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經濟迅猛增長,新農村建設步伐逐漸加快,很多農村地區紛紛開始展開建筑景觀設計工作,以打造更加良好的生活環境?;诖耍疚囊蕴K南新農村為研究對象,分析了該地區新農村建筑景觀設計的現狀,之后以此為基礎,制定出相應的建筑景觀設計方案,加快蘇南新農村建設步伐。
現代社會,城市與農村要協調發展,共同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當前,國家高度重視新農村建設,要求村容整潔、環境友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想要實現村容整潔,人們就要加強新農村建筑景觀設計。因此,蘇南地區有必要做好新農村建筑景觀設計,為農村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一、建筑景觀設計概述
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很多新興學科逐漸出現,建筑景觀設計就是其中之一,指的是以建筑、園林等知識為依托,同時考慮文化、歷史、生態等其他因素,對建筑及其周邊景觀進行設計。建筑景觀設計能夠更好地將文化融入建筑中,使建筑不僅僅是人類居住的場所,還成為文化傳承的媒介,為文化傳承提供重要物質基礎。同時,建筑景觀設計將建筑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可以保護生態環境,為人們打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二、蘇南新農村建筑景觀設計現狀
(一)蘇南農村傳統住宅建筑
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開始實施改革開放,蘇南地區經濟得到了迅猛發展,農村地區的住宅樣式逐漸改變,傳統的瓦房逐漸變成當前的洋房。蘇南農村建筑具有不同的特色,根據建筑特點,其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改革開放初期,蘇南經濟剛剛起步,經濟發展水平并不高,因而在建造住宅時,大多采用院落形式,材料以磚瓦為主,檐口處放置一些簡單的飾品,窗不是很大但較深,內部采光不是很好。二是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一些富裕農民不滿足于傳統院落,紛紛開始建造低層樓房,主要材料為紅磚,之后為了提升建筑美觀性,又在墻外表面涂抹一層水泥材料,家庭條件更好的還會粘貼瓷磚。三是21世紀,隨著國外文化的進入,蘇南地區開始向歐美學習,建造洋房,整個建筑共有兩層,形態類似于兵營,不具備整體的觀賞性,導致當地農村建筑無明顯特色。
(二)蘇南新農村住宅建筑的不足
近年來,蘇南地區逐漸轉變發展理念,開始推進新農村建設,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然而,現有蘇南新農村建設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蘇南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部分人未能真正理解新農村建設的本質,不論是基礎設施建設,還是住宅建造,均向城市學習,出現了一批樣式相近、功能類似的村鎮別墅,對傳統建筑造成較大沖擊,影響了當地建筑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長此以往,蘇南農村建筑文化將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二是蘇南新農村建設過度追求建筑的美觀性,而忽略了農民的實用性,導致新農村建設未能展現出應有的作用。農村居民通過耕種活動獲取經濟效益,以維持自身的生活,農村居住要考慮農民切實需求。
三、蘇南新農村建筑景觀設計方案
(一)設計原則
1.時代特征原則
受經濟、文化、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各個地區在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歷史特征,不同的歷史特征不僅影響人民的生活狀況,還直接關乎農村建設。所以,蘇南新農村建筑景觀設計應遵守時代特征原則。需要注意的是,遵守時代特征并不是完全拋棄傳統建筑模式,而是要將傳統建筑模式有效融入現代環境中,但也不可以盲目模仿。也就是說,新農村建筑景觀建設時,要加強對當前社會環境的分析,了解現代社會的時代特征,并以此為基礎,結合當地傳統農村建筑模式,研究出全新的建筑方案。
2.文化傳承原則
由于發展歷史完全不同,不同地區會出現不同的歷史文化,這些歷史文化的存在能夠反映出各地濃厚的發展史。因此,蘇南新農村建筑景觀設計應遵循文化傳承原則。首先,要以建筑類型學為依托,確定科學、合理的空間形態,并針對當地傳統建筑的特點,結合人們的生活方式,賦予不同區域不同的功能。其次,建筑建造時應從本地選擇那些價格較低、具有當地特色且能夠重復利用的材料,使其能夠有效融入自然環境中。最后,在庭院布置上,應采用當地較為常見且農民已經掌握種植技術的植被。
3.生態保護原則
目前,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經濟的快速增長,部分地區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極大地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所以,蘇南新農村建筑景觀設計應遵循生態保護原則。一方面,住宅建筑建設不能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必須保護環境,確保環境與建筑融為一體。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節能減排技術的應用,充分利用太陽能,并開發其他清潔能源,如潮汐能、風能、生物能等,以減少新農村建設對環境的破壞。
4.土地高效利用原則
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增長,蘇南地區很多農民為了獲得更多的收入,紛紛離開農村,進入城市工作,導致農村人口數量逐漸下降。進城務工人員無發兼顧土地種植,將農村土地流轉或者直接拋荒。蘇南地區新農村建筑景觀設計應遵循土地高效利用原則,根據現有人口數量和居民實際需求,設計出適用于不同居民的建筑。
(二)新農村建筑景觀設計
1.分析空間原型
蘇南新農村建筑景觀設計要以周邊大環境為背景,以類型學為依托,確定最佳的空間形態。具體來說,要深入研究傳統農村建筑,重新對其進行組合,在不破壞空間格局的基礎上,改變院落形態,由以往的封閉形態變成半開放形態,提升建筑空間的利用率。也就是說,建筑景觀設計應采用“圍合”的空間,其不僅能夠構建出良好的邊界,使建筑擁有者產生歸屬感與安全感,還會構建出良好的交流環境,符合現代人員的生活需求。
2.科學配置空間
確定空間原型后,要以建筑學知識為基礎,對空間形態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并賦予其不同的功能,豐富建筑的各層面空間。具體設計時,不僅要滿足出入躲閃的要求,還要具備高低錯落的特點,符合現代人居住的心理要求。不論是圍合形態,還是入口,均提高了建筑的防護能力,既提升了居民的安全感,又可以有效攔截外界噪聲。在建筑內部,院落具有開敞的特性,不僅可以將所有區域有效連接,還可以激發居民對傳統建筑文化的追憶。
3.統一上尋找改變
新農村建設不僅僅是建筑與環境的和諧統一,還是人、建筑與環境三者的統一。所以,蘇南新農村建筑景觀設計不可以采用完全封閉的形式,也不應該采用完全敞開的形式,要以確定的空間原型為基礎,重新組合,打造出具有一定封閉性的敞開空間。同時,居住區域建設時要關注與景觀區域的融合,并通過合理設計,賦予建筑更多的調整性,降低其對結構的依賴,以確??臻g能夠呈現更好的內涵。
四、結語
新時代,我國經濟平穩發展,人們逐漸對新農村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完全滿足新農村建設要求,才會為農村居民的生活與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因此,新農村建筑景觀設計不僅要遵守時代特征、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土地高效利用等原則,還要分析空間原型、科學配置空間,并以此為基礎,在統一上尋找改變。
(江南影視藝術職業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點課題“新時代下農村物質化人文景觀保護和利用的研究——以蘇南鄉村祠堂建筑為例”(項目編號:2018SJZDI14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張生(1980-),男,山東安丘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藝術設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