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作者莫里斯是一個典型的后歷史藝術家。后歷史藝術是人性本質的體現,也是生活、思想與藝術的結合。他的作品出現在日常生活中,既在歷史之外,又沉浸其中。其藝術作品充滿智慧,看起來就如同生活,尤其關乎他自己和周圍的生活。
因此,他的作品往往能夠很好地融入周圍的一切,與日常生活沒有差別。他記錄日常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也許是成堆的要洗的衣服、一杯茶,又或是咬鉛筆時所產生的感悟,并且嘗試將這些細節向人們不斷地重復和描述,直到他們對這件實物產生復雜的情感,從中歡笑、哭泣、感悟。
印度德里這座城市的快速發展與變化,原本的街道和歷史痕跡從人們的生活中逐漸抹去,曾經繁榮的木制碼頭也經過廢棄和拆除后所剩無幾。德里市議會希望通過公共藝術的方式來紀念這座城市的變遷。
《大西洋漂流》這件作品也正是在這一前提下誕生的。莫里斯從沿岸的老碼頭收集了大量巨大的木材進行藝術創作,希望通過這些木材來紀念這座城市過去的繁華面貌。
作品完成后整體高度為十米四,重量達到三十四噸,通過拼接的方式將木與木之間互相連接,以此展現出木材的力度與美感。經過藝術家的重新塑造與變化后,這些廢棄的木材成為了一件全新的公共藝術作品,這件作品也被用來紀念河流對于這座城市的影響以及這座城市曾經的生活痕跡。
《大西洋漂流》于2001年在福伊爾河(River Foyle)岸周圍展出,該作也可以被看作是德里這座城市的歷史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