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想蓮
(夏邑縣第二人民醫院 婦產科,河南 夏邑 476400)
子宮肌瘤為臨床常見的婦科良性腫瘤,30~50歲多發,早期無特異性臨床癥狀,若不給予及時、積極的治療可能會造成患者不孕、貧血、排尿困難、流產等不良事件,嚴重影響女性的生殖健康[1-2]。藥物治療雖然可以有效抑制肌瘤生長、保留生育能力,但長期服用很有可能導致內分泌紊亂及其他藥物毒副作用,且肌瘤容易復發;肌瘤剝除術同樣存在一定復發率;子宮切除術雖然可以完全治愈子宮肌瘤,但對于女性生理及心理造成嚴重影響[3]。本研究對子宮肌瘤患者進行子宮動脈栓塞術,并評價其臨床療效,旨在為臨床治療子宮肌瘤提供參考依據。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入的80例行子宮動脈栓塞術的子宮肌瘤患者,均符合子宮肌瘤診斷標準[4];排除絕經及合并妊娠疾病患者。本組年齡26~50歲,平均37.52±4.28 歲;其中單發子宮肌瘤17例,伴不孕2例,伴貧血54例,伴經期延長59例,伴尿急、尿頻、下腹墜脹癥狀5例。本研究經倫理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手術方法 于月經結束后3~7 d內進行子宮動脈栓塞術,術前測量子宮體積以及肌瘤體積,并進行常規術前生化指標、影像學檢查以排除手術禁忌癥,記錄血紅蛋白、促黃體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常規消毒鋪巾后,患者取仰臥位,采用經皮穿刺技術使用5F yashiro導管進行穿刺,由右側股動脈插管至腹主動脈,對雙側髂內髂外動脈及其分支進行造影顯示,觀察子宮動脈開口、肌瘤血供,給予雙側子宮動脈6cm×2cm×0.5 cm明膠海綿(金陵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金陵制藥廠,國藥準字:L32024096,規格:6cm×2cm×0.5 cm)與適量直徑為500~700 μm微球顆粒(麥瑞通醫療器械有限公司,S610GH)進行子宮動脈栓塞,避開卵巢分支,術后重復血供造影。拔除導管后安裝壓迫器于穿刺部位,3 h后松解半圈,術后6 h完全松解,10 min后確認無異常方可拆除壓迫器,期間觀察右下肢皮膚性狀。患者于術后24 h內保持平臥位、留置導尿管,并給予3 d抗生素抗感染治療。
1.3 觀察指標 記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臨床癥狀隨訪變化情況,于術前及術后3月、6月、12月檢查患者子宮體積、子宮肌瘤體積,肌瘤3個徑線的半徑值以a、b、c表示,肌瘤體積采用(4πabc/3)cm3公式計算;抽取患者空腹肘靜脈血5 mL,檢測LH、FSH、血紅蛋白水平。

2.1 臨床癥狀 所有患者在術后1~3 d內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發熱、下腹痛、陰道流血、腸胃道反應、肢體乏力等癥狀,給予相應處理后,癥狀持續4~6 d后均好轉或消失,未見嚴重并發癥。術后5月內,59例伴隨月經期延長癥狀患者經期時間與術前比較均有所縮短,其中45例患者月經量較術前減少1/3,54例伴隨貧血患者血紅蛋白水平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5例伴隨尿急、尿頻、下腹墜脹癥狀患者均緩解;2例不孕患者分別于術后8月、11月成功妊娠至分娩。
2.2 其他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術后3月、6月、12月子宮體積、子宮肌瘤體積逐漸縮小,均小于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子宮體積=18.927、26.879、39.270,t子宮肌瘤體積=11.723、20.663、33.523,P<0.05);所有患者術后各點時血紅蛋白水平逐漸上升,均高于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220、15.296、30.191,P<0.05);所有患者術前及術后各時點LH、FSH水平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患者術前術后各時點觀察指標水平對比±s,n=80)
注:與治療前相比較,①P<0.05。
子宮肌瘤是由于激素依賴產生的富血管性腫瘤,其細胞分類血供主要來源于子宮動脈,且耐缺氧、缺血能力較差,在缺血缺氧狀態下短時間內即可發生永久性壞死[2]。因此,臨床對于其治療手段主要通過孕激素拮抗劑、抑制肌瘤細胞分裂、切除肌瘤以及阻斷肌瘤供血達到治療目的,子宮動脈栓塞術即為通過阻斷肌瘤供血起到治療效果[5-6],對卵巢功能影響較小,被廣泛應用于子宮肌瘤的臨床治療中[7]。
本研究結果發現,患者術后未見嚴重并發癥,伴隨發熱、下腹痛、陰道流血等癥狀于4~6內緩解并消失,術前伴隨癥狀均于術后隨訪期間緩解并消失,術后3月、6月、12月子宮體積、子宮肌瘤體較術前均存在進行性縮小,術后各時點血紅蛋白水平較術前均存在進行性升高,而手術前后各點時LH、FSH水平無明顯差異;提示應用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子宮肌瘤具有顯著療效,且術后恢復快、對卵巢功能影響較小。有研究結果顯示,約有1%的子宮肌瘤患者于子宮動脈栓塞術后發生閉經現象,因此,子宮動脈栓塞對于卵巢功能的影響程度目前還存在一定爭議[8]。分析其原因為患者可能受年齡因素影響,加之栓塞術對子宮動脈分支血流產生影響,進而導致卵巢血流量減少,加速卵巢衰老,出現閉經或絕經期提前現象,其解決方法主要依靠手術醫師對栓塞血管的選擇,減少誤栓[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