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寒寒,馬常蘭 ,洪 震 ,吳 鵬,李 巖,朱曉艷 ,丁彩華
(1.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2.南京鼓樓醫院,江蘇 南京 210008)
目前的高職護理課程內容相對臨床發展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造成了護理實踐教學與臨床護理間的脫節、隔閡問題,縮短教學與臨床的距離成為目前護理專業實訓教學亟須思考和解決的重要問題。虛擬仿真實踐教學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很好的改革方向[1]。長久以來,消極教育的思想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職業學校教育教學的理念、目標、途徑和評價方式。近年來,積極職業教育的觀念逐漸得到重視[2]。但以“護理”“虛擬仿真”“積極職業教育”等為主題詞在中國知網等中文數據庫組合檢索卻未見有相關文獻,表明基于積極職業教育在國內護理專業學生(以下簡稱護生)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尚未得到足夠的探索。概念框架的理論研究是開展實證研究的必要基礎。本文構建了基于積極職業教育范式的高職護生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概念框架,以期為后期開展系列實證探索提供理論參考。
在西方積極教育運動中,現代意義上的西方積極教育指的是以學生外顯和潛在的積極力量為出發點,以增強學生的積極體驗為主要途徑,最終達成培養學生個體層面和集體層面的積極人格而實施的教育。在國內,班華教授在我國當代教育中提出了“心育”概念[3],他認為“心理教育是有目的地培養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其心理機能,充分發揮其心理潛能,進而促進整體素質提高和個性發展的教育”。這種觀點實際上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教育觀,強調發揮學生潛能和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崔景貴教授在論述當前的心理教育范式時,也充分體現了積極心理教育的主張,并明確提出了積極型心理教育和積極職業教育[1,4-6],認為這是21世紀主導型教育范式,其主要特征就是“面向全體,促進學生心理積極和諧自主發展和心理潛能充分開發,倡導心理教育要關注和研究人心理生活積極方面,用積極方式來對心理教育問題做出解釋并獲得積極意義”。
積極職業教育范式需要具體的實現路徑。姜飛月[7]提出,積極職業教育的實踐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各課程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增強學生積極情緒體驗,培養學生積極人格和人生態度的任務應貫穿于所有的課程教學中,應在各課程教學中落實積極職業教育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與積極職業教育范式所倡導的生命化教育內容、活動化教學方式、心本化教育管理等理念不謀而合。虛擬仿真實驗是通過創設高度仿真的臨床情境,引導護理專業學生整合各學科的知識,其教學過程是以教師為主導、護生為主體,充分發揮了護生的主觀能動性。將積極職業教育置于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這一具體化情境中可以發現,實現積極職業教育的發展路徑主要包括挖掘護生在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的積極潛能、提升護生專業忠誠度的積極要素、激發和引導高職護生積極求知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等方面。
通過對國內外有關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文獻進行綜述可以看出,利用虛擬仿真模擬人創設高度仿真的臨床情境,護生需整合各學科的知識,才能對模擬人進行正確診斷、治療和護理。這就要求護生需具有體格檢查、隔離技術、靜脈抽血、輸液、測量生命體征、監護技術等技能,并需掌握藥物學知識、流行病學知識、溝通技巧等。相比傳統的講座式理論教學以及小組式實踐教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過程中,護生根據教師所給病例自行分組,在小組中承擔各種不同的角色,各成員間相互配合,每位護生都是各個不同環節的主角,對模擬人的病情做出綜合判斷,做出臨場指揮,有助于培養護生的管理能力和領導能力。本課題組前期對于護生課堂參與的研究顯示,主動參與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占75.6%,超過一半(51.6%)的學生選擇教室前面的座位[8]。Willard從課堂生態學的角度指出[9],學生對于課堂座位的選擇具有相對穩定的群體特征,一般選擇前排座位的是學習積極性較高的學生,這種座位選擇的課堂空間的構成對課堂的人際互動有積極意義。這些都表明護生對于在虛擬仿真模擬教學中的主動參與意識較強。
目前,國內護理教育領域已將虛擬仿真實踐教學應用于護理專業等實訓課程[10-11]中。這些應用的結果表明,虛擬仿真實踐教學可以提高學生技能操作能力、臨床思維能力等,使護生能夠熟練運用護理理論知識和技能,同時也有利于學生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的養成。自主學習策略是學習的信息加工活動過程,是學習方法技能與學習調控技能的有機統一[12]。學習策略與具體的學習任務有關,自主學習策略是提高大學生學習績效的關鍵性路徑[13]。在虛擬仿真實踐教學中,護生通過對自身虛擬仿真實踐學習活動的評價和批判,實現對已有行為的反省、自我意識的反思,從而實現自我認識和行為的統一。
積極職業教育倡導培養學生積極人格和人生態度的任務應貫穿于所有的課程教學中,應在各課程教學中落實積極職業教育觀。對于虛擬仿真實踐教學而言,其以教師為主導、護生為主體,能夠充分發揮護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讓護生以濃厚的興趣參與教學過程。
積極教育是以學生外顯和潛在的積極力量為出發點,以增強學生的積極體驗為主要途徑,最終達成培養學生個體層面和集體層面的積極人格而實施的教育[14]。這說明開展積極職業教育除了上述3條潛在的發展路徑外,還有必要充分發揮外顯的積極力量。開展基于積極職業教育范式的高職護生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外顯的積極力量主要包括創建積極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環境、多元化評價手段等角度。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本文提出的概念框架以護生潛在積極力量為核心,以外界積極力量為依托,從而實現提升護生學業成就及學習體驗的最終目的。其中,護生潛在積極力量即為上文所述的3條發展路徑,而外界積極力量主要包括了從硬件網絡學習平臺、積極學習氛圍、學習共同體等要素著手創建積極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環境以及利用多元化評價手段等。最終的護生學業成就及學習體驗則包括了護理專業知識與操作技能、自主學習能力及自主學習策略、專業忠誠度及學習興趣水平等,見圖1。

圖1 基于積極職業教育范式的高職護生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概念框架
長久以來,高職護生常被置于低于普通高校本科生要求的培養模式下,這種消極教育主要是從問題出發,關注高職護生的消極面。而積極職業教育提倡采取適當的、積極的手段促使學生提升自我價值。本文依據積極職業教育范式,提出了發展路徑并闡述了外界積極力量、護生自身積極力量的關系,明確了最終的輸出評價指標。這一概念框架的適用性還有待于今后的實證研究加以檢驗,這也是今后基于積極職業教育范式的高職護生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研究亟須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