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峰
摘要:法學課程是一項嚴謹的、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它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更為科學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案例教學法便是現今廣受中職院校學生青睞的教學方式之一。它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相比,更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融入到具體的案例中去,便于學生理解,鍛煉學生的思維轉換能力和創新能力,進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文章通過對案例教學法在中職法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的簡單研究,以期給法學課程教學工作者提供些許幫助。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法學課程;應用;方法
中圖分類號:D90-4;G6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33-0218-01
教師在課上根據教學實際采用“案例教學法”,把學生帶到具體的實際環境中去,讓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在這種教學手段的加持下,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會得到迅速提升。
一、案例教學法對中職法學課程教學的意義
(一)結合生活實際,能夠針對性地啟發學生思維的轉化
教師運用案例教學法,拿生活中的法律案件當作教材,能夠營造出一個真實的處理法律事務的環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探究性。教師一改以往“喧賓奪主”的灌輸教學模式,而充當“助產士”的角色,從旁協助學生對案例進行探究。這樣的教學模式,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融入到現實案例的框架中,化抽象為具體,便于學生理解課程內容并學會運用。最后,教師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總結升華,引導學生從實際案例回到抽象理論,豐富他們的知識經驗,幫助學生完善自我的理論知識架構,有助于學生專業能力的穩步提升。
(二)變被動為主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教師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融入到具體的案例中去,使得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有血有肉,形象具體,減輕了學生理解時的負擔。在這個環境中,教師開放課堂,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讓他們自主合作,查找資料、交流研討,鼓勵學生勇敢表達自己的觀點、發表自己的困惑,這樣的方式營造了一個寬松的教學環境,增強了師生雙方的交往與互動,既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語言表達能力,又促進了學生思維力的提升和創造力的發展,這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大有裨益。
二、案例教學法在中職法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一)案例要精挑細選,符合學生的學習狀態
案例教學法所選用的案例應當與本節課教學內容相符,與教師想要傳達的理論知識點緊扣,又應當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教師在運用這樣的案例時才能得心應手,使它發揮出最大的效用,而不是浮于表面。此外,選擇的案例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夠準確地表達本節課的中心思想。如果教師選擇特殊的、情節離奇的案件,就會給學生造成了一定的理解障礙,他們無法調動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無法消化此類案例,那么選擇該案例的作用則適得其反。最后,選取的案例應當難易適中,過于簡單會降低學生的探索欲,難度過大,則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中要給學生表現的機會,假設:如果你遇到此類案件,你將怎樣運用自己學到的法學知識進行處理?通過這樣的問題拋出,讓學生充分交流、溝通,鍛煉他們的問題意識,提升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的來源可以分幾種。有的可以直接從書籍、網絡中查找;有的可以是法學教師的親身經歷,許多法學教師在教學的同時,也從事著一定的法律相關工作,積累了較多的實際案例。此外,還可以與法律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進行溝通、交流,積累案例。
(二)將教學環節安排妥當
“案例教學法”可以運用在放在一節課的各個環節中。比如一節課伊始,教師可以采用案例導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將學生代入到現實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索欲。而在上課中間環節,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內容,適時穿插相應的案例,給學生自由的時間,讓學生根據所學內容對這起案例進行分析交流緊接著一個人或小組為單位發表自己的看法。當然在學生發表看法的時候,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作為引導者的作用,不能任由話題脫離本課的中心,要適時地進行點撥,啟發學生的思維,加深學生對該知識點的理解和探究。此外,教師在最后同樣可以以案例結尾,課堂結束之時,教師出示案例,讓學生思考如何運用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處理這起案例。通過復習,讓學生回味本課的教學內容,鞏固所學知識。由實際引入理論,再將理論融入到實踐中去,中間環節環節的轉換需要教師的把控。
三、結語
案例教學法能夠調動營造融洽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在法學課程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將案例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方法相融合,一定能將一節課的效用發揮到最大。案例教學法在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實際能力方面具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郭明瑞,王福華.高等法學教育的反思與審視[N].法制日報,2001-09-02.
[2]宋高初.論法學案例教學法[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
[3]彭錫華,陳巍.法學教育的目標體系[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