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凈怡
新時期,快樂教學已經成為不同階段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主要模式,快樂教學的開展對于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及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有著顯著效果。要想將快樂教學融入學前幼兒教育中,教師需要準確了解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發展及性格特征,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讓幼兒在游玩中感受到愛的存在,并將這份愛傳遞出去,幫助幼兒從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推動自身的健康發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學前幼兒教育中快樂教學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幼兒健康發展有所幫助。
一、定義
快樂教學屬于雙邊教學的一種,其目的在于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旨在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加強教育教學的管理效果,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下不斷成長,在發展條件下獲得更大的愉悅。
快樂教育中,教師為了更好地將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融合起來,通過剪接、黏合、濃縮及擴充等方式,展現書本知識內容,再利用游戲、動作收拾、示范表演及多媒體等方式,展現書本內容,增強知識的靈活性、趣味性,營造舒適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環境下進行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二、學前幼兒教育中快樂教學的目的
(一)明確教師的職責使命
學前幼兒教育中,教師是引導幼兒感受快樂的重要媒介,同時也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必備要素。所以,幼兒教師自身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明確自身的職責和使命,這樣才能更好地在學前幼兒教育中發揮引導者的作用,推動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另外,幼兒教師不僅是幼兒成長教育的引導者,還是幼兒成長過程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對于幼兒認知世界和感知世界有著重要的啟蒙引導作用。
同其他階段的教學相比,學前幼兒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幼兒身體及心理年齡偏低,對事物的認知較為薄弱,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如果幼兒教師能夠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在幼兒教育中開展快樂教學,則能夠更好地發揮自身引導者、支持者的作用,做好幼兒啟蒙工作,并通過不同教學形式的應用,同時幼兒教育水平,使幼兒在快樂環境下不斷成長。
(二)尊重幼兒的情感和心理需求,營造快樂學習環境
目前,學前幼兒教育主要針對的是3~6歲的孩子,不過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因受到傳統教學理念和模式的影響,教師對幼兒的心理及情感需求的重視度不夠,認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具備任何感知和認知能力,自然也就不會存在思想及情感變化。這種錯誤的認知不僅沒有充分發揮學前幼兒教育的作用和優勢,相反還會阻礙幼兒的發展,為心理疾病的出現埋下隱患,影響日后的學習和生活。
為此,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高度關注幼兒的情感和心理需求,通過積極的、合理的引導,促進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在幼兒成長過程中,教師應善于發現幼兒自身的優點,并通過鼓勵和正確引導,確保幼兒更好地發展。對于一些活潑好動或毛病較多的孩子,教師也不要過于苛責和批評,應找到其優點,適當地給予孩子鼓勵和引導,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使其自主改正不良行為和習慣,并養成積極向上、樂觀的生活態度。這樣不僅能夠為幼兒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也可發揮快樂教學的作用,推動幼兒健康成長。
(三)豐富快樂教學活動
當前,要將快樂教學理念融入幼兒的成長過程中。因年齡較小,幼兒心性不定,正處于愛玩愛鬧的階段。在開展學前幼兒快樂教學時,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幼兒的這一特點,將游戲等日常活動融入教學中,讓幼兒在玩樂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和掌握知識,加強自身思維意識的構建,學會主動進行事物的思考與記憶。同時,游戲等教學活動的融入能增強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使其主動參與游戲活動,鍛煉幼兒的手腦并用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從而加強幼兒對知識的掌握。
在教學環境及教學內容的設置上,要對傳統教學理念進行革新優化,通過多領域知識的相互融合,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合理規劃不同形式的活動及學習內容,以滿足不同階段幼兒的學習需求,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發展。另外,在快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與幼兒交流溝通,讓幼兒在活動中更好地體會到快樂之源,增強對該教學模式的認同感,達到豐富知識儲備的目的。在采用游戲教學時,要避免程式化游戲活動,以免削弱幼兒的體驗效果,降低學習興趣。
(四)構建快樂合作交流平臺
在學前幼兒教學中,合作交流是幼兒體驗快樂的重要源泉。在合作交流中,幼兒可通過與他人的溝通交流來了解自身的不足,并交換意見,更好地完成教師布置的內容或任務。在日后發展中,幼兒還需要與不同人群交流,合作交流的開展能夠鍛煉幼兒口才。在合作交流中,幼兒也會懂得分享的快樂。不過,現階段幼兒教學中,教師對合作交流的重視力度不足,幼兒大多喜歡獨自一人玩耍,認為這就是快樂,忽略了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為此,學前幼兒快樂教學應注重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如開展玩具交換游戲,孩子通過交換玩具來了解分享帶來的快樂,并在此基礎上產生保護他人物品的意識。除此之外,還可以每個月舉行分享生日快樂的活動,讓當月過生日的幼兒收到其他小朋友和教師的祝福,在這個過程中,全班幼兒都能分享到生日的快樂。另外,還可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讓幼兒自己扮演不同角色進行創景演示,培養幼兒的愛心和善心,加深其互幫互助的意識,使其體會到快樂之本。
(五)激發幼兒興趣
興趣是一切事物開始的前提。在學前幼兒教育中,要想增強幼兒的興趣,就需要不斷滿足幼兒的認知需求,這樣幼兒才會被吸引,并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同時,幼兒興趣的調動對于學習積極性的增強、幼兒記憶和觀察能力的提高也有顯著的效果。基于此,在學前幼兒教育中,可通過不同的游戲形式來激發幼兒的興趣,滿足幼兒快樂教學的要求。
三、結語
學前幼兒教育中,快樂教學方法的應用,一方面解決了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弊端,構建愉悅的教學環境,另一方面也推動幼兒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進而滿足社會教育發展的需求。
(渭南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作者簡介:蔡海怡(1984-),女,陜西華陰人,碩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