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隨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不斷增長。民辦高校要適應社會發展趨勢,調整和優化人文藝術培養方式,努力提升當代大學生的藝術素養。目前,各個國家競爭越來越激烈,將培養高素質人才當作現代藝術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民辦高校人文藝術培養是一個具有全面性和系統性的重大工程,需要從各個方面進行協調和推動。民辦高校要主動開展人文藝術培養工作,以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增強學生專業能力。
作為教育發展和改革的新產物,民辦高校走過了艱難的發展歷程,目前,部分已經擁有較大的規模。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民辦教育不僅提供了很多教育資源,緩解了教育供求失衡問題,還優化了我國藝術教育結構。當前,國家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求高等教育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造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全面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這為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一、民辦高校人文藝術培養模式現狀
目前,大部分民辦高校已經開設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通過分析民辦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人文藝術培養方式,并對其課堂實施情況進行調查,筆者發現以下問題。
(一)課程體系缺乏新意,專業特色不鮮明
近年來,伴隨各種新媒體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民辦高校的部分專業課程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如果學校墨守成規,堅持用以往的課程和教學模式對大學生進行教育,不主動吸收新內容,會導致課程體系進一步脫節。在視覺傳達設計教學中,部分民辦高校開始引入數字媒體,進行互聯網教學,但因授課占比不大,學生對知識的了解不到位,總體不利于民辦高校持續發展。
(二)實踐教學部分占比較低,學生自身操作能力欠缺
實踐教學在民辦高校教學中占比非常低,多數學生缺乏實踐機會。受自身辦學條件限制,部分民辦高校沒有及時同各大廣告設計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不能為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提供相應支持。實踐教學活動存在明顯的不足,使部分學生對專業需求和就業形勢缺乏正確的認知。因此,民辦高校要制定科學的人文藝術培養模式,進一步提高實踐教學占比,為眾多學生的課外實踐提供支持。
二、民辦高校人文藝術培養目標的定位
同普通本科學生相比,民辦高校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術掌握能力較高;與高職高專學生相比,民辦高校人文藝術培養模式更加系統,學科基礎理論更加全面,專業創新性和技術先進性較高。目前,各個民辦高校的人文藝術培養模式比較明確,雖然課程體系和教學方式存在一定差異,但是核心目標都是為了培養具有創新性和應用性的高素質人才。因此,民辦高校要立足于實際,對藝術專業課程進行細化管理,突出教學重點,培養更多具備充足理論知識和操作能力的創新應用型人才。
人文藝術培養模式是落實教學目標的依據,因此需要符合教育部提出的各項要求,既不可以照搬其他學校的人文藝術培養方式,也不能盲目創新。人文藝術培養模式的制定必須符合藝術專業教學規律,有利于培養人文素養、藝術素養以及創新精神。
三、民辦高校人文藝術培養創新模式研究
(一)人文藝術培養創新模式研究的關鍵
傳統的藝術教育方式已經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會阻礙學生的全面發展。因而,各大民辦高校要勇于破除傳統教育模式的弊端,建立富有特色的藝術專業教學方式,以培養優秀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為目標,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水平。同時,民辦高校要進一步對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等進行深入改革,把理論教學同社會實踐相結合,應用多種教學模式,科學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和專業能力,強化藝術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需求、具有較高藝術素養的應用型人才。
(二)人文藝術培養創新模式研究的重要意義
當前,我國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大力落實“十三五”規劃,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落地生根。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市場競爭激烈,民辦高校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立足于產學研,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做好人文藝術培養工作,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
四、民辦高校人文藝術培養模式的改革措施
(一)完善專業課程體系,制定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
目前,眾多民辦高校設立了視覺傳達設計等藝術專業。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當立足于優秀傳統文化,積極轉變教學理念,革新教學方法,培養出更多具有藝術創新思維并能滿足當今社會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在進行人文藝術培養時,民辦高校應當夯實學生專業基礎,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前者是指增強學生自身的專業技術能力,因為部分民辦高校學生專業基礎較為薄弱。后者是指進一步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它是人文藝術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而,民辦高校要與時俱進,更新人文藝術培養內容,不斷創新課程教學體系,以滿足社會發展需求。
(二)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提升人文藝術培養效率
民辦高校應當始終堅持創新發展,完善課堂教學內容,并聯系實際,提升人才培養效率,增強學生藝術設計能力。教師要創新教學思路,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藝術專業內容,并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的專業能力。其間可以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教師在上課之前把知識分成多個任務點,再把任務點細分為多個小內容,上課時首先講解一部分知識點,然后依據教學計劃依次向學生布置任務,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三)建立教學監督機制,嚴格把控人才培養質量
人文藝術培養的好壞會直接影響民辦高校藝術專業的建設質量。因而,民辦高校要建立完善的教學監督機制,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同時,教師應當加大學生考核力度,如果發現教學內容存在偏差,要及時改正,進一步完善人文藝術培養目標。
(四)建設實踐教學平臺,拓寬人才培養思路
民辦高校應當深入與企業合作,將企業項目引入實踐教學中,企業技術人員和民辦高校教師一起引領學生參與各種項目實踐。通過不斷學習,學生會潛移默化地學習到許多有用的職場經驗,進而提高創新思維能力,真正實現畢業即就業。
五、結語
目前,部分民辦高校藝術專業存在較多教學問題,學校發展重點偏離人文藝術培養目標和學科建設方向,嚴重影響學校的健康發展。民辦高校要勇于直面問題,積極應對,果斷采取措施,進一步推動教育改革,提升教學質量,滿足學生的專業知識和社會實踐需求,促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高素質人才需求不斷增長。民辦高校要適應社會發展形勢,不斷調整人文藝術培養方式,提升學生藝術素養。未來,國家競爭會越來越激烈,人才競爭尤為突出。民辦高校需要通盤考慮,大力培養人文藝術人才,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增強學生專業能力。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民辦高校逐漸涅槃重生,綜合辦學能力顯著提升。民辦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提供了很大量教育資源,緩解了教育供求失衡矛盾,優化了我國藝術教育結構。當前,國家大力推進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我國民辦高校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民辦高校是高等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要勇于承擔歷史使命,不斷提高學生藝術素養,大力開展人文藝術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文藝術人才。
(無錫太湖學院)
作者簡介:張靜(1983-),女,江蘇蘇州人,講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項目編號:2019SJA079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