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佩嬋
早期的民間舞是勞動人民在生活勞作中產生的一種具有娛樂性質的肢體活動,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這種活動出現越來越多的美感,特別是到了唐代,歌舞技藝發展較快,生活的安逸使得人們有了更多的精神追求,民間舞蓬勃發展,形成了諸多舞種和流派,成為中華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很早就已經開展民間舞教學,幾十年來培養了大批民間舞傳承人,為民間舞的發展做出了貢獻。新時代,能否更好地進行民間舞教學成為重要的課題,民間舞教學可以植入高校混合課程教學中。本文分析了民間舞植入高校混合課程教學的可行性,以期利用混合課堂的優勢,實現民間舞的更好傳承和發展。
從當前我國高校混合課程教學情況來看,民間舞專業應用不多,主要原因是舞蹈教師和學生比較喜歡傳統的師承現場教學方法。但是,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為舞蹈教學提供了新途徑。民間舞教學要合理把握機遇,充分運用互聯網的優勢,展現混合課堂的魅力。所以,教師需要合理設計和編排課程,以提升高校民間舞蹈專業教學水平。
一、我國高校民間舞專業的教育現狀
民間舞受到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使得高校更加重視民間舞蹈教學。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間舞蹈雖然得到重視,但教學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部分教育理念和我國舞蹈藝術發展存在矛盾和沖突,主要原因是人才缺乏和課程體系設計不科學。
(一)民間舞蹈專業課程設置與創新人才培養目標存在差距
目前,全國各地高校都積極開展創新人才培養和特色專業課程設計,淘汰落后專業。作為民間舞蹈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間舞面臨尷尬的處境,發展相對滯后。從課程設置來看,很多高校更加重視市場發展前景良好的舞種,如現代舞和街舞等,對民間舞人才的培養投入不高。20世紀70年代,我國開始開展民間舞蹈教學,那時基本以民族民間舞教學為主,培養了一大批人才。但是,傳統舞蹈藝術教育目前面臨諸多發展難題,炫技舞蹈正在成為主流,甚至成為高校民間舞蹈專業教學的重點,導致學生對民間舞缺乏認同,只想學技術而不重視文化傳承,造成當下高校教學目標混亂。
(二)民間舞蹈專業教學和其他人文學科缺乏交流
任何一種藝術都是為了展現生活,藝術呈現需要植入人文價值。但是,高校民間舞蹈教學與其他學科交流較少,相對孤立,影響自身持續發展。例如,表演者需要通過肢體語言傳達內心情感,要明白這種情感的情緒點(即淚點)在哪里,就必須掌握心理學內容。所以,高校民間舞蹈專業教學不僅需要向學生傳授舞蹈技能,更要講解與舞蹈相關的其他學科知識,特別是民族文化,因為優秀舞蹈一定扎根于民族文化,并且被本民族所熱愛。
(三)高校舞蹈專業教學缺乏優秀教師
當前,高校舞蹈專業師資隊伍普遍不強,大部分高校舞蹈師師培養都存在問題。優秀舞蹈教師雖然沒有統一的評價標準,但是必須擁有舞蹈教育認同感和自我創新能力,這種認同感來源于師承關系,也來源于對民族民間舞的熱愛。很顯然,民間舞來源并扎根于民間,但是目前部分民間舞開始出現變異,融入很多其他舞蹈內容和表現形式。總之,取長補短也好,融會貫通也罷,民間舞都不能失去民間性,否則就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壤。所以,高校要統一思想和行動,不斷完善人才培養途徑。任何一門學科的進步都需要優秀的專業人才推動,高校民間舞蹈專業教學同樣如此,優秀舞蹈專業教育人才是促進我國舞蹈專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二、民間舞在高校混合課程教學中的傳承與發展
當前,我國高校舞蹈專業教學面臨較大的阻礙。我國民間舞蹈藝術處境艱難,嚴重影響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因此,下面重點分析了民間舞在高校混合課程教學中的傳承與發展。
(一)高校民間舞混合課程教學的必要性
高校民間舞專業需要開展綜合評價,調整和優化教學模式。目前,在高校民間舞課程設計中,學生學習理論的積極性不高,很多時候都是勉強完成課時。相對于理論教學,舞蹈技術學習熱情要高很多,但是學習進度難以按計劃推進,因為學生不能完全理解舞蹈表現的文化內涵。我國民間舞蹈藝術缺乏外部環境和教學環境支持,而從課程教學角度來看,教學環境的打造特別重要,高校民間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二)民間舞蹈藝術發展需要高校課程教學的支持
高校必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民間舞教學方法,滿足現代教學需要。混合課程教學法是一種很好的嘗試,它可以借助多媒體和互聯網平臺實現多場景教學,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當前,高校要分析和調整課程設置,明確課程設計能否滿足時代發展需要,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三)混合課程教學法能實現培養方式的多樣化
民間舞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過去,其傳承和發展主要采用藝人口傳的方式,傳承效果比較差,因為很多年輕人對民間舞不感興趣。所以,要借助高校教學,實現文化傳播和舞蹈技藝傳承。
三、民間舞在高校混合課程教學中傳承與發展的策略
(一)建立一站式網絡學習平臺,實現民間舞教學的多樣性
高校要將電子材料上傳,建立一站式網絡學習平臺,提高課件利用率。學生可以通過移動端下載教學視頻,課下繼續進行學習。同時,學習平臺可以設立個人主頁,對接在線學習網頁,實現個人作業在線上交,讓教師通過圖文和視頻等方式了解學生學習進度,實現師生交互和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二)建立傳統與現代融合的民間舞混合式教學設計
長久以來,我國高校民間舞蹈專業采用通用的課程設置形式。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民間舞蹈藝術的發展,教師要提升民族民間意識,增強民族民間文化認同,提升教學效果。所以,要合理調整教材內容,不斷優化教學方式,建立混合課程教學模式,實現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的完美融合。
四、結語
民間舞是中國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要積極開展民間舞混合課堂教學,創新民間舞教學方法,發揮混合課堂教學的優勢,讓學生喜歡民間舞,主動參與民間舞的傳承,促進民間舞實現更好的發展。
(東莞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