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輝
【摘要】“互聯網+”進入尋常百姓家,智能手機、電腦成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必備品。文章主要以互聯網背景下的教育城域網云平臺建設為背景,構建和分析了基于教育城域網云平臺條件下的聯片教研模式及其實施的全過程,描繪了云平臺下的聯片教研如何展開才能發揮更積極主動的作用。
【關鍵詞】教育城域網;云平臺;聯片;教研模式;教師發展
一、聯片教研模式的構建意義
如今,科學技術日益發達,大數據、互聯網、云平臺已經不是什么新事物,日漸深入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家的工作方式、學習方式、生活方式無不受到互聯網技術的影響??梢哉f,互聯網技術方便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使我們的工作效率成倍地提高。在這種形勢下,教師的教研模式必須發生全新的變化,基于教育城域網云平臺條件的聯片教研模式應運而生。
在國家高度重視教育的情況下,信息技術的現代化發展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但是由于各地經濟水平發展不一,學校的發展情況也不盡相同,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辦學質量等存在很大的差異。其中,教師業務素質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當地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加強片區教研是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方法之一。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對提高教師的專業發展應該出思路,想辦法,用資源,加強信息資源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與投入。云平臺網絡資源的開發,推進了信息技術手段與教育的整合。打造“互聯網+”形式下的教師網絡研修平臺,提升全體任課教師的綜合素質,建設出了一支高素質的、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師資隊伍,是至關重要的。
二、云平臺、互聯網教研的作用
所有的教師都在云平臺有自己的空間,他們可以把自己的備課、課件、學生作業、資料積累等相關的教育教學內容都放在空間,空間是開放的,所有的教師都可以任意下載。相同學科教師的資源共享,以備上課時所用。云平臺空間是一個虛擬的空間,任課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電腦客戶機、家庭筆記本、智能手機等其他一切互聯網設備訪問這個平臺。隨后,可以自己進行篩選,把有益的資料存儲在自己的硬盤素材庫中,可以隨時隨地與其他學校的教師進行互動交流,資源共享?;凇盎ヂ摼W+”技術的片區教研活動,不需要復雜的技術維護,只需要每個人用自己的賬號、密碼進行登錄,即可共享。所以,以云平臺為服務手段的區域教研模式,成為互聯網技術下的現代新型的教育模式,省時省力。
三、基于教育城域網云平臺條件的聯片教研模式的構建策略
(一)分校教研的使用
基于教育城域網云平臺條件的聯片教研模式的構建 ,為教師開辟了一個網上學習、工作交流的環境,創造了多位一體的網絡教研平臺,提供了本學科教師共同研究的工具。在這一形勢下,網絡教研真正實現了將教師的日常工作都融合在一起。大家可以挑選自己適合的時間進行教研。教師的云平臺工作室是自主構建的,里面的內容豐富多彩,教師可以自主選擇合作伙伴,發送教育隨筆,參與各類教研活動,展示教研成果等。同時,教師還可以發布自己在工作中的創新思路,與其他教師共享。教師的空間是開放的,可以隨時隨地與大家交流與溝通。新入職的教師可以隨時隨地向區域名師、學科帶頭人、優秀教師、教學能手等請教。聯片教研模式成了所有教師共同發展的助推器。
(二)云平臺區域教研的應用
學校管理員可以創建教師網絡群體,讓本校的所有教師在不同的時間、地點開展交流活動。由于大家的上課時間是不一樣的,因此,大家可以隨時隨地登錄空間發表自己的意見與建議。教師的學期備課、課時備課、優質課件、聽課記錄材料、教育教學反思等資料都可以發布在本教研組內。大家可以互相參與,共同提升,還可以組織網上集體備課、聽課、網絡專題研討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提升大家的業務素質。
(三)基于教育城域網云平臺條件下的聯片教研模式的應用
基于教育城域網云平臺條件下的聯片教研是由若干個學校的教研團隊共同組織的人員眾多的教研團體,各個學校的任課教師可以定期開展校際之間的交流活動,通過云平臺發布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共享教育資源。這種基于教育城域網云平臺條件的聯片教研模式可以改變校際之間教育發展不平衡的現象,調節資源不平衡、教師團隊不平衡等一系列問題。通過云平臺的數據報表數據分析、研究等一系列信息的統計分析,校際之間教師能力對比和教師成長過程的對比,幫助薄弱學校建立正確的發展方向,努力提高本片區內的教學質量,使大家向更好的學校學習,提升自己學校的知名度。
(四)基于教育城域網云平臺條件的聯片教研模式下的個人空間建設
在教育城域網的云平臺條件下,教師擁有個人網絡空間,可以運用不同的思維模式進行空間構建,不同學校的教師可能會因為一個共同平臺而走到一起,大家可以一起在教研空間里進行學習交流。這種模式突破了現有教學模式下運用紙質備課的落后管理方式。在這種形勢下,教師可以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進行教與學的研究,與課堂互相補充。因為云平臺的開放是隨時隨地的,不受任何條件的限制,它所關聯的資源也十分豐富,上面分別建有名師、教育管理者、教研員、教師、組長等分門別類的工作室。豐富多彩的內容為教師提供了相互學習的機會與平臺,有助于大家的共同提升。
四、基于教育城域網云平臺條件的聯片教研模式
(一)公開課的選評構建
傳統的優質課區域選評,需要組織優秀教師、專家等人員組成評委,集體參與評選,浪費人力與物力。教師要進行刻光盤、剪輯等一系列工作,對于教學工作繁忙的教師來說,是非常繁重的任務,大家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完成的。云平臺教研視域下的優質課評選把全部的流程都轉移到網上。從優質課評選方案的實施到網絡邀請參賽人員與評比專家,一系列的活動只要按一定的步驟來,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把個人的優課資源上傳到片區云平臺之中,專家就可以評選。網上均顯示選手的成績和排名,并最終通過網絡的形式在活動空間與主頁上公布。獲獎的教師有特殊的標志,讓大家共同學習,共同交流與運用。管理者可以在優質課評選的主頁上加上專家,專家可以在自己的空間內審查參評的優質課項目。這項活動的實施,不受時間、地點等條件的限制,只要有網絡的地方均可以進行工作。
(二)分主題進行教研
在云平臺條件下,片區內的教師可以針對上課的內容開展主題教研活動,針對某一主題發起共同的研討活動,發起人可以根據不同的討論主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如集體評課、專題討論、課題研究、學生作業評價等。發起人可以是教研員、管理員,也可以是一般教師。任何需要發起討論主體的教師,都可以通過網絡的形式發布自己的要求,只要管理員通過了這一活動,就可以正常地進行開展。進入主題后,教師在活動頁面上發布自己的觀點、課件、備課等資料,便于大家共同評價,共同研討。主題教研活動也可以用網絡聊天室一樣進行研討,這種研討方式更便于大家發揮自己思維的能動性、主觀性。大家可以在平臺上暢所欲言,把活動的想法完完整整地展示出來,便于教師日后進行教育教學反思,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三)云平臺聽評課
基于云平臺的教師網絡聽課是提高教師工作效率的一個重要手段。傳統的教師聽課需要提前在教室里等候,浪費了大家寶貴的辦公時間,時間需要提前規劃,課堂記錄需要寫在聽課記錄本上,以備業務檢查。而在云平臺中,教師在辦公室就可以聽課,并且可以進行全員互動交流。管理者可以在空間發起聽課任務,發布聽課計劃、時間、任務、參與教師等,明細一目了然。計劃還能實時發布到教師的個人空間,讓教師隨時參與。教師在云平臺中就可以點播聽課區域資源,進行聽評課活動,網上記錄聽課過程,點評,寫反思,與課堂視頻播放連在一起。
教師在聽課過程中發現了精彩的片段,也可以用微課的形式截下來,收藏于個人的空間中,方便日后研究,以供自己上課時參考。
總之,云平臺網絡區域教研是現代化技術條件下的新型網絡研修模式,它還處于摸索的階段。教研員要根據本地教師的實際情況,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不斷地探索經驗,總結教訓,把區域教學平臺做大做活,所有的教師都是網絡平臺研究的受益者,學生也是受益者。學校在這種教育平臺的作用下逐步發展,全面提升,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努力。
【參考文獻】
[1]曾祥容.云計算、物聯網及其在智慧校園建設中的應用研究[J].信息系統工程,2018(05):74-75.
[2]李小春.慧聚豐云 智聯共享——北京市豐臺區教育云平臺的實踐與思考[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7(11):26-29.
[3]南紅武,王茜,袁偉.技術點亮藝術,傳統筆墨寫意新時代生態課堂——記新時代網絡團隊教研[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8(02):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