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瑩 王欣欣
在來自外界的各種感官刺激當中,視覺刺激最為直接,而能給觀者帶來視覺刺激的元素中色彩又尤為強烈,可以說人們眼中的一切幾乎都是色彩。針對色彩元素研究的日漸深入,加之符號學理論提供的科學基礎,色彩早已不再作為研究某一領域的單純符號,而是上升為結合了“人本位”理念的一門重要研究課題。能指和所指是色彩與生俱來的一種特有屬性,但是想要成為一種符號還需將這種屬性進行主觀賦值。本文通過解讀在視覺識別系統設計中色彩元素的語義,以使色彩元素更好地發揮自身優勢,傳達企業的文化內涵。
一、色彩符號分析
(一)色彩符號的視覺基礎
色彩符號的視覺基礎來自于物理學和生理學兩方面。首先是物理學基礎這一層次。經研究分析表明,人們日常所接觸的太陽光應該歸屬到電磁波這一大類,電磁波段的差異是影響其特性的主要條件,直接導致電磁波呈現不同的狀態。電磁波包括宇宙射線、x射線、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電力波等。人們肉眼能分辨的是在380~780nm之間的波長,也就是可見光。除此范圍之內的其他波段光波都不能被肉眼所感知。其次是生理學基礎。視覺的感受器官包括眼球、視覺通道、感光元。視覺系統的工作機制從眼球接受視覺信息的刺激開始,通過視神經系統加工轉換,將得出的信息傳遞給左右外側膝狀體,再在這里將信息相互交叉,最后轉入左右大腦半球的枕葉皮層橫紋區,先前被眼球接收的信息刺激在橫紋區被加工成色知覺。
(二)色彩的符號學解讀
符號學中符號定義為:一種代替其他事物進行表達、詮釋的可感對象。將某些抽象的內容賦予具象形象充分表達,從而實現傳達的目的,因此任何符號都具備能指和所指的特性。色彩有獨特可感的外部形態,能被視覺感知它的色相、明度與彩度;色彩還有被賦予的承載了人們主觀意念的內容,如色彩的共感覺、聯想和象征這三個層面的心理語義。要研究色彩在視覺識別系統中的重要作用,必須全面了解色彩的表象形態與主觀意向,并使二者相融合,完成意指過程,才能在運用中做到游刃有余。
(三)色彩符號的語義分析
視覺形象系統設計的運用中,對色彩的心理語義賦予了三個層面的內容。
第一,共感覺水平的層面。光刺激在到達視覺感受器官之后,人們的視覺系統加工形成色覺的同時還會出現多種其他感覺,這種伴生出的感覺被稱為色彩的共感覺,常見的有重量感、溫度感、距離感與強度感等。共感覺的形成有賴于色彩的共感覺現象,加之各器官接收到由大腦分配的信號而形成。
第二,聯想水平的層面。聯想水平的層面形成于人類的第二信號系統思維,它與色感現象的處理過程密切相關,二者間既包含因果邏輯關系又有時空相交關系。聯想水平的層面建立在人類的主觀經驗上,它既反映人類的共性,也受制于不同個體的個性,正因此這一層面的心理語義在分類中最為豐富,也最為活躍。
第三,象征水平的層面。它是心理語義和情感表現中較為穩定的外像輸出。象征語義的形成過程艱難而漫長,一旦形成,作為社會觀念的一個分支其發揮的影響力是任何其他語義所不能比擬的。簡單來說,色彩的象征性層面的語義是在一個特定的政治背景和文化體系中形成的一套系統的約定俗成的社會性規則。
色彩元素是最直觀和強烈的視覺信息,無論在哪一個設計領域,能快速傳達出企業文化、背景以及行業屬性等信息。它作為一種符號要素,促使人們將色彩的心理語義自動與情感表現結合,傳達出重要信息,讓觀者在腦中形成獨特記憶。通過分析視覺基礎和色彩語義可以發現,色彩語義呈現出的規則其實蘊藏在特定的社會人文背景下。以深入分析色彩的聯想與象征意義為根基,才能在視覺形象系統的設計中將色彩符號正確編碼,完成“傳達”的使命。
二、色彩在視覺形象系統設計中的重要性
(一)色彩是視覺形象系統的基本要素
對于企業視覺形象系統設計而言,色彩、圖形以及文字,是基本的要素。后兩者從廣義的角度來說可以歸結為圖形這一大類,因為文字也是一種圖形,是物化了的被賦予具體含義的一種圖形。色彩所傳達的內容是抽象而多樣的,圖形則負責剩下的具象而理性的那一部分。
色彩通過自身明度、色相來表達態度和文化,其在視覺系統設計中有著相當獨特的表達力,直接形成一種感官帶動力。在對企業不甚了解時,人們往往透過色彩去了解平面廣告作品。當企業形象相關產品以自然形態出現時,觀眾的直接反應會變弱,如果在設計中加入夸張或對比效果,效果會立竿見影,通過吸引眼球增加關注度從而起到推廣企業的作用,使人們對其達到一定的認知度。色彩明度、比例稍作變動,就可以帶來豐富廣闊的想象空間,打破單調枯燥的形象,使設計的表現力得到增強。
通過色彩的搭配,還可以使得原本單調的事物變得生動和多彩。企業視覺形象設計的色彩選擇和搭配必須以充分的市場調研作為扎實根基,通過交流溝通了解企業背景文化,準確把握客戶群體的心理,把握同行業視覺形象規則,進而選擇合適的色彩搭配,力求透過色彩本身傳達更強的視覺感染力和視覺沖擊力,增強觀眾的興趣,引發觀眾的注意力,挖掘并建立一批忠實客戶群體。色彩往往具有與人們的日常習慣相匹配的情感魅力,特定的群體有共同的欣賞習慣。例如,父母一輩年齡的人由于心性的沉淀多喜愛穩重、柔和的顏色,這會帶來一種踏實感,而小孩子幾乎無一例外地熱愛奪目、絢麗的色彩,這正應和了他們活潑的性格特點和較小的年齡特征。在設計作品中,好的色彩搭配能起到畫龍點睛的妙用。
(二)色彩有傳達情感的功能
當人們關注到某一種事物的色彩時,往往能接收到來自設計者和企業想要傳達的大量信息和情感。同一種色彩因純度、透明度的稍許差異也會給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色彩作為一個客觀的符號存在,沒有任何特殊的象征意義,由于人們在生活中積累的一些固定的視覺經驗和習慣,久而久之會形成一種視覺聯想進而形成心理導向,看到某一個顏色會相應產生與之匹配的情感波動,也就是對色彩產生了一種固化情感。
簡單將圖形附著色彩已不能滿足人們的欣賞水平,此過程中除了追求最適合的色彩搭配,對比例的把握也是一個重要研究問題。色彩的運用是一個對受用群體進行心理和生理研究的過程,是一個將情感物象化的試驗過程,更是將企業文化做深層次的語義解讀過程。舉個例子,綠色常被認為是最使眼睛感到舒緩的色彩,因為其電磁波波長適中,對光線的反射能夠達到百分之五十,所以綠色對神經系統有鎮靜的效果,可以達到安撫情緒的作用。而且它是大自然最本真的顏色,象征著生命,象征著希望,因此常被用于嬰幼兒相關產品、醫藥產品等,借此表達安全、無有害添加的企業理念。同時設計者根據不同產品加入或互補或相近的色彩,把握好比例與之搭配,能起到豐富畫面、突出個性的效果。
三、設計師需要把握的幾種用色方法
不同的色彩會表現不同的色彩情感,因此在不同的企業領域、不同的文化背景,設計師要注意把握一定的色彩范圍,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食品行業中使用的大多是暖色調,這類色彩能使人產生味覺感受,從而讓食品具有親和力;化妝品行業中以柔和配以中純度或者高明度的色調為主,花草樹木的顏色讓人聯想到輕盈、柔美的體態和配方的純天然取材,而灰黑色等有堅硬感的色調多用于男性護膚品;兒童玩具行業的產品設計多以純色配以小比例的對比強烈的顏色,突出產品質量的同時還要贏得小孩子的喜愛,嬰兒用品則會讓柔和的顏色來做主色調。總之,設計師把握好企業的行業屬性,是選好企業標準色的關鍵一環。
(河北科技大學)
作者簡介:尚瑩(1994-),女,滿族,河北石家莊人,碩士,研究方向:視覺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