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一概念最初是蘇軾夸贊王維詩歌時提出的,反映了中國古代文人對于詩畫理論的了解,其中包含的美學內涵讓人回味無窮。因此,本文首先闡述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內容,然后分析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蘊藏的美學思想。
一、“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內容
蘇軾在《東坡志林》中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是蘇軾對“詩畫理論”最直接的評述,表達了對王維詩歌的喜愛。但是,任何一個問題都不可以簡單而過,必須對其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
評價王維詩歌時,蘇軾使用了“味”這個字,而沒有使用“觀”或者“聽”之類的字,說明“味”具有無可替代性。“味”有“品”“賞”的意思,涵蓋了“品”或“賞”的美學意義。評價的對象是詩歌,所以,這一品味、鑒賞是針對詩歌而言的。西漢《毛詩序》曰:“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詩歌是人們表達情感意志的一種方式,詩歌作為中國古代成熟的文體,盛行于整個中國古代社會。詩歌具有三大特點,即凝練性、蘊藉性和音樂性。所以,人們要結合詩的特征,不斷加深對“味”的認識。
在品或賞詩歌的過程中,人與詩達到了物我相融的狀態。在這一審美中,人不再是獨立的個人,而是與詩歌進行對話交流的個人。此時,詩歌也不是孤零零的獨立文本,詩歌的內在審美意蘊通過“味”這一過程表現出來,與人發生關系。因此,審美活動產生于人與詩歌的相互交往中。詩歌具有凝練性、蘊藉性和音樂性,在美這一層面,三者高度融合。凝練使得內容短小,但是包含很多知識。含蓄讓人產生“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想法,虛和實完美結合,給人的沖擊更加強烈。詩歌音樂性讓人陶醉其中,讓欣賞者擁有溫柔、敦厚的感受。在三者結合的基礎上,欣賞者要充分發揮的能動性,充分發揮想象,將詩歌內容無限擴大,使詩歌由文字性的描寫變為自己內心世界的美好想法,展現出心中雍容典雅的圖景,實現詩歌和圖畫的融合。
蘇軾評論的第二句話是從“畫”的方面去解釋詩畫關系的。其第一個漢字用的是“觀”,不是“味”或“聽”。“觀”表現出繪畫特點,在看一幅繪畫時,人們運用的是視覺,畫面讓人有感性認識。在“觀”的過程中,同樣產生物我交融的審美意味,其效果如同“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這里就不再贅述。但是,筆者有必要對“畫”做出剖析。書畫作為中國古代的藝術形式,內容與形式高度融合,在強調詩畫一體時,人們更多的是從內容上(精神上)來講的。
蘇軾繪畫理論的特質就是注重繪畫思想,崇尚自我品德完善與超出俗世的精神,在繪畫中表現為有時雄偉壯麗,有時淡泊寧靜。繪畫要表達畫家的精神追求,這種想法事實上是蘇軾精神力量的一種展現。實際上,很多古代畫作蘊含著中國文人士大夫對于人格和精神的追求,畫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淋漓盡致地展現了這種精神。
二、“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美學思想
上文清晰解釋了詩畫理論,下面探討這一理論給人帶來的整體意蘊。
(一)詩、畫的同等對話
“詩中有畫”強調的是詩歌,“畫中有詩”強調的畫,每個分句都有中心句,都有所側重,但是當把兩者放在一起思考時,人們就會發現其內在的相通性。蘇軾曾言:“平生好詩仍好畫,書墻涴壁長遭罵。”這句詩表現了詩歌和書畫平等的觀念。蘇軾又云:“文以達吾心,畫以適吾意。”“文”可以使作者“達”心,畫可以使作者“適”意。在這里,“達”和“適”是可以互訓的,表現了詩畫同一的關系。
(二)直觀和抽象的水乳交融
感性就是將自己的真實感受充分表達出來,而理性代表著真、善和美,代表著人性的智慧。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人稟七情,應物斯感。”這句話包含三層含義。一是人有七種不同的感情,這樣的感情是天生的,是人與生俱來的,并不是需要后天的勤奮和努力。二是人們的感情不是隨機出現的,而是受“物”的感染而產生強烈刺激的結果,這里強調了物的作用。三是這句話論述了什么才是最真實的情感,只有人和大自然親密接觸后所抒發的情感才是人們追求的情感。與此同時,中國文人追求文學與倫理道德的結合,在文學創作的過程中,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例如,文人墨客借助詩歌格物詠志,表達出自己和梅花一樣都具有高尚的情操。梅花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已經不再是一種自然之物,而成為一種含有豐富含義的意象,能夠展現出文人崇高品質,內涵極其豐富。上述論證充分說明了直覺認識和理性思考的交融。
(三)人與自然的融合
在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儒、釋、道占據重要位置,它們的思想體系都充分顯示出人與自然的高度融合。古代就提出“天人交融”學說,高度重視人與自然的相輔相成。例如,王維詩歌《鳥鳴澗》中的意象有桂花、春山、月亮、鳥和山泉,表現出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總之,詩歌和繪畫共同表達出詩人的曠達胸襟和不屈不撓的人格魅力。詩歌以其含蓄、蘊藉的風格表達文人的趣向,繪畫以其形象性表達出文人的雅趣,共同展現了中國古典優秀文化。
三、結語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作為中國古代主要的畫詩思想,豐富了古代文人墨客的創作理念。在中國現代話語中,人們要搞好“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轉型工作,適應好“新常態”。
(山西師范大學)
作者簡介:賈啟真(1992-),男,山西臨汾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文藝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