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愛萍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1-0095-01
一直以來,寫作都是教師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給教師教學帶來了挑戰。如何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促使學生積極寫作就成了教師重點關注的問題。閱讀作為語文學習中一項研究語言文字、情感表達、文化素養等的部分,不僅是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強大推動力,還是學生健全價值觀所必不可少的。教師在教學中利用閱讀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可取的,能夠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豐富學生的頭腦,使學生由不知道寫什么變為“信筆拈來”“妙筆生花”,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但是,目前我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與閱讀的結合還存在一定的問題,諸如學生閱讀量少、運用能力不強等,制約了學生的發展,亟待教師解決。接下來,筆者就從學生的日常生活、教學情境、合作溝通出發,展開閱讀與寫作的有效結合,談一談閱讀對小學語文高年級寫作教學的促進性。
一、圍繞日常生活——點燃學生創作熱情
日常生活是人們開展一切活動的基礎,是人們學習、生活都必不可少的,對人們的行為、語言等有著積極的指導作用,能夠幫助人們規劃自己的藍圖。學生作為正在成長中的一分子,結合生活展開學習是十分必要的,能夠豐富自己的頭腦,為接下來的發展奠定基礎。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來喚起學生寫作的熱情,讓學生看到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使學生懂得生活中的每一處都有其獨有的精彩,都能夠變成文字講述出來。但是,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忽視了對學生生活的指導,引起了學生的恐慌,影響了學生的創作和理解,給學生帶來了困擾。因此,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要注意結合學生的生活經歷來喚起學生寫作的興趣,幫助學生挖掘寫作的意義,讓學生在生活的影響下獲得寫作的真諦。
例如,筆者在組織學生圍繞“春節”進行創作時,先讓學生結合“北京的春節”這篇課文進行閱讀,幫助學生打開寫作的思路。學生閱讀這篇課文后,了解了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到了春節熱鬧的氛圍,體會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掌握了文章寫作的時間線索。接著,筆者讓學生圍繞自己過春節的經歷,談一談對春節的理解。學生結合文章內容和自己的生活經驗,談到了春節中的主要活動,分享了自己有趣的經歷,為接下來的創作提供了寫作思路,奠定了基礎。其中一位學生在創作中不僅提到了過春節的流程,還對春節中貼對聯的事情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寫出了貼春聯時的喜悅之情,烘托了濃濃的年味,感染了其他學生。這樣,筆者通過圍繞學生的日常生活展開教學,讓學生樹立了生活意識,喚起了學生寫作的熱情。
二、圍繞教學情境——打開學生創作思路
情境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教師教學過程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手段,對于改善教師教學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能夠滿足教師的教學需求。學生在情境的影響下,可以獲得多角度的覆蓋,理解閱讀的主要內容,為寫作夯實基礎。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情境的帶領下獲得動態學習的機會,促使學生在情境下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打開學生的創作思路。但是,有的教師在教學中使用情境時,由于自身理解不過關、情境使用失誤等原因,致使情境無法很好地粘合學生,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負擔。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使用情境時,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認識,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采用適宜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創作思路。
例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后,筆者組織學生對安徒生的其他童話故事進行了閱讀,諸如《小人魚》《丑小鴨》《拇指姑娘》等,為了增強學生閱讀的體驗感,筆者還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這些童話故事的動畫視頻,讓學生在視頻中感受童話故事的特點,品味作者的創作情感。學生觀看視頻后,都被視頻中的影像所吸引,感受到了童話故事的趣味性和哲理性。趁此機會,筆者組織學生對“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進行續寫,讓學生發揮想象,寫出小女孩來到現代的童話故事。學生結合自己閱讀童話故事的認知,很快就展開了創作,獲得了良好的寫作基礎。這樣,筆者通過利用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深了學生對童話故事的理解,為學生打開了創作的思路。
三、圍繞合作溝通——豐富學生創作技能
合作溝通作為學生成長過程中不能缺少的技能,對學生的綜合發展有著重要意義,能夠為學生打開更寬廣的天地,讓學生在合作溝通中掌握語文知識。學生通過合作溝通,可以發現自身學習的不足之處,汲取他人身上的長處,獲得雙贏。教師在寫作教學中鼓勵學生合作溝通,能夠促使學生動手、動腦,讓學生在思考中理解閱讀的深層次含義,幫助學生夯實寫作的基礎。但是,有的教師在教學中組織學生合作時,沒有為學生留下充足的時間,導致學生的合作成為一種形成,影響了學生的體驗。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合作時,要優化自己的教學結構,豐富學生的創作技能。
例如,筆者在組織學生圍繞“環保”進行創作時,為了讓學生明白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我們必須保護她的道理,在教學中將學生分成了不同的組,讓學生合作搜集關于保護地球的文章,同時鼓勵學生談一談自己閱讀后從中獲得了怎樣的收獲。學生分組后,很快就在組內進行了分工,明確了各自的職責,同時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源,對環保類文章進行了搜集和整理。在匯總資料的過程中,學生對地球資源有了一定的了解,懂得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增強了環保意識。學生在討論對環保的感想的過程中,與小伙伴進行了有效的溝通,對于存在爭議的地方,學生沒有采取大吵大鬧的方式,而是以理服人,形成了良好的合作環境,提高了自己的認識,為寫作奠定了基礎。這樣,筆者通過組織學生合作,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使學生在合作中獲得了豐富的知識,提高了學生的創作技能。
四、圍繞實踐操作——提高學生創作素養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為學生創設實踐的平臺,使學生在閱讀中分析作者的創作意圖,掌握文章的創作手法,能夠聯系創作背景來體會作者的情感,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為學生的寫作打下基礎。但是,有的教師在教學中過于重視自己的作用,輕視了學生操作的作用,使得教學效率低下,學生配合度不高。因此,語文教師在培養學生實踐時,應增加學生操作的機會,通過閱讀來提高學生的創作素養。
例如,在學習“少年閏土”這篇課文后,學生掌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了閏土的主要形象,體會到了作者與閏土之間珍貴的友誼。接著,筆者又帶領學生閱讀了魯迅對中年閏土的描述,讓學生體會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的區別,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想象,圍繞閏土這些年的經歷展開想象,進行創作,體會黑暗社會對人的摧殘,培養學生對當今美好生活的熱愛,升華學生的情感。學生通過對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進行對比,感受到了貧苦人民生活的不易,領會了作者創作的心情,發揮自己的想象對閏土的經歷進行了大膽著色,表達了對閏土的同情以及對當今美好生活的感激,升華了文章的情感,提高了自己的創作素養。這樣,筆者通過鼓勵學生實踐,讓學生有了動手、動腦的機會,促使學生在實踐中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養。
總之,本文圍繞學生的日常生活、教學情境、合作溝通展開了教學探索,豐富了學生作文創作的生活,使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感受到了閱讀和寫作之間的關聯,懂得了閱讀能夠促進寫作的道理。學生逐漸轉變了自身的學習態度,開始由被動寫作變得積極起來,不再認為寫作是枯燥的、無用的,而是立足自己的身邊事,對作文進行了創作,提高了寫作的水平。教師也從中獲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為其他教師提供了可靠的教學經驗。但是,教師不應滿足于此,止步不前,而是要結合學生的發展情況,緊跟時代,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學課堂,促使學生在作文的殿堂里占據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