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春
摘要:我國是56個民族共同發展的國家,瑤族是我國少數民族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廣西瑤族作為瑤族重要的分支,其發展歷史悠久,民族文化內涵豐富。瑤族民歌作為其民族文化的瑰寶,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出現衰敗的跡象,本文則是立足于瑤族民歌的特點、價值、發展現狀,探索其傳承和創新的具體舉措,以期更好的推動廣西瑤族民歌的傳承。
關鍵詞:廣西;瑤族民歌;傳承;發展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33-0128-02
瑤族音樂文化底蘊深厚,個性突出,然而信息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使廣西瑤族音樂日漸消亡,為了保護我國的民族瑰寶,促進多民族國家歷史文化的共同發展,要站在歷史發展的角度上,促進廣西瑤族民歌的傳承和創新。
一、廣西瑤族民歌的藝術特點
(一)種類豐富、個性突出
瑤族民歌是一個民族文化的大熔爐,其間承載著記錄瑤族人民日常民間生活的使命,涵蓋范圍涉及歷史、地理、天文、風俗等多個方面,可以說,瑤族人“因歌而生”,瑤族民歌“因民而承”。二者之間相互促進。廣西瑤族地區的人民,生活相對分散,小雜居現象居多,所以由于這一方面的歷史地理原因,促使瑤族民歌在種類、題材、特點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在種類題材上,瑤族民歌包括“愛情歌”“祭祀歌”“勞動歌”“兒歌”“苦歌”“反歌”等,這些不同體裁的歌曲,具有一定的社會人文價值1。
廣西瑤族民歌不僅種類豐富,其個性特點也十分突出,比如其因為地方差異,就會形成不同區域的廣西民歌特色。如富川瑤族民歌因為溫潤的氣候此地的瑤族民歌更多的是以溫柔多情為趨向,再如防城港地區的瑤族,有“板瑤”和“花頭瑤”兩種,來十萬大山區定居已有300年左右的歷史2。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的瑤語支。其情歌較多,歌曲情誼深厚,溫潤多情。
(二)歌詞:自由大膽、情真意切
瑤族民歌作為其日常生活的記錄,很多歌曲都是即興演唱,信手拈來,表達的更多的是對生活美好的期許和幽默的生活情趣。一般而言,廣西瑤族的民歌都有情真意切,自由大膽的特征。相較其他演唱方式,瑤族民歌歌詞更加接近瑤族普通大眾,符合大眾審美情趣,歌曲通俗易懂,靈活多變,更是有感而發,深情歌唱,各種修辭手法隨意轉換,如排比、擬人、夸張、比興等等,極具藝術表現力,彰顯了瑤族民間藝人獨特藝術表現形式,也體現著瑤族人民的百年來的智慧結晶。
(三)切音:節奏自由、曲調平緩
瑤族民歌和音樂在我國少數民族中具有顯著的特色,廣西瑤族民歌作為其中的分支,也有其個性特征,這種音樂特點是在共性的基礎上因為生產生活方式、區域環境,呈現出不同的特征。廣西少數民族瑤族民歌的技法上更多的傾向于切分節奏,這種情況下民歌節奏相對自由,在音樂旋律上用方二度的單倚音或上方二、三度的雙倚音來潤飾旋律的各骨干音,形成規律性潤腔手法3。
二、廣西瑤族民歌的發展現狀
廣西瑤族民歌根植于瑤族民間,熔鑄于瑤族人的血液里,人們通過唱歌來抒發情感,承載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人們可以不分場合的進行歌曲演唱,興之所至,即可唱歌。在以往的時間里,瑤族民歌在瑤族人的心里已經占據了重要的位置。近年來,信息社會的急速發展,廣西瑤族地區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認知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瑤族民歌生長的人文環境和社會背景發生了巨大的變遷,在瑤族人民不再聚集在木樓、竹林里對歌、傳情、載歌載舞,也不再用歌曲尋找伴侶,許許多多的傳統風俗節日逐漸喪失4。年輕一代的人接觸了更多的娛樂方式,生活娛樂更加的現代化,而廣西瑤族民歌傳唱方式更多局限于口口相傳,形式多樣,種類繁雜,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其不易傳承的原因。所以瑤族民歌就面臨著傳承不利,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挽救,市場下的商品經濟勢必會將瑤族民歌銷蝕殆盡,我國也會在燦爛的民族文化中少了一抹亮麗的色彩。
三、廣西瑤族民歌的傳承價值
廣西瑤族民歌,種類豐富,音域悠揚,因為地域環境和歷史發展的不同,民歌內容豐富,形式相對多樣,在不同的領域內大放異彩,其中承載的不僅僅是一個民族的歷史記載,也是一個民族的敘事史的傳承,有著先祖的開天辟地的神話傳說,有純真唯美的愛情,有風俗文化的印記。這首悠久的歷史民歌,也因為其獨特的民族特色,曲調優美,風格迥異,而被廣泛傳播,成為瑤族人民的精神食糧。所以,就廣西瑤族人民本身來說,瑤族民歌是其精神之“根”所在,是一個民族精神圖騰,更是瑤族這個民族的精神史詩,一個民族只有保留其本身的文化特色,才能以其特色立足于文化之林,所以瑤族人本身要肩負起瑤族民歌的傳承,保護民族精髓,不能忽視其本身的人文價值。此外,將瑤族民歌放入中國文化中,我國被稱為文明古國,是與多民族共同文化共同發展離不開的,每一民族分支文化都成為我國民族文化的瑰寶,任何一個文化的流失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所以瑤族民歌其本身的傳承價值非常大,只有保護好像瑤族民歌這樣的代表性的民族文化,才能讓我國文化內涵更為深厚,文化形式更為多樣,為我國文化增添更多的東方韻味5。
四、廣西瑤族民歌的傳承與發展
(一)加強思想教育,培養創新精神
文化傳承是一個偉大的工程,個人的努力幾乎是徒勞的,需要的也許是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只有一代代薪火相傳,才能保持瑤族文化的傳承和悠久的生命力。這就需要在人的思想意識里發生質的改變。所以廣西瑤族地區的人民要在年輕一代中建構民族文化意識,強調瑤族民歌的重要價值和其本身所要肩負的傳承性。同時也要建立年輕一代人的現代意識與傳承意識一體性的思維。讓他們意識到傳統民族文化的重要價值的同時,自愿肩負起承擔傳承瑤族民歌的使命。同時強化年輕人的創新意識,使其在更為寬闊的視野下,將現代意識帶入到民族文化傳承中來,或者進行瑤族民歌的再創造,或者進行瑤族民歌的技法創新,在新的意識思想指導下,內心深處更愿意從事這項偉大的民族事業。
比如廣西防城港著名作曲家梁必林先生,對傳統的廣西民歌進行改編和創造—《瑤山金花》,就是將現代元素融入到傳統的瑤族民歌采茶戲之中,創造出大型現代采茶歌舞劇,民歌、舞蹈、戲劇緊密結合,多種方式呈現地方民族文化。這種方式就是瑤族民歌的創新,不僅豐富了其內涵,擴大了其演出的視域,也更好的吸引了觀眾,擴大了其傳播范圍,更好的實現瑤族民歌的傳承和推廣6。所以對于新一代瑤族人,要在思想上加強意識教育,才能培養出瑤族民歌傳承的優秀接班人。
(二)利用現代科技,與時俱進
廣西瑤族民歌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就是形式靈活,以口口相傳的形式為主,缺乏一定的記錄,這就對民歌傳承產生了一定的副作用,同時十分不利于推廣。所以瑤族民歌在傳承的過程中要適當引入現代科技,無論是對瑤族民歌音樂的保留還是對其推廣都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
首先可以利用現代科技對瑤族民歌音樂進行全方位包裝,聲音、燈光、電等多方面配合,對瑤族民歌改革,在保留傳統民族韻味的前提下,使其呈現出不一樣的視聽效果,更好的讓聽眾感受民族音樂的魅力,擴大其受眾范圍,比如謳歌防城港地區的瑤族民歌音樂《瑤山金花》,就是吸收現代科技的特點,彌補了傳統瑤族民歌的缺憾,不僅讓更多的當地居民更加熱愛,也可以擴大其傳播范圍。
其次可以利用現代科技,如攝影、攝像、電腦、科技網絡,現場云等對原汁原味的瑤族民歌進行記錄和保留,這樣可以方便瑤族民歌傳承者的學習,避免因為傳統藝人的消逝而造成民族文化斷代的缺憾,讓其保留根本的前提下,與時俱進,成為重要的音樂元素,流傳在音樂界中。廣西瑤族音樂要以此為根基,將傳承事業做成更為系統的現代音樂事業,符合現代大眾的審美情趣,彰顯民族文化魅力。
(三)保留民族韻味,兼容演唱技法
廣西瑤族民歌有其自身獨特的民族韻味,但是單純的依靠這特色進行民族文化的傳承明顯是力量不足的,也會因為認知不到位最終促使廣西瑤族民歌傳承失敗。所以要在更為寬廣的角度上進行民族文化的傳播,就要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同時,兼容并蓄,吸收不同音樂之間的長處,充分發揮廣西瑤族音樂的魅力。所以,可以在學習專業演唱技法的同時,融合不同風格音樂的創作理念,比如在民族音樂中注入流行元素,在曲式、和聲、音樂中融入世界音樂的大背景,以瑤族音樂為創作主軸,其他元素提煉裝飾,最終在各種不同演唱技法相融合的大環境下,呈現出不一樣的音樂。
其次單純的就演唱而言,傳統的瑤族民歌演唱形式,中高低音混雜,中低音較虛,過度的訓練會因演唱疲乏而造成音韻演唱的相對狹小,縮小演唱空間。所以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礎上,學習專業演唱技巧,將專業演唱方式與傳統演唱方式結合,最終在更為適合的角度下促進瑤族音樂的有效傳承,這樣才能在有目的有規劃的前提下幫助瑤族音樂建立一個系統的技巧訓練過程。
五、結語
廣西瑤族民歌音樂發展歷史悠久,獨具特色,音域特別,具有一定的人文價值和傳承價值。但是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帶給瑤族音樂的更多是致命的毀滅,甚至是娛樂群體的掠奪。所以對廣西瑤族音樂的傳承,更多的是要站在保護民族文化的立場上,以發展地方民族音樂的方式擴大其傳播的方式,并努力保護我國每一份珍貴的有著歷史脈絡的文化,促進我國多民族文化國家的持續發展和進步。
注釋:
1胡春霞.地方高校音樂教育與瑤族音樂傳承發展的探討[J].藝術科技,2018(07):81.
2韋蕊.對廣西瑤族傳統民歌傳承與發展的幾點思考[J].音樂時空,2015(08):63-64.
3張麗珠.論廣西瑤族歌舞音樂的特點[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4(05):35-37+72.
4田昀艷.芻議廣西瑤族傳統情歌的藝術特色——以“蝴蝶歌”為例[J].音樂創作,2014(05):160-162.
5熊琨,農春雀.廣西瑤族民歌的音樂風格與演唱藝術[J].大舞臺,2013(03):249-250.
6韋桂喜.廣西瑤族民歌音樂特色研究[J].藝海,2012(03):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