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大學財務處 江蘇揚州225009)
2015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工作的通知》,財政部就如何貫徹落實通知精神,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制定了具體措施,近年來各省紛紛制定績效辦法,江蘇省2016年起將高校預算執行率與績效獎勵掛鉤,旨在加快高校財政經費使用進度,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各高校將預算執行作為財務下半年的頭等大事,每月關注支出執行進度,及時向校內經費使用單位通報經費執行率,提醒各部門抓緊執行。因為片面追求執行進度,2016年、2017年國庫經費出現浪費、竄用、混用預支等現象不可避免。因此單純從一個預算執行指標進行財務績效評價和獎懲,考核太過片面。因此,本文基于國庫支付視角,從不同角度設置績效指標、確定指標權重、分析財務績效結果,以幫助主管部門隨時掌握各高校預算安排的科學有效性、經費使用的進度、籌資能力等方面的情況。
高校部門預算經過批復后,已經確定了高校預算的整體情況,其中當年指標和結余指標、基本經費和項目經費、部門預算和追加預算、預算內和預算外經費、可執行指標數和財政批復計劃數、財政直接支付和財政授權支付等數據,都能在國庫系統中查詢出來,并根據數據設置指標,分析不同高校的財務狀況,可進行財務績效評價。
(一)指標設計。首先將績效指標分靜態指標和動態指標兩個一級指標,靜態指標主要反映了學校預算安排,體現了學校事業發展的資源配置,可以看出學校的剛性需求、發展能力和可持續能力;動態指標主要反映資金流動速度與方向,體現了學校事業發展的潛力,可以看出學校預算安排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學校治理水平。再設置運行能力和籌資能力兩個二級指標,根據國庫系統中的數據,生成相對指標作為三級指標,便于不同規模學校的比較,見表1。
(二)數據獲取。教職工和學生數,在編制部門預算“一上”階段,相關基礎數據已經在教育部門及財政部門的數據庫中。其余指標,均來自國庫系統實時數據。當年國庫系統中一般包含結轉結余的專項經費、當年部門預算、財政追加專項經費。國庫系統的總支出包括財政安排的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總收入包括部門收入預算中的財政教育撥款(財政經費)和教育事業性收入(非稅收入)。

表1 財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評價指標體系確定之后,需要對每一個指標賦予一定的權重,指標權重的確定可選擇主觀賦權法和客觀賦權法,也可綜合運用這兩種方法。主觀賦權法是利用專家或個人的知識與經驗來確定指標權重的方法,如德爾菲法、層次分析法等??陀^賦權法是從指標的統計性質入手,由調查數據確定指標權重的方法,如主成分分析法、均方差法等。本文根據指標重要性和評價導向選用德爾菲法確定各指標權重。
德爾菲法(也稱專家調查法),是對各項指標進行權重設置,將匯總平均后的結果反饋給專家,再次征詢意見,經過多次反復,逐步取得比較一致結果的方法。本文將指標樣表發給財政部門、教育主管部門和具有各類辦學特點的高校財務負責人近30份,根據績效評價的重點和導向,給出各指標的評價標準,經過多輪反饋意見,得出指標權重,見表2。

表2 財務績效評價指標權重
通過權重分析,可以看出績效評價主體重點關注的是預算執行進度,占全部權重60%,其次關注的是高校利用自身優勢取得的內涵發展的經費情況,約占18%,再次關注基本支出和人員經費等基本保障,約占13%。
評價標準是判斷績效優劣的基準,是對績效進行判斷的尺度。評價標準在一定時期內應該具有相對的穩定性,評價標準的選擇取決于評價的目的,本文的評價標準,是根據主管部門的評價要求,經過多位專家認證確定的。動態指標中的部分指標如追加專項經費占總收入比例、追加專項經費折合生均數和非稅收入完成率評價要求將會隨著時間節點的變化而發生變化。
(一)師生比。教師指專任教師而非全體在職員工,學生人數是按部門預算編制要求中的學生培養系數折合計算,反映人才培養的質量指標,教育部為確保高校教學質量,規定了師生比達標要求,1∶14 為優秀,1∶16 為良好,1∶18 為合格,大于這個比例為不合格。
(二)人員經費占財政經費比率。反映財政負擔的人員經費,人員經費包括工資福利支出、對個人和家庭補助。因績效工資改革、養老金政策改革等剛性需求,人員經費近兩年內大幅提高,僅依靠財政撥款支付大量的人員工資,已經不符合實際,因此用財政撥款安排人員經費若超過65%,則學?;镜慕虒W科研運轉存在問題,人員經費在50%以內為優秀,50%—65%為良好,65%—75%為合格,超過75%為不合格。
(三)基本支出占總支出比率和項目支出占總支出比率。這兩個指標的合計數為1,是財政經費結構比,說明高校財力資源配置的情況,基本支出占比在70%以內為優秀,在70%—75%為良好,75%—80%為合格,超過80%為不合格。而項目支出占比在30%以內為優秀,在25%—30%為良好,20%—25%為合格,20%以下為不合格。
(四)非稅收入占總收入比率。反映高校自籌水平及收入開源能力,一方面爭取更多的生源,加大各類學生的招生規模,另一方面顯現高校為社會服務的能力。如在40%以上為優秀,35%—40%為良好,30%—35%為合格,30%以下為不合格。
(五)非稅收入中人員經費投入。反映高校通過自籌創收能力,為教職員工爭取更多的工資績效。高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人才是高校的第一資源,第一生產力,在財政不能完全保障人員工資的情況下,只有通過自籌資金解決引進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問題。如在50%以上為優秀,40%—50%為良好,在30%—40%為合格,30%以下為不合格。
(六)結轉項目支出執行率、已批復計劃支出執行率和財政追加專項支出執行率。三個執行率指標是核心指標,是考核預算執行率的指標,反映財政資金使用效率高低,它隨著經費完成率進度,分值越來越高,執行率是多少,則給予相應的分值,比如執行率為96%,則分數為96分,以此類推。追加專項經費占部門預算比例,是說明高校依靠自身優勢和特點爭取財政專項資金的能力,彌補財政撥款經費不足,主要用于高校的內涵建設和專項補助。追加專項達到部門預算的比例,大于35%為優秀,25%—35%為良好,15%—25%為合格,15%以下為不合格。
(七)追加專項經費占總收入比率。財政年中追加專項資金,是為了完成特定的任務專門安排的,反映學校在特色發展、學科發展和專業發展等方面的引領能力,需要學校憑借能力去爭取的,將會隨著月份的推移不斷下達,因此設定在10月底追加專項經費占比大于20%為優秀,15%—20%為良好,10%—15%為合格,10%以下為不合格。這個標準在11月底和12月底的評價要求將會不同。
(八)追加專項經費折合生均數。是提升學生培養質量的指標,在財政基本撥款基礎上,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平臺和資源提升專業水平,這里的學生人數是按部門預算編制要求中的學生培養系數折合計算,因財政追加專項會隨著月份的推移不斷下達,因此設定在10月底追加生均經費大于0.8萬元為優秀,0.6—0.8萬元為良好,0.4—0.6萬元為合格,0.4萬元以下為不合格。這個標準在11月底和12底的評價要求將會不同。
(九)非稅收入完成率。非稅收入主要指應上繳財政專戶的學費、住宿費、委托培養費、考試考務費、培訓費等,反映高校實際收入及時上繳國庫情況。一般高校全日制學生的收費集中在9月份左右,其他收入平時是否及時上繳,高校是否應收盡收,及時入庫。因此在10月底收入的完成率90%以上為優秀,80%—90%為良好,70%—80%為合格,70%以下為不合格。這個標準在11月底和12月底的評價要求將會不同。
(一)五所學校背景資料。A學校為幾所學校合并的知名綜合本科院校,綜合實力較強,因教職工人員較多,校區分散,管理成本較高。B學校為所屬高職學院,學生多,教職工少,科研水平和專業水平不高。 C學校為綜合實力較強的老牌文科高校,優勢學科較強,教職員工較多。D學校為教學為主型高校,教職工和學生規模比例適當,沒有較強特色專業和學科。E學校為近年來發展較快的知名高校,通過大量引進人才、特色發展,綜合實力雄厚。
(二)績效評價結果計算步驟。(1)根據國庫數據計算指標數值。(2)與評價標準對照,得出各指標分值。(3)各指標分值乘以對應指標權重,得出指標權重分值。(4)匯總各指標權重分值,得出學校總體績效評價結果得分。見表3。

表3 財務績效評價結果表
(三)績效評價結果分析。通過表3,可以發現綜合得分依次排名為E學校、A學校、C學校、B學校、D學校。可以看出:
1.E學校排名第一,其師生比、人員經費占財政經費比率、結轉項目支出執行率、追加專項經費占總收入比率、追加專項經費折合生均數等指標都是滿分或接近滿分,學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很高,職工待遇通過自籌資金很好解決,留住人才,爭取到更多的專項支持人才建設,財務結構優良,預算執行效果良好。只有財政追加專項支出執行率這一指標相對偏低,是因專項常常有專門的資金管理辦法,要求??顚S?,學校統籌能力較弱,但經過校內協調,主管部門同意,部分經費已經得到統籌,執行進度明顯加快。因此相比其他高校該校綜合實力強,治理水平高,績效水平最高。
2.A、B、C三所學??傮w得分較近,財務績效水平相當,但通過進一步分析,可以看到三所學校內部財務狀況不同。
A學校綜合排名第二,主要優勢在自籌能力方面,非稅收入比重和財政追加專項的比率都超過B學校和C學校,預算執行率也較高,但在財政經費的結構安排上明顯劣于B學校和C學校,表明A學校人員的負擔比重較高,雖然在非稅收入中安排了大量人員經費,大量引進人才,帶來更多的專項,提升學校學科和專業的整體水平,學生的培養得到進一步加強。但需要進一步調整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的比例結構,擴大招生規模,特別是研究生的規模,增加財政撥款,優化學校的人員結構,提高辦學效率。
C學校排名第三,從師生比來看,人才培養隊伍優良,從人員經費占財政經費比率和非稅收入中人員經費投入兩項指標看,與A學校比例相當,表明其人員規模較大,學校人員工資負擔較重,為了保持財政經費的結構比,在發展性項目安排上還是拿出更多的經費,此安排優于A學校。因學校內涵建設的投入,帶來更多的財政專項資金,人才培養得到進一步加強。但該校非稅收入占總收入比率較低,自籌能力相對較弱,社會服務能力較弱。因此學校致力內涵建設,合理配置資源,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提升學校整體水平。
B學校排名第四,從師生比來看,該校學生多,專業教師少,財政撥款多,非稅收入也不錯,人員支出結構合理,但財政追加經費較少,顯出該校優勢不強,再加上因少量專項經費掌握在項目負責人的手中,使用進度緩慢,社會服務能力不強,除全日制學生收費外,沒有其他非稅收入,學生的欠費率較高,雖有非稅收入,但收入不能收齊,難以及時上繳。總體表明該校資金來源主要依靠財政,財務績效偏低。
3.D學校排名第五,每項二級指標都排在第五,不論運行能力還是籌資能力都是在中等及偏下的水平,預算安排不合理,執行進度不理想,財政撥款不足的情況下,組織非稅收入積極性不高,有限的財政撥款也沒有合理用于學校發展和建設,表明該校財務管理水平不高,學校內部管理體制不順,財務績效水平低。
通過每月國庫系統數據的分析和報表,每個時間節點都可以得出績效評價結果,高校對照標準,看清差距,找到自身存在不足,不斷改進學校財務管理狀況,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學校治理水平,實現高??沙掷m、高質量發展。主管部門通過設置的指標權重、指標標準、績效評價排名,及時進行績效獎勵和懲罰措施,對第二年預算績效撥款起到參考作用,引導高校加強財務管理,確保財政資金發揮最大效益。
高??冃гu價指標體系應該是高校在一定時期內投入、辦學過程和產出等內容的多維建構,其指標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包括學校人力資源、物質資源、經費情況以及學校獲得的政策支持和社會環境等因素,學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等方面的產出數量、質量和效果以及學校的內涵提升與可持續發展潛力情況等,應涵蓋高校發展的各個領域。本文僅從國庫支付的視角對學校財務績效進行評價,沒有反映資產管理和財務風險等方面的情況。鑒于筆者研究視角,理應結合高校財務決算報表及更豐富的相關資料,綜合評價高校的財務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