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翠霞
【課題】本文系甘肅省平涼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課題《小學生生命價值觀養成策略的研究》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2019]PLG821。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1-0207-01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治社會平穩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我們每一個人都盡情享受著國家發展帶來的福祉,享受著人類文明的進步成果。盡管如此,有些人卻看不到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認識不到生命的珍貴,認識不到生命的價值,常常被困難打敗,被挫折擊垮,生活中輕視生命、漠視生命、傷害生命的事件屢見不鮮。據衛生部調查顯示,近年來,15歲到34歲人群死亡的第一原因不是醫學上束手無策的疑難雜癥,而是終結生命的極端形式——輕生!而且輕生者年齡趨于低齡化,已經遷延至小學生。對生命的遺忘是教育最大的悲哀,對生命的漠視是教育最大的不幸,生命價值觀教育成為少年兒童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十分必要。
現在的少年兒童以獨生子女居多,優越的家庭生活,百依百順的嬌生慣養,使他們普遍感情脆弱,抗挫能力差,生命價值意識淡漠。少年兒童時期正是生命價值觀形成的黃金階段,因而使小學生認識生命、敬畏生命,對他們進行熱愛生命、追求生命價值的啟蒙教育勢在必行,筆者認為對小學生進行生命價值觀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外因——三位一體相結合創設優良的育人環境。
所謂三位一體指的是家庭、學校、社會三結合形成優良的育人環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在與孩子交往的過程中家長應以平等的態度把孩子看成是有獨立思想的人,尊重孩子的人格,在家庭活動中多陪伴孩子,與孩子多溝通多交流,在孩子遇到困難時進行有針對性的幫助與鼓勵,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提升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幸福感,使個體生命與家庭形成牢固的紐帶關系。學校是實施教育的窗口,是教育的主陣地,教師的觀念應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進行轉變,改變以分數高低論成敗的單一評價體系,對學生多表揚、多鼓勵,給學生前進的動力,讓學生看到希望,使學生悅納自己,肯定自己,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另外還應廣泛爭取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積極做好社會宣傳,使社會關注少年兒童的成長。只有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形成合力,構成一個整體,才能為學生生命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
二、內因——喚起學生主體珍惜生命、熱愛生命的情感。
1.珍惜生命。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母親辛苦懷胎十月給予的,生命屬于每個人只有一次,極其珍貴,它不像花兒謝了還會再開,葉子落了還會抽芽。小學生正處于懵懂階段,對生命如此珍貴認識不深刻,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有關生命起源的影視資料體會生命的珍貴。個體生命在成長的過程是漫長的,更是曲折的,畢淑敏說:“只要計算一下我一生吃進了多少谷物,飲下了多少清泉,才匯聚成一具美輪美奐的軀體,我一定會為數字的龐大而驚訝。”對于尚未獨立的小學生而言更需要家長傾注大量的心血,然而生活在舒適環境中的孩子容易忽視這一點,把這一切都看作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組織學生自己種一顆種子并照料其成長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感悟生命成長的漫長與不易,進而感悟父母養育自己的艱辛,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播下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種子。
2.熱愛生命。一方面,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界具有超越人類的創造力,它像一座天然寶庫慷慨地提供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它又像一位仁慈的母親,無私地賜給我們陽光雨露、自然風光、衣食之便,可以說我們每個人生來就是自然的寵兒。然而有的人在困難、挫折的打擊下認為自己一無所有,成了世界的棄兒,心灰意冷走向絕境。為了讓學生認識到大自然恩賜于每個人的財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親近大自然,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捕捉大自然的美麗之資,用耳朵諦聽大自然中的天籟之音,用心靈感受大自然的生命旋律,以此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美好情感。另一方面,人又是社會中的人,在人與人的交往中,關系最密切的就是親人,親情因其無私、無價而成為這世上最偉大的感情,為了使親情永駐學生心間,成為生命保護的堅強屏障,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有意識地觀察父母親為自己物質、精神上給與的一切,讓學生真切地感受父母無私的付出,感受父母親對自己給予的厚望,增強學生對生命厚重感的認識,以此培養學生熱愛生命、感恩生命的情感。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友情是另一種美好的感情,是一個人終其一生所尋找的精神歸宿,沒有友誼的人是終身可憐的孤獨者,沒有友情的社會是片繁華的沙漠。當人們遭遇挫折而感到憤懣抑郁時向摯友的一番傾訴可以緩解思想壓力,心理得到疏導,情感世界也會從暴風驟雨進入至和風細雨。
三、培養學生追求生命價值。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于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在有限的時間里每個人應該怎樣度過他的一生才算充實有意義呢?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文中保爾·柯察金說:“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人的生命決不是生物形式的簡單重復,每個人都應該構建自己精神層面的廣度與厚度,使自己的生命有價值有意義。在物質文明空前富足的今天,懶散拖拉、浪費光陰,無端空耗生命已成為現當代少年兒童身上的普遍痼疾,“活著真沒意思,還不如死了算了”一類喪氣話隨處可聽。生而為人就應該有所追求,有所奮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樹立目標,讓學生向自己的目標邁出一小步,再一小步,體會每一步帶來的成就感,每一小步的累積最終就會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讓生命煥發出奪目光彩。
四、培養學生堅強意志,讓生命經受考驗。
人生不會永遠的一帆風順,一路坦途,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苦難、挫折、坎坷、不幸。面對這些逆境,有的人怨天尤人,消沉頹唐自暴自棄,甚至走上絕境。而另外一些人則微笑著面對困難,即使面對死亡也等閑視之。后一種人之所以能在生命的樂章上彈奏出最強音,就是因為堅強的意志主宰著生命之魂。泰戈爾說過:“只有經歷地獄般的磨煉,才能煉出創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意志品質并不是天生的,主要靠后天的教育培養,教師引導學生為自己確立一個座右銘引導人生,用英勇紅軍的故事感染人,用逆境中涌現出的優秀杰出人物教育人,在體育鍛煉中磨礪人,在這些活動中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讓學生無論處于何時何地都可以禁受住生活的考驗,成為生活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