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曉帆
(遼寧省生態環境事務服務中心 遼寧沈陽 110161)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大氣環境質量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為推進北方城市能源結構調整,減輕燃煤污染,進一步改善城市空氣質量,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和《遼寧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等關于劃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區(以下簡稱“禁燃區”)的要求,遼寧省各市先后制定發布禁燃區方案,并按期完成了各項重點任務[1]。本論文選取盤錦市作為本次研究的典型城市。首先,盤錦市是我國重要的石油、石化工業基地,遼寧沿海經濟帶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其次,盤錦市環境空氣以燃煤燃油、揚塵和汽車尾氣混合型污染為主[2]。重要的是盤錦市通過現有的石油開采的優勢,經過持續的產業結構調整,通過禁燃區的劃定政策,從一個采用油或煤為主要生產生活的城市,基本實現了全市鍋爐的煤改清潔能源工作。此項工作在全省擁有領先地位,可作為全省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執行效果較為理想的典型案例。
本研究利用GIS對影響禁燃區區劃的多因素進行復合分析,從而對其作出量的評價,劃分為自然、污染、社會三類,建立優先考慮等級,分別對應空間分析中的一級影響因子、二級影響因子、三級影響因子,影響因子的一級至三級對應要素的重要性逐步增加,賦予的圖層疊加權重逐漸增大[3]。同時兼顧環境效益、經濟成本與管理的可操作性,最終應用多圖層權重疊加技術,繪制禁燃區區劃范圍。
興隆臺區和雙臺子區劃分禁燃區總面積87平方公里,占盤錦市禁燃區面積比例為70%,具體范圍(圖1)如下:
西起一統河—新堤街—中華北路—沿河北街—環城西路—興隆臺街—中華路—環城南街—雙興南街—友誼街—芳草路—惠賓街—環城東路—盤錦疏港鐵路—林豐路—新工街—盤錦疏港鐵路—新堤街—雙繞河—S210—林豐路—城北街的閉合區域。

圖1 盤錦市中心城區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區劃
根據《遼寧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遼政發〔2014〕8號)工作要求,盤錦市自2013年以來逐年加大拆爐并網工作力度,結合集中供熱規劃、供熱供汽管線敷設計劃、天然氣供應等,合理制定燃煤鍋爐淘汰時限,分區城、分時段有序推動燃煤小鍋爐淘汰工作。2013年盤錦市完成淘汰燃煤鍋爐34.5蒸噸,2014年完成淘汰燃煤鍋爐41蒸噸,2015年完成淘汰燃煤鍋爐209.5蒸噸,2016年完成淘汰燃煤鍋爐190.55蒸噸,2017年完成淘汰燃煤鍋爐1262蒸噸。2013-2017年盤錦市淘汰燃煤鍋爐規模見表1。另外嚴格把關新建燃煤鍋爐準入,按照國家和地方要求,在項目審批過程中嚴格控制燃煤鍋爐的建設和使用,積極推進集中供熱、“煤改氣”、“煤改電”工程建設,建設項目涉及供暖、生產供熱的,主要利用園區集中供熱或燃氣鍋爐。

表1 2013-2017年盤錦市淘汰燃煤鍋爐規模 單位:蒸噸
2013至2017年,盤錦市共淘汰建成區燃煤小鍋爐1737.55蒸噸,其中興隆臺區淘汰燃煤鍋爐854.2蒸噸,占全市淘汰燃煤鍋爐比例最大,為49.2%;雙臺子區和大洼區分別淘汰燃煤鍋爐307.35蒸噸和295蒸噸,分別占全市淘汰燃煤鍋爐的17.1%和17%;盤山縣、遼東灣新區等其他行政區域總計淘汰燃煤鍋爐281蒸噸,占全市淘汰燃煤鍋爐的16.2%。
自2016年盤錦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區落地實施后,到2017年年末,盤錦市共計淘汰燃煤小鍋爐1452.55蒸噸,其中工業鍋爐543.75蒸噸,供暖鍋爐825.7蒸噸,服務業鍋爐83.1蒸噸。通過核算,盤錦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區政策實施后,通過淘汰燃煤鍋爐可削減SO25851噸,削減NOx1721.8噸,削減煙(粉)塵4177.5噸。2016年-2017年盤錦市淘汰燃煤小鍋爐削減污染物情況見表2。

表2 淘汰燃煤小鍋爐削減污染物情況 單位:噸
盤錦市充分發揮氣化遼寧試點城市作用,年天然氣用氣量達22億立方米,占全省年用氣量的28%左右。遼河油田雙六地下儲氣庫主體工程是氣化遼寧的關鍵性工程,現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時科學謀劃天然氣管網和場站建設,累計建成城市中低壓管網569公里,建成遼河燃氣CNG母站等4座母站和12座汽車加氣站,建成1座天然氣液化工廠,基本形成覆蓋主城區及兩縣縣城的供氣管網設施。盤錦市以宜居鄉村建設為契機做好燃料結構調整,實現村村通燃氣的目標。全市現已累計建成農村天然氣主管網1554公里,支管網(含架空房檐管)4366公里,安裝調壓站(箱、柜)1329個。全市農村天然氣通氣使用率已超過88%,同時不斷加快清潔取暖步伐,已安裝燃氣壁掛爐10萬多臺;全面開展新能源及清潔能源公交車、出租車推廣工作,城市公交車使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或新能源汽車比例達到85%、城市出租車使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或新能源汽車比例達到100%;積極推進地源熱泵等清潔能源供暖工作,全市建設完成地源熱泵項目9個,建筑面積99.4萬平方米;推進工業氣化,遼河油田、華錦集團“油改氣”工程全面完成,共替代燃油鍋爐、窯爐200多臺,使用天然氣13.62億立方米,替代燃料油114.7萬噸,年可減排SO23358噸、NOx3822噸。
重點行業環保設施改造工程建設。盤錦市大力實施藍天工程,一是將重點行業脫硫、脫硝、除塵改造工程列為重點工程,并與省政府簽訂了《藍天工程及“十二五”污染減排目標責任書》,任務完成率100%。二是推進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目前長春化工(盤錦)有限公司已經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實現SO2減排1214噸,NOx減排497噸,PM2.5減排80噸,PM10減排120噸。
燃煤鍋爐治理。盤錦市環保局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我市燃煤鍋爐綜合整治的通知》(盤環發〔2016〕71號),要求全面完成10噸以下燃煤鍋爐淘汰、20噸以上燃煤鍋爐進行達標治理。針對20噸以上燃煤鍋爐,一是通過提標改造,增設脫硫脫硝和在線監控裝置,環保設施穩定運行,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盤錦市20噸及以上燃煤鍋爐共42臺,已全部安裝脫硫除塵環保設施,實施全面在線監控,實現SO2減排2950噸,NOx減排1250噸,PM2.5減排1120噸,PM10減排1600噸。二是加強鍋爐企業燃料堆放,企業已根據自身狀況采取封閉或半封閉式儲庫模式存放,原煤輸送均為封閉式。
盤錦市嚴格貫徹落實中央、省相關文件指導精神,狠抓落實,發改、經信、環保等部門對本地區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的現狀和項目情況進行了認真排查梳理。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項目,發改、經信部門不予核準備案,環保部門不予審批項目環評;嚴格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堅決遏制產能過剩行業盲目擴張的通知》(發改產業〔2013〕892號)文件,一是嚴格執行規劃環評,14個工業園區全部編制規劃環評,工業園區規劃環評執行率100%;二是強化環保準入,主城區內企業只允許技改項目,不得新建擴建,減少環境污染;三是通過火電項目上大壓小,關停了盤錦熱電有限責任公司和遼河石油勘探局電力集團公司兩家電廠,實現SO2減排5301噸,NOx減排2970噸,PM2.5減排1200噸,PM10減排1700噸。同時,建設了華潤盤錦電廠,整個市區實現了集中供熱;四是加強重污染企業環保監管,化工企業等重污染項目已全部進入工業園區,園區以外不再新建重污染項目。同時,加大清潔生產強審工作力度,共完成6家企業的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實現SO2減排535.32噸,NOx減排371噸。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共計減排 SO25836.32噸,NOx3341噸,PM2.5 1200噸,PM10 1700噸。
利用數值模擬的方式建立盤錦市污染源排放量與空氣質量之間的響應關系,定量分析各類源、各項污染物對環境空氣質量的影響,依據相關措施實施后各項污染物的減少量,分析空氣質量改善情況,進而開展禁燃區政策實施前后的效果評估。空氣質量數值模型選擇美國EPA發布的Model-3/CMAQ,選擇WRF模式的運算結果作為氣象場輸入,使用Matlab編譯建模進行污染源的時間、空間、物種分配[4-6]。
分析結果顯示,盤錦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區方案實施后,盤錦市大氣污染物SO2年均濃度將下降5.30 ug/m3,污染高值區面積縮減26.5%、NO2年均濃度將下降6.78ug/m3,污染高值區面積縮減16.7%、PM10年均濃度將下降5.03ug/m3,PM2.5年均值將下降2.88ug/m3,污染高值區面積縮減16.9%。
(1)嚴格產業準入。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同時,結合城市禁燃區劃定范圍、城市總體規劃等實際情況,制定符合城市功能定位、符合國家要求的產業準入目錄,嚴控高能耗、高污染行業新增產能。嚴格落實節能評估審查制度,嚴格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
(2)加大重點工業企業污染控制,推動環保設施進一步升級改造。做好燃煤污染控制,應對燃煤機組進行環保設施的升級改造,大力推廣一批重點節能技術與裝備,積極引導用能單位采用先進適用的節能新技術、新設備和新工藝。組織實施工業燃煤鍋爐改造、余熱余壓利用、電機系統節能、能量系統優化等重大節能工程;推進重點領域節能降耗,推進能源管理體系建設,強化預警調控手段。開展專項節能監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進工業綠色發展和轉型。
(3)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強化源頭污染預防,推廣先進的清潔生產技術、工藝和裝備,加快現有企業技術裝備升級改造,推進重點工業企業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降低大氣污染物排放強度,促進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1)加強高污染燃料管控,調整能源結構。城市應根據大氣環境質量改善要求、能源消費結構、經濟承受能力,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在城市區域內劃定禁燃區時,因地制宜選擇適合城市發展的燃料組合,做到量力而行,穩步推進。同時在禁燃區管理中,要充分發揮目錄的作用,從改進城市能源結構入手,大力推廣清潔能源的生產和使用。并且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逐步擴大禁燃區的面積。
(2)摸清散煤污染現狀、嚴控入市煤炭質量,強化散煤燃燒污染控制。散煤是指與大型集中燃煤設施相對的燃煤,主要用于農村生產生活、城鄉結合部及城中村居民生活、采暖小鍋爐、工業小鍋爐(窯爐)等領域。加強禁燃區“散亂污”企業散煤治理,開展“散亂污”企業排查,制定清理整頓工作方案。開展“散亂污”企業取締或清潔能源替代,推進禁燃區散燒煤爐具改造,逐步實現潔凈煤使用及環保爐具改造。加強散煤流通質量檢驗,逐步取締各市禁燃區內散煤網點銷售,嚴禁散煤流入。
(1)建立健全規章制度,組織多部門聯動。建立、健全符合城市實際情況、滿足城市發展需求的高污染燃料禁燃區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促使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相關工作能夠健康、穩定、有序的開展。做到統一規劃、統一執法監督和統一綜合管理,形成多部門聯動,及時解決問題,確保實現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相關工作指標。
(2)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實施屬地管理原則。將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建設工作納入政府績效考核以及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政績考核,嚴格落實問責制度。各區政府應按照屬地管理原則負責組織實施禁燃區的建設與管理。將禁燃區監管納入“網格化”管理范圍,組織街道、鄉鎮加大動員和檢查力度,嚴肅查處違反禁燃區管理要求的行為。加強目標責任考核,全面形成統一監管的工作機制。
加大宣傳力度,利用日報、廣播電視臺、網絡等新聞媒體,宣傳報道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工作動態,并借助網絡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及時轉發重要稿件和視頻,廣泛宣傳劃定的重要意義,加強政策解讀和輿論引導,增進全社會對劃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的認識理解,努力營造推進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工作的強大輿論氛圍。增加環境管理的透明度,加大社會輿論監督力度,完善公眾參與環境保護機制,充分發揮“12369”環保舉報熱線作用,拓寬和暢通群眾舉報投訴渠道,營造全社會共建共管禁燃區的良好氛圍。
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劃研究是落實新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法》規定的法定要求,也是城市人民政府在新形勢下制(修)訂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管理的前提和依據。開展以盤錦市作為典型的北方城市的研究,研究成果可為盤錦地區大氣治理工作提供科學合理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