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會林
【摘要】幼兒園教學過程中融入游戲對幼兒的成長有著極大的幫助。首先,幼兒對于游戲的接受能力較強,使得教師能夠更加順利的實現教學目標。其次,他們對于游戲的濃厚興趣,能夠更加顯著的提高教學效率,提升他們的綜合實踐能力。下面本文就針對教學中的游戲化融入進行探究,并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希望能夠實現幼兒園有效的游戲化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統合,完善教學思維指導的對策。
【關鍵詞】幼兒園 ?游戲化教學 ?幼兒實踐能力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7-0023-01
一、游戲激發興趣,促進認知能力發展
幼兒園教學是通過課堂這一特定的空間來組織一系列的活動,使教師按照擬定的教學目標,以及預先設計的教學步驟,把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有效地傳播給每一位幼兒。從而促進幼兒將外部的知識經驗轉化、遷移為內部認知,豐富幼兒實踐經驗和知識儲備的積累,最終促進他們綜合能力的發展。根據幼兒心理特點,游戲最易被他們所接受,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充分的融入游戲,使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激發出對知識學習的興趣,從而帶動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例如《我的影子有眼睛》一課是圍繞著影子產生的原理展開,幼兒較難理解其中蘊含的科學道理。因此,教師可以設計“我為動物找‘影子”這種反證的教學游戲,讓幼兒自己對“影子”的模糊概念進行驗證,從而進一步理解光如果被擋住就形成了“影子”,而沒有擋住的地方光就能透過來這一科學知識。在科學探索的教學活動中,游戲的設計至關重要。它不僅有利于促進師生、生生間的交流與互動,還能夠形成活躍的教學氛圍,使幼兒能夠在自主猜測、自行驗證等階段,有效幫助幼兒正確理解科學現象,獲得基礎的科學知識。
二、強化實踐體驗,突顯游戲教學價值
結合幼兒教育理論我們可以得出“在幼兒教學中開展游戲活動,能夠從本質上優化幼兒認知的過程以及強化實踐體驗”。所以,在幼兒園教學過程中開展各種豐富的游戲活動,能夠充分突出游戲教學的價值,實現優化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有關數學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游戲活動來,促進幼兒的思維能力提高。如《認識相鄰的數字》一節,教師可以設計“找朋友”的游戲活動。讓幼兒分成幾人一組,排成一排,每人身上貼上數字貼。當教師說到4的好朋友是?身上貼有2和3數字的小朋友馬上找到4抱在一起。其他人不動。這樣的游戲教學,既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也提升了他們的反應能力,使得他們在游戲的過程中牢牢記憶了相鄰數字的數值,從而對數字產生極大的敏感性。游戲作為一種教學活動,其本身強調的只是幼兒參與教學活動的一種愉快體驗,它最大程度上體現了孩子們個體的自然發展,并為他們帶來學習的樂趣,享受當下彌足珍貴的幼兒天性。而教師通過目的性、計劃性的游戲教學,卻在認知、實踐、智力、情感等方面都能促進幼兒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才是將游戲融入教學的客觀價值。
三、游戲融入教學,提升綜合實踐能力
3-6歲的幼兒心智處于剛剛萌芽的狀態,這時的他們對于一切事物都會感到新奇無比。因此,教師可以將這強烈的好奇心與活躍性,在課堂與之開展相應的游戲環節,以此來讓教學內容與游戲活動相互融合,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提升幼兒的綜合實踐能力。例如“多元智能培養”教育將幼兒的智能分為了語言、音樂、邏輯、數字、空間、肢體動覺、內省、人際和自然觀察等8項智能。因此,教師可以在大班“綜合”教學內容中設計《尋找我的寶藏》系列游戲,通過尋找小伙伴、智取金鑰匙、穿越叢林、鉆山洞等環節(即:找不同、配對、跨越、爬行等各種形式)培養幼兒的觀察力、識別力、判斷能力,提高幼兒肢體運動智能以及身體協調能力。而通過游戲的過程,幼兒間的配合與觀察操作,使得自身與同伴都能夠得到內省、邏輯、數字、人際等智能都有一定的良好發展,并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教學游戲的融入,以“觀察”、“運動”、“游戲”、“學習”為最基本的活動形態,強調了一種活動的綜合價值,以及不同活動之間的互動滲透、有機整合。這既關注了幼兒自身的興趣、經驗和需求,也使得幼兒真正的成為了教學活動主體。提高了幼兒身體素質、動作協調能力和適應環境能力。現階段很多教學游戲在環節與內容上都己發展得較為完善。我們廣大幼兒教師,只需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將游戲進行適當的整合,就可以很好的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并滿足幼兒自主自發性活動的需求,為促進幼兒想象力、創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的發展,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積極體驗打下基礎。
總而言之,幼兒教育過程中融入游戲化的策略,能夠有效促進幼兒認知能力,提升綜合實踐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依據幼兒階段的心理特點,將教學活動與游戲相互融合,以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精彩的呈現。從而引導他們通過趣味、多樣的游戲,激發出參與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高效、高質的完成教學目標,提升他們的綜合實踐能力,促進他們智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金利英.幼兒園教學游戲化研究[J].中華少年,2017(19):28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