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立波,林益和
(1.舟山市定海區中心醫院 耳鼻喉科,浙江 舟山 316000;2.舟山市人民醫院 耳鼻喉科,浙江 舟山316100)
過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由基因、環境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臨床表現為陣發性噴嚏、流涕、鼻癢等,部分患者伴有頭痛、嗅覺減退等[1-2]。隨著生存環境的改變,兒童AR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過敏性鼻炎影響患兒的學習及生活質量,甚至對其性格和社交能力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3]。由于環境、氣候、經濟等因素,不同地區誘發兒童AR的過敏原差異較大,了解不同地區過敏原的分布特點有利于該地區兒童AR的防治。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5月—2016年4月于舟山市定海區中心醫院和舟山市人民醫院門診和住院治療的681例AR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13例(60.6%),女268例(39.4%);年齡9個月~13歲,平均7.58±4.15 歲;嬰幼兒(<3歲)105例(15.4%),學齡前兒童(3~<7歲)301例(44.2%),學齡兒童(7~14歲)275例(40.4%);病程2個月~5.5年,平均2.24±1.73 年。所選患者均經問卷調查、臨床表現、鼻腔檢查、血清特異性免球蛋白E(IgE)檢測等確診為AR患者;年齡0~14歲;父母均為舟山籍,本地出生,無長期外地居住史;既往未行過敏原檢查及未進行特異性脫敏治療;患兒及其家屬愿意配合檢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伴有支氣管哮喘、變應性結膜炎、慢性鼻竇炎等并發性疾病患兒;父母為外地籍、外地出生或入學前來本地就讀的患兒;近期服用擬交感神經類、抗組胺類、茶堿類、皮質類固醇類藥物患兒;試驗部位皮膚破損或合并皮膚病變患兒;拒絕行相關試驗者。本研究經舟山市定海區中心醫院和舟山市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皮膚點刺試驗(skin pricking test, SPT)
1.2.1 皮膚點刺試劑及過敏原的選擇 采用SPT標準化過敏原試劑和一次性皮膚點刺針,以10 g/L鹽酸組胺為陽性對照,以生理鹽水為陰性對照。吸入性過敏原包括螨蟲、粉塵、動物毛發及皮屑、霉菌組合(點霉菌素、黑根霉、分枝孢霉、交鏈孢霉)、蒿屬植物、蟑螂、蚊子、草粉組合(榆樹、梧桐等花);食入性過敏原包括海洋魚類、貝類、蟹、蝦、牛肉、雞肉、羊肉、牛奶、雞蛋白、蛋黃、花生、豆類。
1.2.2 試驗步驟 左前臂掌側皮膚酒精消毒(酒精過敏者用生理鹽水),干燥后,自下而上滴各點刺液1滴,每兩滴試劑間隔2 cm;用點刺針垂直刺破皮膚,輕壓1 s后提起棄去。反應正常時,3~5 min后用軟紙吸除多余的溶液(切忌與相鄰液滴混合,造成假陽性結果);若反應強烈應立即拭去;15~20 min后做記錄。
1.2.3 結果判定 皮膚點刺處無任何反應為陰性反應;皮膚點刺局部出現淡黃色皮丘,周圍紅斑為陽性反應。測量過敏原和組胺風團的最大直徑和最小直徑,計算兩者的平均直徑之比,即皮膚指數(skin index,SI)。SI<0.5為陽性(+),0.5≤SI<1.0為陽性(++),1.0≤SI<2.0為陽性(+++),SI≥2.0為陽性(++++)。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過敏原檢測結果 681例患兒中,SPT陽性579例,陽性率85.02%。吸入性過敏原471例(69.16%)中過敏原以螨蟲最高(280例,占59.45%),其次為蒿屬植物(67例,占14.23%)。食入性過敏原108例(15.86%)中過敏原以海鮮魚類最高(51例,占47.22%)、貝類次之(15例,占13.89%)。見表1。

表1 受試者過敏原分布情況
2.2 不同年齡段過敏原陽性分布情況 不同年齡段間患兒吸入性過敏原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吸入性過敏原在學齡兒童中的陽性率最高;不同年齡段間患兒食入性過敏原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嬰幼兒階段食入性過敏原的陽性率高于學齡前兒童和學齡兒童階段(χ2=9.486,11.311,P<0.05),見表2。

表2 不同年齡組過敏原陽性分布情況[n(%)]
2.3 不同性別過敏原陽性分布情況 不同性別患兒間吸入性和食入性過敏原陽性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性別過敏原陽性分布情況 [n(%)]
AR可導致兒童腺體樣肥大、結膜炎、哮喘等多種并發癥,具有季節性、難治性、病情易反復等特點[4-5]。本研究對舟山地區AR患兒的過敏原情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681例AR患兒中,SPT陽性579例,陽性率85.02%,其中,吸入性過敏原471例(69.16%),食入性過敏原108例(15.86%),提示舟山地區AR患兒的過敏原陽性率較高,且以吸入性過敏原為主。吸入性過敏原中,對螨蟲過敏的病例比例最多,考慮舟山地區地處海島,氣候相對潮濕悶熱而有利于螨蟲滋生。食入性過敏原中,對海鮮魚類過敏病例比例最高,貝類次之,可能與舟山地區飲食以海鮮為主有關。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不同年齡階段間學齡兒童吸入性過敏原陽性率最高,學齡前兒童次之,嬰幼兒階段最低,可能原因在于: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戶外時間增多、活動范圍增大,接觸到各種過敏原的幾率亦隨之上升[6]。同時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年齡階段間嬰幼兒食入性過敏原陽性率最高,可能原因是嬰幼兒消化道功能尚未發育完善,血管通透性高,黏膜屏障功能差,各種食物過敏原易通過腸黏膜進入血液引起過敏反應[7];同時隨著年齡增長,消化功能逐漸健全、免疫力提高而自然脫敏[8];此外,特定地區的食物結構相對穩定,故隨著年齡增長,可能逐漸產生耐受。
綜上所述,舟山地區AR患兒的過敏原陽性率較高,不同年齡階段間過敏原構成存在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