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勝 王雪
摘要:史緒任為光緒年間進士,清末民初豫北地方紳士,擔任河朔書院、衛輝中小學校校長,并參與創設河南最早的新式學堂“經正書舍”。新鄉市博物館藏有史緒任墓志拓片,墓志為了解史緒任的生平仕宦和史氏家族概況以及晚清民國教育發展提供了珍貴資料。
關鍵詞:史緒任;墓志;新鄉市博物館
中圖分類號:K877.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33-0009-01
新鄉市博物館藏史緒任墓志拓片,現錄文考證如下:清故通議大夫廣東高等審判廳廳丞史府君墓志府君病將不起,命其孤延壽等曰:殮以常服、官服附葬,毋送
禮,葬無志墓。且曰:予生不辰,適丁世變,學不顯于眾,名不稱于時,不敢徇人以茍同,不欲離群以立異。唯是,出處言行間,斤斤自持,不至進退失據而已。又曰:予先世山西高平人,四世祖諱恭者,來占輝籍,家本寒微,吾父移村老人,實光大之。昔賢有言,成立之難如升天,覆墜之易如燎毛。念之哉。又曰:予兄弟三人,汝伯考,早逝無子,以汝壽嗣;汝叔父,老而失明,相依五十年,無間言。予旦夕歿,其率汝弟事之如事予。又曰:學風日替,士氣益囂。予不輕遣諸孫求學于外,懼其成就少而習染多也。放縱以為自由,凌亂以為文明,予心恫之。其孤流涕受命。
既歿,以聞于汜水魏星五先生。先生名聯奎,與府君同領鄉薦,同舉進士,同觀政秋曹。入民國,同不仕,志同道合,故其交獨摯。大河南北盛傳,為豫民走京師,力爭歲減五十四縣漕折耗羨二十余萬者也。府君病,兩次渡河來視,至則相對泣然,哽咽不能言,猶商刊藍鹿洲先生女學,以餉親友中女子失教者。至是,遣人來相新阡獲佳壤,城東王莊西原丁首癸趾。卜葬期則甲子歲夏歷十月既望乙未日吉,距府君歿已百有九十日矣。
府君姓史氏,諱緒任,字小周,一字荷樵,晚號效遲。曾祖考,諱炳,國學生,有防守功,當道旌其閭,妣氏莊。祖考諱緯經,歲貢生,妣氏王。考諱春荃,字馨吾,晚號移村老人,一號愛道人,清光緒癸未進士,候選知縣,妣氏饒、何、馮,以府君貴均封贈如例,馮實生府君及叔父□洲公,伯考漢卿公,饒出也。
府君性嚴毅,遇事必究終始,深惡茍且因循之習。教子弟尤不稍寬假。以養拙名齋,鐫章自佩,文曰愿學狷者。七歲入塾,十三游泮,食廩餼。又十年通籍,入都供職。決獄審慎,受知薛云階尚書。
中日議和,乞養歸。歷長河朔書院,衛輝中小學校。與李敏修、王小汀、王靜波諸先生創設經正書舍,誘獎后進,多所成就。南海戴少懷、歸安沈子敦,固始張劭予,諸公先后保薦擢補大理院推事,簡署廣東高等審判廳廳丞。旋奉旨開缺,以道員歸河南補用。
民國初建,當道屢以司法相挽,卒婉謝不赴。武進董綬金先生,長司法,謂向時刑曹精研法理者,分豫陜兩派,該員為豫派領袖,復請征起。府君仍以病辭,里居不談時事。遇地方公益,官斯土者,每諮訪以行,居親喪,盡哀盡禮,易簀前三日,為孟夏家祭,蔬果時饈,猶一一誠備,無或簡略。不輕作詩文,偶見日記書札中者,俟裒集以示后人。
府君生于清同治二年正月初二日寅時,卒于中華民國十有三年夏歷四月初四日午時,春秋六十有二。配張淑人,子五:延壽,清舉人,歷任濟源、武陟、潢川縣知事;延庚,邑庠生,延清,俱弱冠卒;延中,畢業北京警官高等學校;延章,薦任職河南高等審判廳書記官。女一,字高。孫男九:其京成童殤,而京、則京、孔京、可京、迪京、肇京、綏京、觀京。孫女五,俱幼。葬有日矣,其孤重違府君之命,不敢乞言當世大人先生。延壽謹泣述遺言,及一生行事大略,延章書石,偕中率、而京等納諸墓,千百世后,陵谷或有變遷,庶后之人有所考焉。
史緒任,字小周,一字荷樵,晚號效遲。光緒十二年進士,刑部任主事,候補大理院推事,廣東高等審判廳廳丞。主事,明代考中進士后,是進入六部官階中最低一級,到清代沿襲這一做法,進士也必須從主事做起,然后再升為郎中、推事進入六品。大理院,為中央最高審判機關,清末大理院以及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各級法院中的審判人員皆為推事。
墓志題《清通議大夫廣東高等審判廳廳丞史府君墓志》,通議大夫為虛職,類似今天的“代表”、“委員”之類。府君,漢時對太守的尊稱,唐以后對男子皆稱府君,明清時對已故父親稱府君。魏聯奎,字文恒,號星五,晚年又號燹余老人,滎陽峽窩鄉魏家崗村人。1886年中進士后到刑部任主事、中丞等,任職三十年。晚年為建設鄭州賈魯河水利公司奔走操勞,使沿渠造福于民,人民飲水思源名曰“魏公河”。他在為減漕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明清時期河南向北京運糧,因離河遠的州縣運糧困難且常誤期,便委托近河的五十四縣代為辦理,遠河州縣按代辦數量給近河州縣補缺。但是,最后發展到遠河州縣不付補貼的程度。而清朝以后,漕款折成銀子多次增加,一擔糧漕銀竟達七兩左右。到清末,一兩銀折成銀元二元二角,無疑增加了54個縣的負擔。1918年魏聯奎發起呼吁,提出要為54縣減漕,立即得到各縣響應,歷時三年多終獲成功。新鄉近河輝縣、獲嘉、衛輝等縣也都受益減了漕銀。史緒任是魏聯奎的摯友,也是積極的參與者。
墓志中述及史緒任“與李敏修、王小汀、王靜波諸先生創設經正書舍”。“經正書舍”是清代末年豫北最大的藏書和學習場所,為當時著名學者李敏修、企業家王錫彤、王安瀾、史緒任等創辦,是河南最早的新式學堂之一,被譽為河南學堂之先聲,對后世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