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伯紅,王玉蓉
(合肥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合肥 238000)
助產士核心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孕產婦和圍生兒的生命安全,影響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婦嬰保健水平。國際助產士聯盟(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of Midwives,ICM)將助產士核心勝任力定義為:在助產實踐與教育中,助產人員能夠勝任崗位所表現出來的熟練精確的知識、職業行為、特定技能的結合體[1-2]。本文將通過調查安徽高職助產實習生核心勝任力狀況及其影響因素,評估其助產核心能力,借此為高職助產專業教育改革提供參考。
采用方便取樣的方法選擇安徽省3所職業院校2017屆助產專業實習生168名,均為2014年9月入學,2017年6月畢業,為三年制助產專業大學專科生。
1.2.1 調查工具(1)一般人口學資料調查表。自行設計,內容包括性別、生源地、產科實習時間、是否愿意從事助產工作、畢業后的就業意向、入學志愿等。
(2)助產士核心勝任力量表。由王德慧于2011年編制,其在ICM助產士核心勝任力條目、文獻回顧的基礎上,結合訪談與專家咨詢,制訂符合我國國情的助產士核心勝任力量表。該量表包括孕前保健、孕期保健、分娩期保健、產后保健、新生兒保健、公共衛生保健6個維度,共54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0表示無此能力,4表示完全具備此能力。量表總分范圍為0~216分,得分越高表示助產士核心勝任力水平越高。為比較各維度得分情況,計算維度總均分(各維度總分/各維度條目數),總均分范圍為0~4分。量表經測評證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3]。
(3)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采用由德國臨床和健康心理專家Schwarzer和同事Aristi編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共10個條目,各條目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1分為完全不正確、2分為小部分正確、3分為多數正確、4分為完全正確,全部為正向計分,無反向計分條目。滿分為40分,得分越高說明個體的自我效能感越強。量表經測評內部一致性系數Cronbach’s α為0.87,重測信度系數為0.83,折半信度系數為 0.82(P<0.001)[4]。
1.2.2 調查方法 于學生實習結束后返校期間集中調查,通過調查問卷收集資料。2所院校問卷采用郵件方式發放及回收,1所院校問卷采用面對面方式發放及回收。均由經過培訓的調查員使用統一指導語說明問卷的填寫方法,調查對象以無記名方式填寫問卷,填寫完畢及時回收。共發放問卷168份,回收有效問卷16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100%。
1.2.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數據進行錄入和分析,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t檢驗、Pearson相關性分析及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
高職助產專業實習生核心勝任力總得分為(172.85±17.56)分,為滿分的80.02%。因各維度包含的條目數不同,為了比較各維度得分,將各維度得分分別除以各維度的條目數進行轉換。各維度原始得分及轉換后得分詳見表1。表1顯示,轉換后得分從高到低排列為:分娩期保健、孕期保健、產后保健、新生兒保健、孕前保健、公共衛生保健。
表1 高職助產畢業生核心能力各維度得分(±s,分)

表1 高職助產畢業生核心能力各維度得分(±s,分)
維度孕前保健孕期保健分娩期保健產后保健新生兒保健公共衛生保健原始得分1 8.0 8±4.3 9 3 4.2 4±1.0 6 4 6.1 6±1.2 0 2 5.2 2±1.3 9 1 8.2 5±4.5 6 3 0.8 9±8.6 5轉換后得分3.0 1±0.7 3 3.4 2±0.1 1 3.5 5±0.0 9 3.1 5±0.1 7 3.0 4±0.7 6 2.8 1±0.7 9
2.2.1 單因素分析結果(1)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核心勝任力總分與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呈顯著正相關(r=0.323,P<0.01);(2)t檢驗與方差分析結果:以所有研究對象的核心勝任力綜合得分的50%為界,將得分分為高分組(>中位數)和低分組(<中位數),高分組賦值為1,低分組賦值為2,比較研究對象的社會、經濟和人口學特征等因素與助產專業實習生核心勝任力綜合得分高低的關系。結果顯示:是否為入學志愿、是否愿意從事助產工作、產科實習時間及畢業后的就業意向對高職助產實習生核心勝任力的影響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而性格特點、生源地、是否獨生子女對高職助產實習生核心勝任力的影響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影響高職助產實習生核心勝任力的單因素分析(人)
2.2.2 多元回歸分析結果 以高職助產實習生核心勝任力得分(Y)為因變量,以是否為入學志愿、產科實習時間≥4個月、是否愿意從事助產工作、畢業后的就業意向及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5項助產相關因素為自變量,做多元逐步回歸分析。同時,在α=0.05水平得到下列方程:=-0.002+0.179X1+0.155X2+0.330X3+0.122X4+0.196X5。是否為入學志愿、是否愿意從事助產工作、畢業后的就業意向及一般自我效能感影響著高職助產實習生核心勝任力的提高(P<0.05或P<0.01),見表3。

表3 高職助產實習生核心勝任能力的多因素分析
本文調查結果顯示,高職助產實習生核心勝任力總均分為(172.85±17.56)分,為滿分的80.02%。各維度均分差異不大,其中分娩期保健得分最高,而公共衛生保健和孕前保健得分較低。這樣的排序可能與國內助產士的工作場所與范疇有關。目前我國助產士的日常工作僅限于“助產”這一項內容,而助產士的工作范疇主要為分娩期保健,由此導致學校助產教育及醫院都比較注重提高學生的孕期、分娩期、產后及新生兒保健能力,而容易忽視孕前保健及公共衛生保健。國際助產聯盟對助產士職業能力的要求包括為孕期、產時和產后婦女提供保健服務及接產,為新生兒和嬰兒提供相應的保健服務。要求助產士不僅熟練掌握正常分娩技術,還必須能夠進行孕前、孕期、分娩前后的教育、咨詢及心理支持。助產士的工作場所既可以是醫院,也可以是家庭、社區、診所或其他衛生機構,工作范疇不僅是正常分娩,還包括預防保健、公共衛生保健以及母嬰并發癥的監測和緊急情況的處理。而與助產專業發展先進的國家相比,我國將助產士定位于技術應用型人才,工作場所主要限于產房,側重于分娩期管理,婦女的孕期保健、產后保健基本不在助產士的工作范圍內,更不涉足孕前保健和公共衛生保健,這樣的工作場所和實踐范疇,突出助產士的技術性,而忽略了助產專業的人文社會性。同時,學校助產教育對于孕前保健、公共衛生保健的教學也不重視,且因為產科實習點主要是在產房工作,導致孕前保健、公共衛生保健等基本流于形式。助產士沒有全程參與孕產期服務,弱化了其在母嬰保健中的作用。
統計結果顯示,不同特征的高職助產實習生,其核心勝任力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其中是否為入學志愿、是否愿意從事助產工作、畢業后的就業意向及一般自我效能感影響著高職助產實習生核心勝任力的提高(P<0.05或P<0.01)。分析原因可能與如下因素有關:把本專業作為入學志愿,愿意從事助產工作,畢業后就業的主要意向是本專業工作者,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較強;加之其對助產工作的熱愛,在學習過程中會投入更高的熱情。這部分學生因為目標比較明確,所以能很快融入助產士角色,且能更快提高自身的核心勝任力。
研究結果還表明,將一般自我效能感與助產士核心勝任力進行Pearson相關性分析,核心勝任力總分與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呈顯著正相關(r=0.323,P<0.01),同時多元回歸分析結果也顯示,一般自我效能感是影響核心勝任力的主要因素。班杜拉將自我效能感定義為人們對自身完成某項任務或工作行為的信念,它涉及的不是技能本身,而是自己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理論的核心是對自己能力的自我評價,實質是個體在特定環境中對自己某種行為能力的自信程度,一般自我效能感對人們的行為、成就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對于激發人的潛力、取得成功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高的助產專業實習生自信心較強,這些學生有明確的就業目標與方向,愿意嘗試挑戰性工作,其核心勝任力比較高;而一般自我效能感低的畢業生,在就業時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和該做什么,無所適從,缺乏自信心,其核心勝任力比較低。
高職助產實習生的核心勝任力仍有提升空間,尤其是在孕前保健、公共衛生保健中的實際操作能力及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詢能力,主要影響因素為是否為入學志愿、是否愿意從事助產工作、畢業后的就業意向及學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建議一方面要加強學校助產教育,尤其要重視孕前保健、公共衛生保健及新生兒保健知識的教學,宣傳助產士工作新理念及其重要性,逐漸完善助產教育模式,逐步與國際接軌;另一方面教學醫院在帶教教師的監督下,開展多樣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提高其一般自我效能感,增強其信心,從而提高其核心勝任力。