呂開兵.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分層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5(11):3-5.
[4]艾元元.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技能課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 : 南京師范大學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